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敏洪——为什么一起赚了大把的票子, 最后还是不欢而散?

 随风0317 2018-03-21

俗话说:生意好做,伙计难搭。古往今来,因权、利分配不均而引发的矛盾数不胜数。所以在分股权时,“面子、人情、眼前利益……”都是浮云,统统需要放下。以规则为导向。

1/真切的案例

还记得新东方的“三驾马车”吗?他们一起创业,赚了大把的票子,终于过上了水浒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然而兄弟情谊抵不过利益冲突……

俞敏洪、王强、徐小平,三人是大学同学。俞敏洪在找王强和徐小平之前,就已经先干了5年。所以即使徐小平是俞敏洪的大学文化部长、王强是俞敏洪的大学班长,但新东方的第一领导人是俞敏洪。

初创时,俞敏洪把新东方的业务三分天下,他自己做英文培训,徐小平做留学咨询,王强做口语,互不干涉。三驾马车各司其职,可谓是黄金搭档。但不久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利益问题。在北京,他们还可以控制业务均分成三份,但是当业务扩展到上海、广东时,业务算谁的?

其次,就是三人关于新东方管理和经方面营的分歧。俞敏洪曾多次就新东方上市表示过后悔,但是王强和徐小平认为若是他们还在新东方,一定会拳打脚踢的促进新东方并购其他公司、加速上市进程。

2000年俞敏洪对新东方进行股份制改革,通过增发股份、预留期权池等措施,经过4年的时间,不断地周旋在管理层、地方和部门之间,终于把松散的股份制变成了真正的股份制。但是隐患仍然存在,大家对分得的股份仍是存在分歧。

有时江湖地位比金钱更重要。对于总裁,大家没有疑问选了俞敏洪,但第一副总裁和第二副总裁该由谁担任呢?王强和徐小平的地位并没有确定,这就是股权均分带来的后遗症。

由于管理层一直无法达成共识,新东方发生了多次冲突和动荡,甚至俞敏洪还离开过管理层,只夹着一本书去上课,其余股东轮流当老大。新东方有长达数年一直处在斗争中,最终王强、徐小平离开新东方,战争才宣告结束。

2/三人合伙创业,这些雷区不要踩

1、均分:33.3%:33.3%:33.3%

从新东方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三人合伙均分股权甚至是权责不明,后患无穷啊。合伙的时候想的简单,兄弟三个把股权均分,到创业后期就需要费尽心思弥补这个漏洞,而且还可能会失败。

在这里,提供一些关于打破均分股权僵局的建议:一是与股东沟通,以合理价格回购部分股权;二是签订股权的委托权协议;三是增发股份,引入新股东;四是建立持股公司,将股东纳入持股平台;五是进行股权激励,纳入更多新的股东。

2、博弈型

三位创始人股权比例为35%:18%:18%,期权池和投资人的股权比例为29%。

二股东和三股东股权之和大于大股东,如果二股东和三股东意见一致,和大股东意见相反,但是大股东股权超过三分之一,有一票否决权,这时就会形成决策僵局。

3、创始人吃独食:95%:3%:2%

一家独大的股权设计,会严重打击联合创始人的创业热情,联合创始人容易撤退。

4、三股东绑架大股东和二股东

大股东:二股东:三股东=40%:40%:20%或者49%:47%:4%。这种股权结构在决策时,如果大股东和二股东存在分歧,最终的决定权将落在三股东手里,三股东把砝码放在哪一方,天平就会倾向哪一方,三股东轻松地用20%甚至是4%的股权“绑架”两个大股东。

三人合伙创业,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人分股权的基本原则是:大股东持股比例>二股东持股比例+三股东持股比例,比如70%:20%:10%或者60%:30%:10%,这样的股权结构老大清晰,决策迅速。

在那段争执的日子里,新东方三位创始人都非常痛苦,俞敏洪一度要靠安眠药入睡。兄弟情谊在一次次争斗中迅速消耗,而企业却很难更进一步。后来,徐小平和王强选择离开,今天,他们反而可以坐在北京城墙下,伴着夕阳西下,品茶聊天。

哲人说:“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 只有建立清晰的利益规则,才会有光明的精神世界。 三人行,且行且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