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生津法治疗慢性咽炎

 学中医书馆 2018-03-22
诊断标准
①以咽部干燥,或痒、疼、异物感、胀紧感为主要症状。②病程较长,咽部不适症状时轻时重。③常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 或因鼻窒而长期张口呼吸,或
因烟酒过度、环境空气干燥、粉尘异气刺激等导致发病。④检查可见咽部黏膜肿胀,或有萎缩,或有暗红色斑块状、树枝状充血。 咽侧索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茯苓15 g,生白术15 g,山药10 g,北沙参10g,天门冬10 g,麦门冬10 g,石斛10 g,香橼10 g,桔梗6 g,甘草6 g。
有咽异物感者可加苏梗,有痰不易咳出者可加浙贝母、瓜蒌。
慢性咽炎的基本病机在于脾气虚弱,治疗应注重健脾生津,兼顾调理气机。
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又是呼吸饮食之门,咽喉上接口腔,下连肺胃两系。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通过脾的运化作用,把营
养物质上输于肺, 在肺内与吸入之清气相结合,形成宗气,通过心脉而布散周身。 如《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 ”故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 脾气虚弱,不能正常输布津液,肺气不能
充沛,则会出现咽喉哽哽不利、咽燥微痛、咽干咽痒。 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水湿停留,凝聚为痰,阻于肺,滞于咽喉,则咽部有痰黏着感,黏膜淡红或微肿,喉底颗粒较多。 可见,脾气是否健旺,在慢性咽炎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方中茯苓、生白术、山药合用既可健脾益气,滋养肺、肾之阴,又可化痰除
湿,为君药。 北沙参、石斛、天门冬、麦门冬与君药合用,加强益气养阴、生津润燥之功,为臣药。 香橼气
香醒脾,入脾胃以行气宽胸,苦燥降泄以化痰止咳,辛行入肺而理气宽胸,只有气机调和,诸药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故为佐药。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利气、利咽开音,无论寒热皆可应用。 甘草能补心、脾之气,兼能祛痰平喘,且长于调和药性。 二者合用,引诸药到达咽喉部,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生津利咽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