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女教师刷屏家长群!她说,孩子这些规矩没做好,以后就管不了了!

 网络藏书库 2018-03-22

 

最近,

一位女教师的视频,

据说在家长群里了!


视频中的老师是: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



她讲了

什么?


她说了一件事:

孩子六岁前规矩没做好,

以后就管不了了!


文末有完整的视频。


简而言之,

李玫瑾认为:


家长要在孩子六岁之前学会说“不”!


李玫瑾认为:六岁之前孩子跟你闹,大不了在地上打滚,但是,到了孩子十四岁了,家长突然跟孩子说:“我以后不给你钱了,你不能去网吧玩。”,那么, 那个时候,孩子跟你闹,闹的方法就不是就地打滚。


怎么闹?


途径无非这几种——离家出走,因为他腿硬;还有的,会跳楼自杀或者服毒自杀。因为在孩子的眼中,家长的爱是没有限制的,孩子学会了用“爱”来威胁家长。


所以,六岁之前,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相关训练。


怎么训练?


李玫瑾说,婴幼儿在2岁之前,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大多数情况下是用哭声来表现痛苦而孩子到三岁至五岁期间,他的哭声则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他想要一个东西,家长不给,孩子就会哭起来。


她说,这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完成“克制任性”的训练。


举个例子:


很简单,就抓住他一件不对的事儿,某一天孩子提出了无理的要求,他在商场里看到一个小汽车想买,而家里类似的玩具其实已经有很多。家长拒绝了购买的需求,孩子哭闹起来……


李玫瑾教授的训练方法具体是:


这时候,不要打骂孩子,而是抱着孩子回到家里,一对一地关在卧室里,不要当着很多人的目光来管,不要当着马路上的人,不要当着街坊四邻,不要当着一家子的人,这个一对一谁都可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可以做,就这孩子跟谁闹,谁就来做这个事儿。



家长要采取“四不要”原则:



渐渐地,孩子哭累了,家长可以把“爱”拿出来,用热毛巾擦一擦脸。孩子会觉得,家长是不是心软了。


这时候,家长要跟进一句话:还哭吗?想哭还可以接着哭。


几个意思?


李玫瑾认为——


这样做的好处是:


家长既没有发火,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合理的事情,跟我哭闹也没有用。


不能让孩子过于压抑


这时,孩子哭累了,家长可以说:“以后有什么事情能不能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说不定我会考虑你的要求。”



这是给孩子留一条路,跟家长沟通和交流的路。


如果孩子张口提出要求,家长则可以采取“三比一”的原则,即孩子提出三次要求满足一次。


这样一来,孩子既懂得了想要得到不能靠闹,还能懂得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


李玫瑾认为:


从小这样培养,对于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打下了好的基础。



让孩子学会克制诱惑


什么叫克制诱惑?


是指孩子在家长不在的时候,能不能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这是人成长过程中必备的。



举个例子:



学会忍受VS避免自私


孩子自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因为,从小到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在索取,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孩子读书时,家长就会期盼孩子成绩好,考大学,不需要他做读书以外的其他事情。


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他会觉得这些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跟其他人没关系,这都是很正常的表现。


可见,孩子的自私养成,是因为他在家里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事情,不需要管别人。


其实,应该让孩子学会“管别人”,比如,孩子五岁上下,就能跟家长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了。这时候家长要立下一个规矩——家长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



这事儿虽小,但是很有效。孩子放学后回到家里,一般都是饥肠辘辘。有时候家里的老人舍不得孩子,就会让孩子先吃饭。


在李玫瑾看来,让孩子推迟一个小时吃饭并不会饿坏了孩子,还能让他体会出于人生本能的痛苦——饥饿。


人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痛苦还有很多,人只有在痛苦的时候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要让孩子在这种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其他人也会经历一些类似的事情。


并且让孩子知道,我们是一个家、一个整体,要有“别人”的意识。这是从吃饭中学会了忍受。


那么自私如何避免?李玫瑾也现身说法。她的孩子很小的时候,一起回到外公外婆家。孩子很想吃橘子,李玫瑾剥好橘子后只给孩子一瓣,告诉他:“把这瓣橘子给爷爷送去。”



随后,李玫瑾还要求孩子把橘子分别送给了外婆、姑姑和爸爸……橘子眼看就剩下最后一瓣,孩子拿起了橘子塞到了妈妈的嘴里。


李玫瑾表扬了他,并且重新剥了一个完整的橘子给他。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整个家庭人物有了概念,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让孩子经历挫折训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进行挫折训练,这在性格训练过程中十分重要。


原因是:


不少孩子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说明他们心中比较自私;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



李玫瑾的观点很特别,她认为:


忍受挫折的忍耐力,其实与意志力息息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凭借智力培养得出来的,而是通过体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适当要尝试一些体力上的吃苦,譬如说,她小时候经历过拉练训练,走不动了也没有退路,这种适当的训练方式就很好。


李玫瑾说,现在有这样一类家长——孩子受伤了告学校,动不动就找学校,这种行为其实很愚蠢。


这样一来,学校很多事情都不敢去做了,从而使得孩子丧失了接受一些必要的经历和教育。如果学校没有进行这些吃苦耐劳的教育的话,家长其实很难做。



如果家长和学校觉得拉练教育很难完成,李玫瑾给出了另一个建议——让孩子学游泳。


她说,孩子可以在四五岁、五六岁的时候学习游泳。这时候,家长一般都在泳池外,教练会拿着杆子把孩子都赶到泳池里,甚至是把孩子抱起来扔到泳池中。


其实,在教练的看护下,家长完全不用为孩子的安全担忧。


晚上把孩子接回来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孩子:“第一次下水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吓死我了,我喝了好几口水”……


家长继续问:“那后来怎么样了?不是也好好上岸了吗?!”以后人生过程中也许会遇到挫折,但就是像今天一样,只要肯扑腾、肯努力,就一定可以过去。



李教授的教育观,也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好名字可以让更多人记住我:这不就是我小时候爸妈的教育方式嘛。。怪不得我不理解现在家长怎么教育孩子的,原来不是这样长大的。。。小时候我以为我过得比别的小孩子苦,长大后上大学才明白这父母的爱教会我很多东西。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独立,自尊自爱。


rain芸:我觉得非常对,溺爱绝对就是毒品。教育是要有原则的、应该立的规矩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当然也不能完全靠暴力,教育也是一种智慧。但是基本的底线一定要遵守。一个优秀的人是全面的,绝不止成绩或者才艺的优秀、他的教养人品,思维方式、待人接物的细节习惯,都值得重视。


Anniy:哈哈!我教育我女儿也是这样的,很多时候眼睛看一下即可。她知道合理的要求会满足,无理的要求闹了也白闹。所以孩子现在还是比较优秀的!


安股安心:养小孩,重在教育成人,其次才是学文。品性不端,必毁其一生幸福,且累及他人。做父母的,责任重大,确实要认真对待啊!


蒋:讲得特别的现实,现在的孩子真的很自私,没有爱心,各种不好的习惯,经不起一点挫折,原因都在于家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