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鸿墨轩3dec 2018-03-21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原创 书扬文化 2018-03-20 18:31:57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吴荣光的启蒙教育都源于家学。吴荣光从小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这也为其以后书法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京期间,吴荣光与阮元交往密切,于阮元处吴为人、为官、为学均受益匪浅,但并不见阮元在碑学观念上对吴荣光有较大影响。除家学外,直接影响吴荣光书法观念及书法创作的无非刘墉、翁方纲二人。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吴荣光书法创作走的基本上是帖学的道路。他取法众家之长而后卓然成家。康有为称“其书为吾粤冠”。吴荣光的书法传世较多,书法水平也颇高。近年吴荣光书画作品已列入限制出境作品。

吴荣光认为临摹应做到“肖似古人”,若临摹与原作不相似就不应该叫作临摹。吴荣光不但反对“师其意不求形似”的临书观念,而且找到了促成这种不当观念的根源,那就是“文人学士一艺之微曰画禅、书禅”董其昌认为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是也”。董其昌这种临书方法是很明显的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吴荣光对于董其昌这样的方法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吴荣光由论画推及到论书,他认为书画同理,临摹古人书画作品都应该“肖似古人”。我们可以看出吴荣光并不赞同董其昌“临书肖似古人为书奴”的观点。吴荣光、翁方纲的这种临书观念的形成很明显受到“乾嘉学派”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风影响。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吴荣光对待书法临摹的观点与翁方纲、钱泳、梁章矩等人均如出一辙。作为吴荣光、梁章拒等人的业师,同时又是乾、嘉年间北京书画圈的重要人物,翁方纲的书学观念甚至影响到了整个乾嘉时期的北京书画圈。乾、嘉时期考据派学者临摹观念的相似也是朴学学风使然。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吴荣光非常赞成祝枝山“学书者用古人不为古人用,用自己不为自己局”的观点。由于吴荣光认为临摹最重要的是为“我”所用,所以进而又提出了“自运宜善变”的观点。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吴荣光对赵仲穆这幅作品非常欣赏,甚至认为“实有一二笔文敏未曾写出者”。同时指出赵仲穆这幅作品成功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荒率处得新意”。从“荒率”二词我们可以看出吴荣光对于书法创作时“无意求工”的肯定。吴荣光的书法创作观念充满了辨证统一的哲学道理。他既提倡书法临摹要“肖似古人”,同时又认为不要为古人所囿。他提出在创作中应该善于变化,应以“无意求工”的心态进行艺术创作,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吴荣光认为二王一脉帖学佳作应达到“虚和朗润”或“虚和宛朗”这样一种美的境界。而这个标准与同时期碑学倡导者是迥异的。在嘉道碑学滥筋的背景下,这样的声音显得弥足珍贵。吴荣光提出了草书应达到“虚和、宛朗”这一审美标准。

 

吴荣光一生游历北京、广东、湖南、福建、陕西、贵州、浙江、天津、湖北等地,所以其书法风格及书学观念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吴荣光对书法鲜见偏执一端之论,可以说其观念体现着辨证统一的哲学道理。吴荣光坚持书法临摹要“肖似古人”,反对董其昌以“以禅理论书”,他在这方面很明显受到了其师翁方纲的影响。吴荣光虽然提出临摹应“肖似古人”,但并不是泥古不化。他认为书法临摹最重要的是为创作所用,进而,他又提出了“自运宜善变”、“无意求工”的观点。吴荣光以“虚和朗润”评价王羲之书法完全是以传统砧学的视角来观照帖派书法的,没有掺杂丝毫碑学的因素,所以其观念与当时的碑学倡导者是有别的。

开创行草取法一代风尚,清代推崇帖学的书法大师

在书法鉴定方面,他既能熟练运用乾、嘉学者擅长的考据方法,也不废书画家常用的“品韵”方法。吴荣光常常以“翰墨因缘”来形容自己与书法的缘分,可见其对书法投入之深、寄托之大,他对待书法态度之虔诚和单纯足令当代许多学书者汗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