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修道当成生活方式

 静心阅藏 2018-03-22

 修道多年,虽未有古书上讲的成就,但渐渐地,把修道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爱好。我辈修道,更多的是阅读经典,自己参悟,因此,学习也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与修道相关的知识都要学习,传统经典、古典神话小说、现代的心理学、中西医知识,中医的身心、脏象、气血理论,西医的解剖理论、脏腑功能、常见病理,都应该学习。更深的层次,那就是你的选择了,喜欢哲学的,可以学习西方哲学,与佛道对照,能开发悟性,喜欢自然科学的,能和丹道找到契合点。

我的工作,是在民间弘扬传统文化,我看古书,写文章,交师友,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在生活中尽量把所学体现于心行。平时工作,力求精神专一,在禅坐中读书、写作。我读书写作,一定要盘坐好,进入身心的安定状态。这些博文,几乎都是在禅坐中写成。即便是在晚上专心看《百家讲坛》这样的节目,也会盘坐凳子上,手掐印诀,调整呼吸。外出候车时,安心气海,存神丹田,也可以构思文章,即便因疾病上医院输液,会带上书本。有一次因上火,牙龈肿痛化脓,要做个小手术把脓血放出来,在手术台上,我平心静气,观想观音菩萨,以求加持,以化疼痛。

在父亲病逝的日子,在母亲生病的日子,我体悟人生的无常,也检点自己的孝心;在困难的岁月,我体验人情的冷暖和恩义的可贵;长夜梦醒,也要通过梦境查看自心。生活中何处没有道?朋友有朋友的相处之道,我有过失,即会自省;兄弟有兄弟之道,我是否尽心?我会扪心自问;夫妻有夫妻之道,我坚守忠诚,体会妻子持家的幸苦,珍惜现在相依为命的生活。

佛道的许多细致的戒律我并不很了解,但粗浅的戒律,属于尘世中修行人应该遵守的戒律,我像爱护生命一样去遵守、护持,若有违反,惭愧自省,以期改过。

修道的许多事情就在生活中。一位女士为老父亲辞世后兄弟姐妹们分遗产的事情烦恼,找到我。我问她:“没有老父亲的遗产,你的日子能过吗?”她说:“能”。我说:“那就好,不要和任何兄弟姐妹争,他们剩下什么,给你什么,你就高兴地拿什么。莫为这点事情伤手足之情。”女士这样处理了,心安理得,众兄弟姐妹也感激她。坏因缘可以变成好因缘,一个学佛道的人,还争什么争?老子说过的“不争之德”,体会到了么?

我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商人,但因为经营者一家小小的文化公司,要和商人打交道。我的经商原则是老子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我求利,但绝不害人,也不危害社会。社会上许多人在求利的同时害人了,比如三鹿集团的毒奶粉,最近海南的毒豇豆事件。“为而不争”,我做好我的工作,不和任何人竞争。过去,同行中有几位和我竞争,某君一方面嘲笑我办《益生文化》,一方面把“益生文化”注册成他的公司名称。我无所谓,我干我的,你干你的,我不跟你竞争。大家都要吃饭,你以你的能力吃饭,我以我的能力吃饭,大家都有活路。虽然是小小公司,我已经营十年,和妻以之维持生计,够了。

老子的“光而不耀,直而不肆”,是我做人的原则。本是平常人,无光可耀,即便在某方面有点成绩,也是在前人的教诲下所得,自己也以之谋生,不值得骄傲,更没有可显摆的。我有时候和某位好友争吵,吵完即好,谁也不计较,吵过多次,是“直”而且有点“肆”了,因为是知心哥们,二十多年的交情,不为私利争,只为某些修道、生活方式争,为某些认识争。就这,我还是感到遗憾,为之自省。

修道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你把修道变成生活的一种方式,修道就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成为生命的内在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