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对他这个学生说:“一千张”!

 来来永胜 2018-03-21

左为冯玉琪自画像 右为徐悲鸿


著名油画家冯玉琪(1930-2012)

是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学生

曾师从徐悲鸿、董希文、吴作人、李可染、张仃

等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他作了让造型与色彩极力达到平衡的探索

即新古典主义造型 印象派的色彩

作品风格独特,色彩热烈明亮而饱满

下面是一段冯玉琪教授与徐悲鸿先生的逸事







一次难忘的辅导

文/冯玉琪


在中央美院学习期间,一个下午没有课,我独自到教室补习素描,画的是解剖石膏,正画得起劲时,忽然觉得背后有声音,回头一看是徐悲鸿先生,我慌忙站来恭敬地将画笔递过去请他指导,徐先生缓缓坐下从容地接过笔画了起来,只见他从头顶下笔一口气画到脚跟,随着线条舒缓轻重的转折移动,石膏像的形体动态神韵都出来了,我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线条,心中压不住的激动屏住呼吸再看先生画第二条线,仅两条边线石膏像已跃然纸上,略加明暗调子一张作品已近完成。


冯玉琪教授青少年时期在中央美术学院


当时我们素描正采用契斯卡柯夫教学法,追求细微的体面关系,哪里见到如此概括流畅而潇洒的画风,它简洁又丰富,我真正领略到素描的魅力,也深深反思了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徐先生没有教学任务,作为院长他时常关心教学,在课室转转,在走廊看看学生作业,我碰巧得到他的指导真是太幸运了,先生说素描是绘画的基础要勤学苦练多动脑,它可以培养你审美的眼睛和灵巧的手,最后嘱咐我:“一千张”!



冯玉琪教授自画像 | 1955


“一千张”成为我学习的动力,也是自己多年教学中时时拿来鼓励学生的一句箴言。这张画我没再动笔好好的珍藏起来作为一件宝物,但它确没能伴我多久,文化大革命时我被从家中赶出,分在一间厕所边的房子,潮湿阴暗,随即下放干校,一年后回来开箱一看,箱中爬满蟑螂,所有的画全被咬坏,这张珍贵的作品已成为核桃大小的碎片,多么令人痛心!


冯玉琪速写


解剖石膏像是徐院长去苏联访问时带回来的,为避免碰坏他在飞机上一直是把它抱在怀里。这个石膏像在以后各学院素描教学中成为必备的教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美术家。


冯玉琪教授出版画册



作品欣赏


上海 | 55X38CM | 纸本油画 | 1978


林-3 | 38X55CM | 纸本油画 | 1980


南疆的山 | 73X100CM | 布面油画 | 2009

邮票出版典藏


盆花之一 | 79X55CM | 色粉画 | 1999

山村-3 | 38X55CM | 纸本油画 | 1980

人像写生-1 | 60X92CM | 布面油画 | 2007

白桦 | 60X76CM | 布面油画 | 2008

久远的干河  | 65X92CM | 布面油画 | 2004

邮票出版典藏

岳阳楼-1 | 55X38CM | 纸本油画 | 1981

芒草 | 38X55CM | 纸本油画 | 1981




展览时间

2018年3月18日--2018年3月28日

展览主题

明亮的华章——冯玉琪教授从艺60年作品展

展览地点

顺德区容桂东提路7号德胜美术馆


本次展览,将展出冯玉琪教授从艺60年创作的部分优秀艺术作品,共50余幅。展览持续至2018年3月28日,欢迎社会各界艺术爱好者前往德胜美术馆参观,享受艺术盛宴,丰富精神生活。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