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云雾山中986 2018-09-22

(本文文字、图片皆由湖北省博物馆提供)

曾国历史的研究,是建立在出土材料的基础上的。虽然在宋代文献中,就著录了有“曾”字铭文的青铜器,但对曾国历史、文物的学术研究是由考古发现推动的。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著录的北宋安陆出土楚王钟铭文摹本

1933年,安徽李三孤堆楚王墓遭军阀盗掘,嗣后的1935年和1938年又两次被盗,流散了千余件青铜器,包括著名的曾姬无恤壶。这个“曾”字铭文引起了刘节等学者关于是否存在曾国的思考。1966年,京山苏家垄发现了“曾侯仲子斿父”铭文铜器,引起了郭沫若、俞伟超等学者对曾国的关注和讨论。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曾仲斿父壶及铭文

上世纪70年代之后,在湖北、河南等地也有曾国青铜器零星出土。随州的熊家老湾分别于1970、1972年两次出土了“曾伯文”铜簋。襄阳的枣阳段营、枣阳曹门湾分别出土过曾国铜器,枣阳曹门湾还采集到“曾侯絴白”戈。河南的新野小西关出土了曾国青铜器。随州涢阳于1975年出土了“曾子原彝”铭文铜器。

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掀起曾国历史研究的一个高潮。曾侯乙墓虽然遭到早期盗扰,但是墓葬依然发掘出很多重要的信息。考古发现来看,消耗大量财富所营建的墓室体现出当时曾侯相当高的地位;墓中丰富的随葬器物,包括九鼎八簋、成组编钟、编磬等,证明曾侯的等级和曾国的国力;镈上铭文证明了战国早期的曾楚关系;不同曾侯的铭文铜器反映了三代曾侯的前后相继。随州城郊的义地岗于1979年发掘一座春秋墓,出土了“周王孙季怠”、“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攻尹季怠”铭文戈。1981年,在距离曾侯乙墓仅102米的地方又发掘了擂鼓墩二号墓,出土了包括九鼎八簋、36件编钟在内的大量曾国铜器,进一步推动了以曾侯乙墓为重点的曾国历史研究。

此后,湖北地区曾国墓葬、遗址不断被发现。1983年清理了擂鼓墩砖瓦厂和吴家湾墓地,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陶器。义地岗墓地的东风油库于1994年出土了“曾少宰”和“曾侯 ”铭文铜器;1997年通过调查勘探,发现了擂鼓墩一带周围的八处岗地上均分布有东周墓葬,并发掘擂鼓墩砖瓦厂,又出土了一批战国陶器。1997年亦对擂鼓墩整个墓地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勘探,组织了对可能为曾国春秋晚期都城的安居城址的调查。1999发掘了擂鼓墩曾侯乙陪葬坑TPK1~TPK5。在这期间,为配合工程建设,2002年至2003年发掘了枣阳郭家庙M21曾伯陭墓为代表的二十余墓葬,2008年发掘了苏家垄二号墓,这两次发掘虽然涉及到两个极其重要的曾国墓葬,但发掘规模有限。

与此同时,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的曾国考古也取得了重要收获。2009年,发掘了春秋晚期的随州义地岗墓地的文峰塔M1,墓主为曾侯乙的先君曾侯與。M1虽然遭到早期盗扰和现代施工的破坏,但是依然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器物,尤其是一套较为精美的青铜编钟和铭文为“曾侯與之行鬲”的铜鬲,直接说明了M1的墓主为“曾侯舆”。M1的青铜编钟皆为甬钟,合瓦形钟体,形制相同,大小不一,共10件。其中较完整和可复原的编钟有6件,不可复原及残片编钟4件。钟铭直接记载了关于曾国始封、曾楚关系等重要问题。2011年9月发掘的文峰塔M4,根据其墓葬规模、出土器物来看也应是春秋晚期一代曾侯墓葬,推测可能是曾侯 墓。文峰塔M4出土的一件青铜甬钟上有“左右楚王,弗讨是许”铭文,是研究曾楚关系的重要史料。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文峰塔M1-1甬钟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文峰塔M4甬钟拓片

以2011年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的发现为标志,曾国历史研究迎来了又一高潮。2011年至2013年,通过对叶家山墓地的两次发掘,首次揭露了西周早期的曾国公墓地,这是关于曾国始封问题研究的重要突破。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叶家山墓地全景

M11)作为整个叶家山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有极其丰富的随葬品,出土了丰富的有铭青铜器。从铜器铭文看,该墓可能为“曾侯犺”墓。根据出土一件铜簋上“犺作烈考南公宝尊彝”铭文,曾国的始祖为“南公”。据推测,南公是西周初年历经周文王、武王、成王三世,且极具政治和军事才能的南宫适,而曾国就是西周初年南宫适的封国。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图7 叶家山M111全景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 犺作烈考南公”铜簋铭文

为了配合寻找曾国早期都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开展了庙台子遗址的发掘。完整的壕沟、大型建筑基址与大型聚落表明庙台子遗址是与叶家山墓地同期的西周早期曾国都城,与调查发现的同时期相关遗址共同组成一个大的聚落遗址群,形成了西周早期的政治中心。

2013年,在随州义地岗墓地发掘65座春秋中晚期墓葬,出土的铜器铭文多见“曾子”“曾孙”铭文,并发掘了时代为战国中期的曾侯丙墓(图9),其时代晚于曾侯乙。这些考古资料的时代在曾侯乙前后,是进一步研究春秋中晚期至战国中期曾国历史的重要考古材料。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文峰塔M18(曾侯丙墓)全景

春秋早期的曾国考古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14年、2015年、2016年,先后连续发掘了枣阳郭家庙墓地和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区清理墓葬110余座,其中包括曹门湾M1、郭家庙M60等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墓葬。2002年及近年的发掘资料显示出郭家庙墓地是存在诸侯级别墓葬的一处曾国公共墓地,其考古学年代为两周之际。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枣阳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全景

周台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遗存与两周遗存,其中两周文化层发现有房址、水井、灰坑、墓葬、窑址等遗迹现象。从种种痕迹看,这么大的台基式建筑很可能是大型宫殿式建筑台基,表明该地或为两周之际的曾国国都。对忠义寨遗址的调查发现,在战国文化层下叠压着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遗存,并有夯土遗迹;经过系统调查,确认忠义寨是一个四周有环壕的台地,当为郭家庙墓地的曾国都城。

2015~2017年苏家垄墓地清理了墓葬101座、车马坑2座,并发现了与墓葬同期的曾国大型冶炼遗址。通过出土的相关随葬品判断墓地的具体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之际。其中,M79与M88在随葬铜器上均发现了大量的铭文。M79的墓主人当为“曾伯桼”,为著名的传世铜器“曾伯桼簠”器主。而M88可能为“曾伯桼”夫人墓。M88所出铜壶“曾伯桼”铭文位于壶盖、壶腹内壁,单壶铭文计161字,铭文完全相同,共计322字,在春秋时期青铜器中极为罕见。)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苏家垄M79与M88全景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曾伯桼壶及铭文

苏家垄墓地与同时期的郭家庙等曾国遗存并立,显示当时曾国复杂的社会结构。此外,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铭文涉及诸多历史信息,发现的“番”、“黄”、“宋”等铭文提供了研究曾国与诸侯国关系的重要史料,尤其是M88墓的“陔夫人芈克”铭文簠,是现今可见较早的反映曾国与早期楚国关系的考古实证。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陔夫人芈克铭文簠及其X光片

2016~2017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汉东东路墓地进行勘探发掘。此次发掘春秋时期墓葬39座,马坑2座。从已有的发现来看,墓地布局排列整齐有序,墓葬从南至北时代渐早。多数墓葬均随葬有青铜器,器物组合关系明显清晰,以铜鼎、铜簋和铜鼎、铜簠两种组合为主,配套有鬲、壶、盘、匜等青铜器。墓地清理出青铜器400余件,有铭铜器共100多件。其中M129出土了曾侯得戈、曾公铭文编钟。铭文主要有“曾公”、“曾侯”、“曾”、“曾子”、“曾孙”、“曾叔孙”、“曾叔子”、“朱芈”等,其中部分铭文为曾国考古首次发现,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汉东东路墓地M129出土曾侯得铭文戈、曾公铭文编钟

迄今为止,曾国考古资料主要集中在西周早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晚期(含中期)至战国中期三个历史阶段,而且这三个历史阶段都有国君级大型墓葬的发掘,有都城等重要遗迹的发现。由考古发现确认的曾国历史从西周早期延续至战国中晚期,除暂未发现明确的西周中期文化遗存外,曾国在长达70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曾国与曾侯——曾国考古四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