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艺术微刊 · 最受欢迎公众号 传播:国内、外艺术名家·绘画·雕塑·摄影·书法·插画·设计·文学·音乐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前进》 《前进》是徐悲鸿代表作,中国古人画马都是侧面,从唐代韩干开始画马一直到清代的宫廷画师郎世宁画马,都没有徐悲鸿画的马这样感染人。有西方画的透视感,它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画。中国画的马,从前都是平面的,从来没有这个动态的——就是迎面跑过来,这是徐悲鸿先生的独创。徐悲鸿画马的特点,首先就是准确,他把马的骨骼肌肉、真实结构表现的飞非常准确。第二个特点,徐悲鸿的作品非常有力。它的两个前蹄伸出去这种力量,这是一般画家画不出来的,并且它的蹄子是夸张了的,变形了的,它和真马不一样,这是一种艺术马,不是完完全全写实的,他把一种精神画在里面,非常有力量,铁骨龙魂,神骏展龙蹄,风骨动九州,虎虎生风,咆哮而来。徐悲鸿把西方画的写实和中国画传统笔墨意趣结合起来了,所以才有中西合璧的画法,这是划时代的开先锋的,在中国近代美术这一块,徐悲鸿的作品,他的马是标志性符号,可以说徐悲鸿的马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在徐悲鸿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纸而出。这一幅幅万马战犹酣的壮丽画卷,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滚滚向前。在“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徐悲鸿先生在不少画中寄托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当时他在画马题诗中有“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苍”,“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等句。  《群马图》
一九四0徐悲鸿在这幅群马图上题款曰:“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悲鸿时客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
 《奔马图》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一九四二年从印度回国后,悲鸿先生在艺术界集有基础成就的画家,在四川磐溪建立中国美术家学院研究绘画。他那时画的马,则更加注意了结构,而又采用泼墨或工兼写意的表现手法,着重刻画马的神态和气质。 
据说徐悲鸿自己认为,他画马真正的成就,还是在一九四零年访问印度之后。一九四零年他在一幅群马图上题款曰:“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悲鸿时客西马拉雅山之大吉岭”。 
他的原配蒋碧薇,是邑人蒋香谷之女,也是有名艺人,又是当时所谓的交际名花。一九三六年因双方意见不合而离婚。一九四五年冬,徐悲鸿与廖静文女士在重庆结婚,证婚人为沈钧儒、郭沫若,到场观礼者一百多人。郭沫若贺诗云:“嘉陵江水碧如茶,松花青青胜似花,别具一番新气象,磐溪风月画人家”。 
  

END
国风艺术在线◎每日与您分享 发 现 艺 术 的 美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