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吹不黑,宣纸真的可以十项全能?

 一午一石大殷 2018-03-21

宣 纸(三)


聊完宣纸的历史和工艺,本回硬着头皮来扒拉一下宣纸的特性。之所以说要硬着头皮,是因为这块内容着实是个不太好啃的硬骨头。一方面宣纸的很多概念经过这么些年广泛宣传,早已深入人心。其次纸张的特性跟使用者的主观感受有很大关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要客观理性地把宣纸的长长短短都摆明白,的确有很大难度。尽管纸张的各种特性目前大多都有相关的科学参数来表征,但在使用层面还是有很多主观成分。本文力求从比较靠谱的资料中归纳总结,一孔之见,轻轻拍砖。

 

还是从上回那句“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说起,这是很多资料中对宣纸特性的描述,此外还有“纸寿千年、墨韵万变、不腐不蛀”等不同角度的说法。总体来看,这些说法确有相关依据,宣纸从明代创制,发展至今成为传统手工纸的首席代表,足以说明它在纸张性能上的巨大优势。但产品宣传难免有一点夸大,宣纸尽管很牛,却也并非十项全能。从传统手工纸的大门类中比较,宣纸在许多方面并不如传说那般厉害,个中长短,咱们还是一条一条扒拉吧。


 

先从优势说起,关于宣纸的各种溢美之词,经常提到的几个方面:

 

颜值高

“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这些主要是形容宣纸的外观和质感,毕竟在传统手工纸最为精工细作的工艺加持下,辅以第二细软的韧皮纤维和第一短细的草类纤维混料制成,宣纸的颜值自然比其他纸种要高出许多。洁白、细腻、纯净、平滑,这些方面宣纸的确可谓一骑绝尘。前文说桑皮纸是手工纸“颜值一哥”,毕竟桑皮纸还是有一点粗犷的成分,而宣纸这个似玉如棉的颜值“小鲜肉”却真真是名副其实的。从实用来看,大部分书画爱好者都不约而同选择宣纸,外观和质感必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洇墨性、润墨性和墨色好

原本这应该算是三个不同方面的优势,把这三搁一起说,是因为它们有很大的关联性。传统手工纸的生纸当中,宣纸在洇墨性上应该是数一数二的,自明清以来写意画的兴盛和碑学的助推,采用比较吸水洇墨的生纸直接书画替代了过去的熟纸创作,“涨墨”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当然,关于书画风格变迁的是是非非不是咱们讨论的内容,单从这一背景来看,生宣纸的确顺应了书画的潮流。所谓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麻纸皮纸尽管曾经辉煌,但洇墨性不如宣纸,只好默默退居二线三线十八线了……


洇墨很重要(王铎的?)

 

润墨性则是许多画家喜欢宣纸最最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在宣纸所有特性中,润墨可算宣纸的招牌甚至王牌。所谓润墨性,指的是水墨在接触宣纸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浓淡分明、洇散匀称的墨迹效果,良好的润墨性还包括笔画叠加时互不干扰,水线清晰。由于润墨性的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目前还没有比较靠谱的科学指标能充分表征。至于其形成的机理,早前很多学者认为是由青檀皮表面丰富的褶皱所形成,然而近年一些画家发现稻草含量高的宣纸反而有更好的润墨性,甚至纸的厚薄也会影响润墨性,所以个中缘由,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最有意思的是,陈年的宣纸在经历自然老化之后润墨性更佳,因此一些老宣纸近年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王唯行老师关于润墨性的描述


不同浓度墨液的润墨表现


笔画叠加时互不干扰,水线清晰

 

墨色一般是指烟墨着于纸张所呈现的色调,上好的宣纸能够做到“浓墨乌黑、鲜而不亮,淡墨清透、淡而不灰,层次分明,立体感丰富”,所谓“墨分五色、墨韵万变”基本也是这类意思。当然关于墨色的说法往往也包含有洇墨性和润墨性的内容,有人以“墨韵”概而言之,也不无道理。在很多写意画家看来,优秀的墨韵称得上是宣纸的灵魂。总体而言这类描述往往有很强的主观性,甚至有些玄之又玄的色彩,究竟怎么算“清透”?怎么算“淡而不灰”?对纸君这个理工汪而言一直都比较费解,想要描述的更具体一些也着实蛮费脑筋,画画咱的确不太懂,只能人云亦云几句,就不再展开说了吧。



墨色中的细节


墨色

 

以上几方面算是宣纸最突出的特长和优势,这些特性也是宣纸风靡最大的资本,其他纸种鲜有能与之匹敌者,特长就是特长,所以怎么夸也都不过分。此外,在宣纸的宣传中常被提及的还有“韧性好、纸寿千年、形稳性好和不腐不蛀”。如果说颜值和墨韵的赞美是名副其实,那后面这几点就有一点点吹牛的成分了,至少是略有夸张吧。

 

韧性

所谓韧性一般是指纸张的物理强度。由于传统手工纸的打浆度跟紧度都大差不差,所以手工纸的强度往往取决于纤维的尺寸。宣纸青檀皮和稻草的纤维尺寸在皮类和草类原料中都是倒数的,说宣纸强度好,那是跟竹纸和书画纸相比,的确还是蛮不错。但若跟麻纸和皮纸相比,坦白讲,那真不是一个档次啊……


形稳性

指宣纸随环境温湿度变化时的尺寸变化小,比较稳定。关于这一点儿早先咱也是深信不疑,后来好奇心起,找了几种不同的纸试验了一下,发现又是人们吹的一个牛。在传统手工纸中,宣纸的伸缩率算是比较大的,的确比竹纸和书画纸好,但跟麻纸还是没法比……



耐久性

宣纸的耐久性也是吹的很牛的一项指标,什么“纸寿千年”啊啥的。上回提过,对于传统手工纸而言,纸寿千年不算稀奇,况且宣纸的历史还不到一千年。即便曾有前辈学者通过人工老化得出上千年的结论,但人工老化毕竟不是自然老化,这类实验我们也做过,老化到一定时间纸张会逐渐钝化,长时间老化并不具有很好的累积性。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宣纸的耐久性不好,从纸张耐久性的几个要素来看,宣纸的指标还是非常不错的。传统宣纸一般呈弱碱性,纸质纯净,木质素含量低,这些都是宣纸能有良好耐久性的基础,纸寿千年应该不是问题。但跟麻纸和皮纸相比,宣纸在耐久性上还是差了一些。

 

首先宣纸的纤维性能不及皮麻纸,尤其是传统的苎麻、大麻、亚麻以及桑构皮纸,这些纤维粗长强韧,接近两千年的实物都大有纸在。纤维性能是纸张耐久性的基础,宣纸那种细软短小的身板真不是它的强项。

 

其次宣纸的生产过程精工细作,这对纸质是好事,但对于耐久性却未必。过于繁复的工序会造成纤维性能的损失,每一次的处理过程既是对杂质的剔除,也是对纤维的洗礼。一些朋友会认为传统工艺只除杂质,不伤纤维,这类说法感觉有点一厢情愿。植物纤维素在原生状态下的聚合度一般在1万以上,制成纸后降到1000左右,宣纸纤维素的聚合度一般都不到1000,若说传统工艺只除杂质不损纤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太相信的。

 

对了,宣纸还有一个问题,爱长黄斑。很多人喜欢老纸,称其为老化斑,国外叫foxing,所以又称狐斑,是纸张老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黄褐色斑点,黄斑形成之后往往会加速纸张的老化。有关黄斑形成的机理,目前也众说纷纭,尚未形成共识。大部分纸张,包括各种手工纸和机制纸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长黄斑,相对而言宣纸似乎更容易生黄斑,于是,这又得扣10分了……


宣纸上的黄斑

 

所以归根结底,“纸寿千年”并不是一个多么高亮的帽子,从耐久性来看,宣纸尽管也十分优秀,但在传统手工纸里并非翘楚,耐久性其实是传统麻纸和皮纸的强项。


不腐不蛀

宣纸的抗虫性也是经常宣传的一项神技能,据说是因为宣纸当中的碳酸钙含量较高,虫子不怎么爱吃。关于这一点貌似还真有人研究过,结论是虫子们的口味也不太一样,某些虫子不太识时务,不看广告看味道,真饿了啥纸都敢吃,像黑皮蠹和花斑皮蠹这两种书虫界的吃货对于吃宣纸就比较有心得。实践中宣纸古籍被虫蛀并不鲜见,而且新工艺宣纸的碳酸钙含量似乎已没有古法宣纸那么高了,所以这事儿看来也是不能太当真的。


虫蛀的宣纸古籍


洇墨是把双刃剑

宣纸的吸水性和洇墨性好,这是宣纸的一大优势,因为“涨墨”表现优秀站上了时代的风口,受追捧至今。但事物的优劣往往取决于看待的角度,“涨墨”的生宣对于写意画和行草篆隶是非常大的优势,但换成工笔画和小楷就成劣势了。所以为了满足一些使用者不需要宣纸洇墨的需求,就得用施胶的方式将其做成半生熟乃至全熟的熟宣。半生熟一般还好,全熟的宣纸常要用到胶矾,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短板——寿命。

 

由于明矾水解显酸性,使用胶矾做成的熟宣寿命极短,一些重胶矾的熟宣仅过三四十年便脆如酥皮,一掰即折。对于此类书画的收藏者来说,简直是个灾难。所以近年有些用纸考究的书画家开始寻求耐久性更好的熟纸,譬如换用麻皮纸甚至竹纸来替代半生熟的宣纸,或是用麻纸和桑构皮纸制作全熟加工纸。由于麻纸和皮纸天生偏熟,未加工生纸的抗水性往往比半生熟的宣纸还好,可以采用一些无胶矾或是少胶矾的施胶方案即可实现全熟的效果,既满足熟纸的抗水性又能保全纸张的耐久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