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不清推手与散手关系的请勿乱谈太极拳!

 tjboyue 2018-03-22


每每见到一些推手很好的人,一但打散手,立刻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这是因为没有经过推手到散手之间的“接手”训练。学习接手的必要条件是学过活步大捋,并能发太极劲。


那么杨澄甫是怎么说的?


“今同志知其柔化,不知急应之法,恐难以与来力对敌。‘急’,快也,‘缓’,慢也。如敌来缓则柔化跟随,此理皆明;如敌来甚急,柔化焉能取胜哉?则用太极截劲之法,不先不后之理以应敌。所谓截劲,如行兵埋伏突出截击之。所谓不先不后,如敌手之发未到之际,我截入敌膊未直之时,一发既去。此迎头痛击,动急则急应。此非真传不可。”

许多推手的人以为对方一拳打来,我必需粘上,听劲,化劲,再发放。看了杨澄甫的话,我们就知道,根本不需粘。实际上也根本粘不住。


推手的朋友都有体会,既是在平常生活中,眼睛看到别人站在那里,会不由自主地注意他身上的“焦点”在那儿,这是练习推手产生的“灵感”,在接手中我们正是要这个“灵感”。


我们盘架子的时候身上分阴阳,同样,散手时,对方和我可以看成一个大太极球,他阴我阳他阳我阴,也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这才是所说的“身沾”。我师曾戏言“接手如踢狗”。你踢狗时,狗立刻后退一些,你脚落时,狗跟上就咬。推手的原理很简单,接手的原理实际上和推手是一样的,只不过接手并不是用手去“接” 而是“意接手发”,对准对方焦点,借用对方的手臂,笔直而去,发声如炸雷,放劲似闪电,使对方腾空跌出。杨班侯也说过,“一呼一吸之间胜负立判”,这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太极真功夫。

推手和散手之间只有薄薄的一层纸,这张纸却挡住了无数英雄好汉,使他们扼腕长叹。


说到“真传”,的确,很少有师父传授“接手”,大多传授到活步大捋为止。我想大概因为以前“师道尊严”。师父也不可能每次接手都成功,万一失手,面子上不好看。当然保守也是有的。即使是真传,到底有多真,还是要打个问号,因为接手是实践性很强的,多练才能有收获。再高的高手也不能保正每次成功,这和姚明不可能每次投篮都成功是一个道理。 

 

我们在学推手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我们学接手,同样要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我们不要迷信所谓的“真传”,真传也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多实践,多思考,才是正道。“真传”是几百年前在实战中得到的,现在对付泰拳,散打是否有效?这值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深入研究。


围棋手李昌镐多次败于中国棋手,但谁能否认他是天下第一?柳海龙也败于郑玉篙了,但谁能否认他是中国第一?我们练太极的闭门自修,却有不少人自认天下第一。很多我们练起来感觉很有效的所谓的“真东西”,在实战中其实根本没有用或使用不出来。


我们不要怕失败,散打才开始的时候不也是其丑无比,人们冷嘲热讽。现在散打不是好看多了,大家都承认了吗?我们只要循续渐进,从太极对没有武功的普通人开始,再对摔交,柔道,空手道,少林拳,跆拳道直至散手和泰拳,就一定能重现实战太极的真正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