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封来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书,有最美的少女,最动人的别离!

 casgb2006 2018-03-22

对于唐代大诗人杜牧来说,大和九年是一个十分诡异的年份。

这一年,也就是公元835年,他33岁,终于要告别失意的扬州行旅,到帝都担任监察御史。不过马上,他又调任到洛阳。正是这次调任,让他逃过了接下来即将发生的甘露之变。

然而回到年初,当他接到调任通知时,自觉春风得意,心情可是无比畅快。所以即使要离开美丽的扬州,告别倾心的姑娘,他依然能哀而不伤,积极应对。

这是一个春天,世界刚从严寒中醒来,万物也在东风吹拂下开始换上新装,啜饮细雨,沐浴暖阳,准备迎接姹紫嫣红的阳春盛典。

正是在早春时节,在这次为了告别的相会中,同这个女子白天出游,晚上宴饮后,在杜牧眼里,她的美早已比往时更甚,胜过天下所有的朱颜红裙。于是杜牧为她写下了一封情书,这封情书只有两首小诗,但千百年来,再也没人能重述那种独到的美丽!

杜牧从来天赋极高,当初凭借一篇《阿房宫赋》闻名天下,才华自不必说。然而,他也是一个心性极高之人,他不愿意走元白的平白路线,更不愿效仿当时流行的绮丽晦涩文风,因而自成一宗,形成优美俊逸、神韵悠远的特色。

这次创作的《赠别》二首正是这种语丽神清的优秀作品。这两首诗歌的创作匠心独运,浑然一体,第一首写人,不言离别,却十分自然而巧妙地埋下伏笔;第二首写事,前后相承,情绪变化丰富,最后不言人却言物,离情自是伤怀难禁。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第一首写人之美。很多人写美人,一般会说樱桃小嘴柳叶眉、明眸皓齿之类,再就是和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千篇一律的代称扯上关系。然而杜牧来写,却通篇不说“美”字,没有特定的外貌描写,甚至没用“你”、“卿”这些称呼词,却让人一下子就明白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是一位美丽少女。

娉娉袅袅,说的是女子给人轻盈美好的感觉;十三余,点出女子正当芳华;二月初,暗合饯别的时间。首两句用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女子,不仅暗示了女子的年纪,也写出了少女的天真烂漫和娇妍美丽。

最后两句更是精彩。他想表达这位女子很美,却首先形容春风吹拂下,扬州城无比繁华美好,看到这里,这种写法首先有了氛围烘托的意思;继而诗人要写扬州城中一路有无数红粉佳人,却不直接写,而是用“卷上珠帘”这一特定的情境来暗示,红楼中卷上珠帘的那些人是谁,抑或卷上珠帘后看到的人是谁?用语委婉,却能引发读者的精确联想。

最后终于到了要结束全诗的时候了,作者还是没说少女很美,而是说“总不如”。可春风十里不如你,十里扬州路上的所有红粉佳人都不如你,你又是何等的美呢!这里对比反衬,用法自然却效果惊人。

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二首,记事,写别情。开篇就将复杂矛盾的心情呈现在读者面前,多情却不自觉显得无情,想安慰对方却笑不出来,这种复杂的情感只有在真挚的离别中才能体会到。

后两句又是天才笔法。明明是人伤心惜别,却说连蜡烛都会为这场离别感到悲伤而流泪到天明。蜡烛有心,用了双关,一指烛心,一是作者移情,假设它有人心、有人情。烛泪,将蜡烛燃烧时的情态拟人化。

两首诗布局巧妙,笔法俊逸洒脱,文采华美优雅,色彩明丽,设喻自然天成却内蕴丰富,给人清芬拂面的美感,同时让人感受到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

这是一封来自唐朝大和九年的情书,这封情书中有最美丽的少女和离别。

​杜牧的绝句总能打动人心,总能用色彩明丽的画笔勾勒出这个世界美丽的容颜,就仿佛诗中的春风十里,暖阳醉人。姜夔说,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我想,我们是幸运的,他已经把最好的礼物留给我们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