分享

二次原发肿瘤:一波刚刚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美中嘉和 2020-09-18

随着医学检验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癌症在早期就被发现,患者的生存率也显著提升,进而患者生存期延长、癌症人口增加。然而这种利好趋势下,却埋藏了下一个问题——二次原发肿瘤。可不是洋葱危言耸听,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统计癌症幸存者中约1/5-1/6将再次罹患癌症。一起来看这“二次原发”是个什么鬼吧~

半分钟读全文

 
  • 二次原发肿瘤不是癌症“复发”或“转移”,而是同一位患者又得了一次癌症。

  • 诱发二次肿瘤的原因有很多,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和环境、首程治疗方法等都有可能是“祸根”。

  • 按时随访按时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莫惶恐,理性面对

与“复发”、“转移”不一样

次原发肿瘤与通常我们所理解的癌症“复发”或“转移”不是一回事。换句话说就是患者又得了一次全新的癌症,与之前发现和治疗的不是同一种。比如乳腺癌患者首次诊断为乳腺导管癌,治愈数年后可能又检查出乳腺小叶癌,即为二次原发。

随着体检、早筛的普及,许多癌症在早期就被发现,患者的年龄也相对前移。研究表明患者年龄越小,二次原发肿瘤死亡率越高,尤其是第二次诊断年龄<40岁的患者[1]。年轻患者临床结局劣于年长患者的二次原发肿瘤包括甲状腺癌、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软组织肉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目前我国癌症的治愈率约为1/3,按照目前年发病率超过400万的速率计算,受到二次原发肿瘤威胁的患者群体十分庞大。二次原发肿瘤也是长期生存的肿瘤患者的头号杀手[2]。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患者正视和重视。

为什么又是我?

二次原发肿瘤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特别的清楚,普遍认为引发首次癌症的原因有可能是再次患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患者患首次癌症后所接受的各种治疗也可能是引发再次患病的原因。

遗传因素往往是患者最无法避免的。癌症的发生可能是遗传物质不稳定(无法修复基因突变,详见癌症为什么难以攻克?),比如BRAC1/2基因突变,这类患者有可能乳腺癌治愈之后又查出卵巢癌。也有可能是免疫系统功能退化(无法清除癌细胞,详见免疫衰老,老年人癌症高发的元凶?!)导致一些患者的体内环境癌症频发。

生活习惯与环境也是二次原发肿瘤的诱因之一。频繁的接触环境中的致癌物质(通常是未被发现的),或者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在首次患癌症之后并未改正,那么这些因素依然容易引发第二次癌症。例如研究者怀疑许多患者的二次原发肿瘤与烟草消费和过度肥胖有关,相关的统计研究也正在进行。

首程治疗方法所导致的二次原发肿瘤是所有医护人员都不愿发生的。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成某些治疗方法的远期副作用。

许多化疗药物作用在细胞分裂过程上来终止癌细胞的分裂。虽然正常细胞在分裂时也会被终止,但药物的效率终究难以达到100%。如果药物已经作用在DNA上但没有完全终止细胞分裂,可能带来更严重的突变,从而埋下引发癌症的种子。

放疗也可能引起二次原发肿瘤,放射线照射时无法保证仅仅照射肿瘤区域而完全避开健康组织。放射线照射之后无辜被照射的健康组织DNA也受到了不同程度是损伤。这些损伤就容易在未来的数年到数十年间再次诱发癌症。超过76万乳腺癌患者的统计表明,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乳腺癌患者5年后罹患二次肿瘤(非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2%,其中二次肺癌风险增加39%,二次食管癌风险增加53%,二次肉瘤风险增加153%。这种风险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15年后罹患二次肺癌的风险增加66%,二次食管癌增加117%[3]。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引起二次原发肿瘤的问题早已被医学界所认知。每一位合格的肿瘤医生都会经过慎重的权衡利弊后,选择患者临床获益最大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因此不必过于纠结某种治疗方法是否会引起再次患病,毕竟医生想的会比患者还多许多,更何况许多选择也是无奈之举。但由于儿童肿瘤患者其治愈后可能有相当长的生存期,患二次原发肿瘤概率也就更大。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应该选择更安全的治疗方法,例如质子治疗(详见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利刃——质子治)。

怎么预防?怎么应对?

二次原发肿瘤如此可怕,应该如何预防呢?实际上与预防首次癌症的方法差不多。

  • 定期体检和癌症早期筛查可以保证即便是再次患病,仍能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

  • 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可以降低生活外因引发的二次原发肿瘤,并延长癌症幸存人群的生存时间。

  • 选择更安全的首程治疗方法,例如某PD-1抗体有引发血管瘤的报道,则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更换其他厂家产品;儿童肿瘤患者如必须接受放射治疗,则可以考虑质子治疗等。

致读者:

二次原发肿瘤虽然可怕,但毕竟遭遇的各位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斗士。日常生活中积极复查和随访的同时,怀揣着不放弃的心态勇敢面对,相信再没有什么困难能羁绊住生命前行的步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