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勤:曾侯乙尊盘和“曾侯乙前传”

 雪儿博物馆 2018-03-20

最近,央视纪录频道CCTV9推出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在各大视频网热播,很多人一口气刷完了25集,大呼过瘾的同时又感觉意犹未尽,期待着第二季到来。


在第二季即将上线之际,文博在线推出了“国宝守望者说”系列专访,我们采访了国宝背后的守望者——发掘者、修复者、研究者和保管者,请他们给大家讲述更多关于国宝的故事。



1978年,湖北发现一座古墓,经过勘探,时任湖北省博副馆长兼考古队队长的谭维四先生初步认为“这是我国已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木椁墓,比马王堆1号墓大六倍,比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大十四倍”。这就是著名的曾侯乙墓。


2013年,方勤成为湖北省博物馆新一任掌门人。如果说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与他无缘,那么近些年他经历或主持的随州叶家山、枣阳郭家庙、随州文峰塔、京山苏家垄等重要考古项目,则“完整诠释了曾国历史,为曾侯乙树立了一部‘前传’”。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 方勤




尊盘的主人并不是曾侯乙?


曾侯乙墓分为东、中、西、北四个椁室,尊盘出土于曾侯乙墓中室,这里存放着墓主人最重要的器物,包括大家熟知的曾侯乙编钟、九鼎八簋。


曾侯乙墓椁室


尊是古代一种盛酒器,盘是水器,出土时尊置于盘中, 拆开是两件器物,极其别致。与尊盘同时出土的还有铜漏斗、长勺、鉴缶、联禁铜壶,这是彼此相连的一组礼器。从储酒、取酒、滤酒、冰酒或温酒再到飨宴,器具一应俱全。可以想象,2400多年前,曾侯乙在金声玉振中祭祀祖先或天地神灵的盛况。


曾侯乙尊盘


考古界通常按照随葬器物铭文确定主人身份。曾侯乙尊盘,尊与盘内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意思是:曾国国王“乙”永久享用。但盘内铭文“乙”字是打磨后补刻上去的,打磨痕迹清晰可辨。

“本来的铭文是曾侯與,从后来的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他是曾侯乙的爷爷。”方馆长说,“青铜器上改字的情况也比较多,但大都是改朝换代、灭族之类的仇敌,把对方的器物抢夺过来再将上面的字迹毁掉刻上自己的。像曾侯乙尊盘上把爷爷的名字改掉这种情况很罕见。”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器物中铭文出现了3个人:曾侯與、曾侯越、曾侯乙。记录曾侯與、曾侯越只有少量几处,记录曾侯乙有208处,但是仅仅只有盘上“曾侯乙”这唯一一处铭文是打磨补刻而来。


曾侯乙盘上的铭文


为什么只有盘上的铭文进行了涂改?我们都觉得很好奇。

方馆长也觉得这是个难题,不好解读,不过他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组尊盘本来就是爷爷曾侯與铸造的,实在太精彩了,曾侯乙自己非常喜欢,所以把爷爷的名字打磨掉再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另一种可能是尊盘是曾侯乙铸造,准备用来祭祀爷爷,但后来再造不出第二件了,舍不得了,所以还是留着我自己用吧。”

2400多年过去了,我们无法确认哪一种可能性更符合当时的情形,但是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尊盘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器物,达到了那时候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峰。


至今唯一一件1:1复制品仍有争议


曾侯乙尊盘整套器物装饰纷繁复杂,穷极富丽,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体上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堪称鬼斧神工,达到先秦青铜器工艺的极致。


曾侯乙尊盘局部


早年的考古报告这样描述:“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饰犹如行云流水、龙蛇蠕动。其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曾侯乙墓的主持发掘者、目前已将近90岁高龄的著名考古学家谭维四先生,说曾侯乙尊盘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曾侯乙尊盘是中国青铜时代铸造工艺水平的代表之一,如此复杂的青铜器到底是如何铸造的?失蜡法工艺的运用与否是事关改写中国古代科技史这类重大问题的关键所在,曾一度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和争论。

方勤馆长说:“之前谭馆长组织专家组研究,总体结论认为是失蜡法铸造,也写进考古报告发表了。当然作为学术研究,也有别的意见。”

2006年,黄金洲在电、烙铁这类现代工具的帮助下、运用失蜡法成功制作出一件1:1复制品,耗时将近二十年。

曾侯乙尊盘复制品和原件


“大家都看到了,尊盘上的参差错落的多层透雕,数不清的透空蟠虺装饰,制作成本和技术难度都相当大。”然而,方馆长继续说:“就算做出了这一件复制品,目前仍然也存在争议,这一件能不能叫做完全的复制品,我们也说不好。”

比如,湖北省著名青铜修复专家方国荣曾经这样评论这件尊盘复制品,“仿制品是参照文字、图片资料等进行重新塑型,不同于在实物上制模的复制品,在精湛程度、神韵上与原件尚有一定差距。”


曾国铸造青铜器的铜矿从哪里来?


曾侯乙墓出土了包括尊盘、编钟在内的大量青铜器,这必然需要大量的铜矿,而这些铜矿是来自哪里呢?


听到这个问题,方勤馆长有些兴奋,“以前一直以为曾国的铜矿是南边来的——像湖北大冶铜绿山、南昌铜陵等长江南岸铜矿带。这个问题我们刚刚解决,这还要从国博收藏的一件文物说起……”

我们都屏住呼吸,认真等待方馆长一一揭开谜底。

“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曾经藏有一件青铜器,叫做‘曾伯桼簠’,现在收藏在国博,上面刻有铭文‘金道锡行’。金道锡行是什么意思呢?古人把铜当做金,称为‘吉金’,锡是铸造铜器需要添加的物质,‘行’就是道路的意思。‘金道锡行’就是青铜道路、锡的道路。以前研究这条道路到底怎么走,各有各的说法。”


国家博物馆藏曾伯桼簠


“这次在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经过三年考古勘探和发掘,其中有几个特别重大的发现。一是我们发掘了一个比较大型的墓葬,墓葬里出土了刻有‘曾伯桼’铭文的铜壶,这就是曾伯桼的墓。曾伯桼可能是春秋时期曾国国君,是曾侯乙300年前的先辈。二是首次发现了大面积的铜器冶炼遗存、铜锭等,苏家垄遗址是一处包括墓地、居住遗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

苏家垄遗址内铜炼渣遗迹


“曾国为什么这么有这么多铜?这下就明白了,‘金道锡行’,我们叫做青铜资源的‘南方之路’,曾国正好就在这条线路上。既有南方运来的铜,也有自己丰富的铜矿资源。处于‘金道锡行’道路上关键位置的曾国还有个重要使命,就是要负责这条道路的畅通,铭文上有‘克逖淮夷’,意思就是曾国能够治理淮夷。”

曾伯桼铜壶


“曾侯乙前传”


1953年,湖北省博物馆建馆,方勤馆长曾说过“湖北省博物馆的真正腾飞依赖于曾侯乙的系列文物发现”。如果说1978年曾侯乙墓发掘与他无缘,那么近些年他主持或经历的随州叶家山、枣阳郭家庙、随州文峰塔、京山苏家垄等重要考古项目,则“完整诠释了曾国历史,为曾侯乙树立了一部‘前传’”。

曾国,本来是一个并不见于传世文献记载的诸侯国,在曾侯乙墓发掘、编钟尊盘等大量精美文物出土后引起了各方猜测。李学勤先生等通过文献推理,认为“曾”就是“随”,方勤馆长说,“其实这个问题,从考古上也解决了。”


随州文峰塔墓地考古发掘现场


“2013年,随州文峰塔曾国墓地,出土了曾侯與钟。曾侯與,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尊盘上被打磨刮掉的曾侯乙爷爷,曾侯與钟上有179个铭文,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讨伐楚国,楚昭王逃到了曾国的故事。”


“这件事在《左传》上也有详细记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伍子胥率领吴、蔡、唐联军攻入楚国郢都,楚昭王逃到了随国,吴军追击,随国就是不交出楚昭王,不仅保护了楚昭王,还和秦军一起帮助楚王回到楚国。同一件事,文献上记载是‘随’,出土的铜器铭文上是‘曾’,就是一个国家。”


曾侯與钟


2011年,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发掘,比曾侯乙墓葬年代早500年,年代在西周早期;历经多次发掘的枣阳郭家庙墓地、京山苏家垄墓地,年代上属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再加上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随州义地岗、擂鼓墩墓地,“这些考古发现建构了传世文献并不明确的曾国”。从西周初期到战国中期,一脉相承,跨越700多年。


随州叶家山出土的编钟


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也表明了曾国的疆域:以随州为政治中心,覆盖随州、枣阳、京山、襄阳、谷城以及河南南阳盆地以南的新野等区域。或者,还经历了至少两次迁都。

曾国凭借着以编钟、尊盘等为代表的精美青铜器,勾勒出曾国在艺术、科技上的造诣,也让我们感受到曾国国力的强大。

2018年,曾侯乙墓发掘已整整四十年,“今年,我们要举行曾侯乙墓发掘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方馆长激动地说,“这四十年,我国的考古、科技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巨大进步,趁此机会组织、启动对于曾侯乙墓的再研究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当然尊盘会是重点再研究的主题之一。”

我们期待解开尊盘更多的文物密码、揭开曾国更多的秘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