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人之道

 恶猪王520 2018-03-21

 

用人之道---我看《资治通鉴》9    

                         (周纪一,安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77年。)

    子思(孔伋)向卫候推荐苟变,说此人有军事才能,能指挥五百战车打仗。卫候说:“我知道苟变是个将才。但这个人有污点,他在做地方小官时,爱占小便宜,收税时借机白吃老白姓两个鸡蛋,这个人不能用。”子思说:“选拔官员,就像木匠用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几个人连抱的巨大树木,也会有个别地方中空腐烂,但好的木匠不会因此将大的木料弃而不用。当下正处于战乱,君王应该选拔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因为两个鸡蛋就放弃了能攻城拔寨的大将,这样的事儿可不敢传到邻国去,让他们知道了。”

    子思的用人观值得我们深思。

    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卫国和秦国,一强一弱,一胜一败,体现在用人上,是强烈的反差。不难发现,卫国虽小,却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像春秋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吴起、商鞅等都是卫国人,到了别国都成了良将名相,成就了一番霸业,但其“祖国”卫国却没有留住人才。相反秦国一边陲小国,蛮夷之地,却一跃成为霸主,并一统天下,归根到底,是用人机制灵活,废除“逐客令”,吸引、网络了商鞅、白起、范雎、张仪、魏冉、吕不韦、李斯等一大批良将名相,才得以实现富国强兵,统一六国。

    用人要扬长避短,用其所长。卫候只看到人的短处,看不到人的长处,造成了人才流失。这样的经验教训岂止卫候一人!吴起,论人品,道德缺陷突出,杀妻求将,母丧不归,但魏文候看重其才能,大胆任用,迅速打败强秦,成就霸业,其子魏武候就差远了,听信谗言,逼走了吴起,所幸吴起被楚王看中,再次成就楚国霸业。商鞅也是如此,卫国不用、魏国不用,但到了秦王那里,却力排众议,大胆重用,才有了“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强盛的基业。

    用人要善于权变,因时而动。曹操是善于权变的典型。他根据军阀混战的国情,果断抛弃了传统用人思想的道德桎梏,大胆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观,把各路人才网络自己手下。应该说,曹操能够打破条条框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在具体用人策略上,曹操也有过人之处。我们都知道曹操是疑心很重的人,在战局危难、人心思变之际,不少将领里通外国,但曹操看也不看,果断地将缴获的私通敌国信件付之一炬,打消了众将领的顾虑,稳定了军心。若是在和平年代,心狠手辣的曹操恐怕会毫不犹豫地统统将其杀掉,这充分体现了曹操善于权变的高明之处。

    用人要有气量,善用能人、贤人,不忌贤妒能,敢用超过自己的人。刘邦是大气的人,论单方面的才能,刘邦不及陈平、张良、韩信,但刘邦却能牢牢地驾驭三人。韩信能征善战,刘邦大胆将精锐部队交给他,让韩信得以施展才华,攻城略地,拿下了大半个中国,当韩信想坐大坐强时,刘邦采用妙计,果断控制了韩信,像这样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是一种超级胆略。

    用活机制,吸引人才。有一个传说,古代有一君王,花巨资派人购买千里马,派出去的人找到千里马时,马已死了,此人便用重金把马头买了回来,君王大怒,那人说:“死马我们还买呢,何况活着的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来了!”果然,不到一年,就吸引来了众多千里马。燕昭王深知这个寓言故事的道理,投入巨资招贤纳士,将并非十分杰出的人才郭隗奉为老师,并给他建造宫殿。不久,便吸引了不少重量级的人才,如乐毅、剧辛等,实现了燕国复兴。(《资治通鉴》周纪三,郝王三年)

    兼容并蓄,百花齐放。最为开放的,是孟尝君的用人观。无论是游侠义士,还是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都愿招致门下,充分体现了其开放、包容的用人观。耐人寻味的,是孟尝君那著名的招贤榜:“有能扬文(孟尝君,名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