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墉和郑板桥,谁是清代书法的头牌?

 来来永胜 2018-03-21


书法江湖(五 )——清代的四大高手

 

清朝书法江湖上活跃着一群有趣的人。

 

他们中既有像金农和八大山人这样的怪咖。也有像邓石如和赵之谦这种寻根寻到先秦书法的传统大腕。除了林则徐和康有为这种家喻户晓的名人外,更有康熙、乾隆这种任性到天际的玩家。

 

这些人组成了既热闹又妙趣横生的清代书法,给本来走向式微的中国书法增添了许多欢乐。

 

但是真正代表清代书法实力的是下面这四位。

 

1. 金毛狮王 王铎

如果选一位清代书法大宗师,那这个人一定是王铎。因为,他是清代书法唯一有古典血统的人,准确的说,他是从明朝穿越过来的外援选手。

 

王铎这个人严格说来是明朝人,他做为清朝子民的时间只有区区九年。在这九年他做到了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官居一品。

 

虽然他也曾是明朝的大员,但清朝给的官更大。

 

按说,他的影响力虽不至于名垂青史,也是大名鼎鼎。可除了学书法的人之外,极少人知道这个人。

 

因为,他是降清的大臣。

 

不过,清朝最后将他列入了《贰臣传》,投降向来是可耻的


你看,写书法就是做人,如果做人不成功,书法写的再好也让人诟病。

 

不过,我们在这里谈书法,尽量少谈民族气节和政治选择。

 

王铎《行草诗稿墨迹十二页》《楷书延寿寺碑》


在书法这个江湖中,王铎是一位和董其昌齐名的猛人,当时号称“南董北王”。

 

我们说过,董其昌的功力在明朝是可以坐第一把交椅的,能与董其昌齐名,可见王铎的实力之不俗。

 

在书法这个江湖中,王铎的功力在明朝可以排进前十,在大清,是可以竞争第一的,这也说明,书法到了清朝的衰微。不过幸好有王铎在,让清朝书法得总体实体得到了提升。

 

如果说赵孟頫和鲜于枢学的王羲之的形,那王铎就学得了王羲之的意。因为学到了王羲之的神韵,王铎的字才情斐然。

 

近代的书法大家沙孟海,林散之以及吴昌硕等大书法家都认为王铎的字足以冠绝明朝。可见,他的造诣达到了排进历史第一流的境界。

 

王铎  行书《七月写怀五律诗》


王铎的一生特别像金毛狮王,他带着参透王羲之笔法要诀的秘笈,带着正邪两道江湖人物对他的敌视,带着报国无望有忍辱偷生千夫所指的矛盾行走在这世间。生活境况如山崩地裂的变化着,本来他可以一死殉国,撒手了之,也许是放不下“书法”这个爱人,才让他如此纠结,如此沉沦的生活着。

 

能和金毛狮王谢逊一样痛苦活着的王铎,内心是脆弱的,但他缺少的强悍性格下面出场的这位身上全都有,而且猛力乱窜,怪力乱神,有大闹天宫的“孙猴子”山崩地裂的气概。

 

 

2. 紫衫龙王  傅山

 


这一位就是一代大侠——傅山。

 

在倚天屠龙记中,紫衫龙王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执拗的她曾以牺牲健康救下了前来寻仇的银叶先生,又与之结为伉俪,这是当时江湖中最大的奇闻。我们现在要讲的傅山也是有这种奇特性格的人。

 

在这一系列书法江湖的文章里,我把中国各朝各代的书法家用金庸江湖人物串联起来,其实这些书法家哪里会什么武功,把他们说成武林高手,比喻成杨过、郭靖,只是方便大家理解和记住。

 

但是,今天要讲的傅山,他的的确确是一位武林高手,是十足真金,如假包换的江湖大侠。

 

傅山的武功之高,在武林的影响力之大,都可称为清代大宗师。

 

很多人不知道,在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里有位高人,名字叫做傅青主,他武功卓绝,号召力极强,是反清复明的带头大哥,他的原型就是傅山。傅山的字就是“青竹”。


傅山的江湖地位,是可以和《鹿鼎记》中的陈近南媲美的。

 

傅山 楷书 《霜红余韵》之一


反清复明是他一生的任务,传说他不断的失败,又不断的和朝廷对抗,先后组织过二十来次的反清活动。

 

一个不惧怕失败的人,他的书法该是多么的奇绝,但是这远远不是最绝的。

 

他不仅是个大侠,还是个神医,反清复明之余,他又是济世救人的李时珍。

 

同时,他也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啥都玩,又啥都玩得很好。

 

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不过,最为后人称道的,还是傅山的书法。

 

傅山最厉害的是草书,我们知道草书是书法中的摇滚乐。能搞好这种艺术形式的,没有点超脱的劲儿是成不了大师的。

 

比如我们前面说的张旭怀素都各有各的癫狂,到了傅山这里,他把这种劲儿用到了极致,这种极致就是不住的画圈圈。

 


也许每个圈圈都是傅山在练太极拳的时候写的也说不定,总之,傅山的书法蕴含着的奇妙的力量,吸引着很多忠实铁粉。

 

傅山是个开宗立派的人物,清末小说多把他塑造成武侠世界的大剑侠,大宗师。因为大家都钦佩他始终记着家国,始终在做一个有骨气的男人。

 

而书法,正是他给世人留下的秘籍。


不过,要说起清代书法,粉丝数最多,上镜率最高的,还要数下面这两位。

 

 

3. 白眉鹰王  刘墉



在明教里,白眉鹰王殷天正是个刚直不阿的人,刘墉的个人风格正是如此。

 

一部《宰相刘罗锅》,让刘墉家喻户晓。那个敢说敢做,敢于对天下贪王和珅说不的人,书法是当时一绝。

 

刘墉的书法,在清代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初看圆软轻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时有“浓墨宰相”之美称。

 


刘墉初从赵孟頫、董其昌书法作品入手,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等各家法帖;中年后逐渐练成自己的风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心态坦然,自成一家。

 

别看刘墉为人处世老成持重,但对书法,却是勇于创新。

 

帖学自北宋沿行至清代,似乎难以翻出新意,加上康熙和乾隆爱董其昌和赵孟頫,一时天下书法,千篇一律。

 

但是,一些书法家却没有被束缚住,江湖上有金农、郑板桥这两位用于创新的高手,而庙堂上则要数刘墉了。

 

由于求新求变,刘墉也受到很多议论。说他抛却前人的长处,只写自己的风格,不伦不类。


有一个故事很著名:

 

乾隆年间,在北京谈到书法,受推崇的是翁方纲和刘墉两家。那时候翁方纲的女婿,是刘墉的学生,一次拿了刘的字去见翁,翁说:“去问你老师,哪一笔是古人的?”学生说给刘墉听,刘说:“我是自己写自己的字,去问你岳父,他有哪一笔是自己的。”

 

正是这种充满创造力的精神,让刘墉的书法在清代独树一帜,最后成为一代名家。

 

字如其人,刘墉的书法也跟他的性格一样,端正沉稳。一派大清中流砥柱的风范,在清朝书法整体颓势之中,如擎天玉柱,傲然挺立。


唯一能在江湖名气,作品传播度上跟刘墉有一拼的,在清代,就只有郑板桥了。



 

4. 青翼蝠王郑板桥



青翼蝠王韦一笑可以说是明教四大法王里面最怪的一位,他轻功卓绝,昼伏夜出,常常出奇制胜。

 

郑板桥也是如此,他的书法走得是怪石嶙峋,跌宕起伏的路子。在怪异中见傲骨,在傲气中藏刚正。

 

奇奇正正,似奇似正。

 


郑板桥以画竹子闻名天下,他笔下的竹子,奇绝高古,笔力雄健。他的书法也在他日积月累的画竹功夫中,逐渐成型。

 

苦练和思考,使郑板桥的书法影响深远。

 

有记载,郑板桥遍临古代书法家的名帖,为了写的像,每天勤学苦练,一直到中年都笔耕不辍。

 

一天,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在自己腿上练着字,写着写着,不小心写到妻子身上了。妻子生气地打他手:“你为什么不好好写自己的体(身),反而老写别人的(身)体?”

 

郑板桥登时醒悟,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呢?学别人再像,没有自己的风格,有什么意义?

 

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把画竹子的笔法融入书法之中,终于练成了雅俗共赏、世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就一代大家。

 


以竹子入笔画,郑板桥之前只有徐渭做过,但做到郑板桥这样极致的,绝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郑板桥最著名的一幅字是——难得糊涂。其实郑板桥一点也不糊涂。他明白一个道理,学书法和做人一样,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个人都面对过的问题。也许我们能从书法中寻找出答案。这也是书法独有的魅力。



最后,我们来说说谁是清代书法头牌吧。刘墉和郑板桥究竟谁的粉丝更多呢?


在民间,郑板桥的字是比刘墉传播率高的。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就像流行金曲,火遍了大街小巷。刘墉的书法在民间的识别率就不高了。第一局,明显是郑板桥胜出。


在收藏界,郑板桥的书法和刘墉的书法最高拍卖价都在500W和1000W之间,貌似打了个平手。


谁是头牌呢?大概喜爱郑板桥书法的人略多一些。但这不能证明郑板桥的字就比刘墉的好,只能说郑板桥的风格更亲切一些。


要是你,会站在那一边呢?


 

五.中国书法的脉络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朝尚意,明朝尚态......

 

从秦朝到清朝,我用了五篇短文,简单的梳理了中国书法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就如同龙的骨骼一样,撑起了中国书法的脉络。

 

从下一篇开始,我们就来一起慢慢品读一下古代这些书法大家们各自的传奇故事。

 

第一位就从书法艺术的缔造者——李斯开始。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