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太祖趙匡胤朝(960-976年) 15科 1、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庚申科 【狀元】:楊礪,字汝礪,京兆府鄠縣(今陜西戶縣)人。初授鳳州團練推官。 曆翰林學士,仕至工部侍郎、樞密副使。贈兵部尚書。 【榜眼】:周立舜, 2、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辛酉科 【狀元】:張去華,字信臣,開封襄邑(今河南睢縣)人。曆轉運使,知杭州、 蘇州,以工部侍郎致仕。 3、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壬戌科 【狀元】:馬適,字志達,江州湖口縣(今江西九江湖口)人。 4、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癸亥科 【狀元】:蘇德祥,青州益都(今山東益州)人,字型大小、生卒年不詳。 5、太祖乾德二年(964年)甲子科 【狀元】:李景陽, 6、太祖乾德三年(965年)乙丑科 【狀元】:劉察, 7、太祖乾德四年(966年)丙寅科 【狀元】:李肅,字季雍,開封府陽武縣人。曆蹼、博二州從事,終保靜軍 節度推官。 8、太祖乾德五年(967年)丁卯科 【狀元】:劉蒙叟,字道民,應天府寧陵縣人,或謂開封府尉縣人。宗弼、 宗誨父。初授嶽州推官。 9、太祖開寶元年(乾德六年)(968年)戊辰科 【狀元】:柴成務,字寶臣,曹州濟陰縣人。初授峽州軍事推官。曆知揚州, 嘗為知制誥,終判尚書刑部。 10、太祖開寶二年(969年)己巳科 【狀元】:安德裕,字益子,一字師皋,河南府人。開寶五年狀元安守亮之父。 初授歸州軍事推官。曆大理寺丞,著作佐郎。累官金部郎中、知睦州。 11、太祖開寶三年(970年)庚午科 【狀元】:張拱, 【榜眼】:王挽, 【探花】:張茂直,字林宗,兗州瑕丘縣人。曆著作佐郎,知制誥。終知穎州。 12、太祖開寶四年(971年)辛巳科 【狀元】:劉寅。曆知廬江、蒲城縣,官大理寺丞。 【榜眼】:衛續, 【探花】:劉緩, 13、太祖開寶五年(972年)壬申科 【狀元】:安守亮,河南府人。開寶二年狀元安德裕之子。父子狀元, 相隔僅三年。 14、太祖開寶六年(973年)癸酉科 【狀元】:宋准,字子平。開封府雍丘縣(今河南杞縣)人。開寶六年禮部 試、殿試復試皆第一。曾任轉運使、判大理寺、知制浩等差遣, 階至金部郎中。端拱二年卒,年五十二。 15、太祖開寶八年(975年)乙亥科 【省元】:王式。開寶八年,禮部省試第一名,殿試第四名進士及第。 【狀元】:王嗣宗,字希阮,號中陵子。汾州(今山西汾陽)人。進士 第一,初授秦州司寇參軍。仕至左屯衛上將軍、檢校太尉。 卒贈侍中,諡景莊。 二、宋太宗(趙光義)朝(977-997年) 1、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丁丑科 【狀元】:呂蒙正,字聖功。河南府洛陽縣人。初授將作監丞,升州通判。端 拱元年,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同中書 (宰相)。咸平四年,任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 學士。卒贈中書令,溢文穆。 2、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戊寅科 【狀元】:胡旦,字周父。濱州渤海縣(山東惠民)人。初授將作監丞、通判 升州。嘗為知制浩,終秘書監。 【榜眼】:田錫,初名繼沖,字表聖。京兆府人,後徙居嘉州洪雅縣。太平興 國三年登進士第二名,初授將作監丞、宣州通判。曾任侍御史知雜 事,仕至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知制誥。 洪雅縣。太平興國三年登進士第二名,初授將作監丞、宣州通判。 曾任侍御史知雜事,仕至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知制誥。? 三年中進士甲科,初授將作監丞、通判鄂州。曾拜給事中、參知政 事。卒諡景肅。 3、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庚辰科 【狀元】:蘇易簡,字太簡。梓州銅山縣(今四川中江)人。太平興國五年中 進士第一名,初授將作監丞,升州通判。曆翰林學士、中書舍人。 累拜參知政事,終禮部侍郎、知陳州。諡文憲。 【榜眼】:張秉,字孟節。款州款縣人。授將作監、宣州通判。曆知制誥,遷 禮部侍郎、樞密直學士。仕至糾察在京刑獄公事。 【探花】:陳若拙,字敏之。幽州盧龍縣人。初授將作監丞,鄂州通判,終給 事中、知澶州。 4、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癸未科 【狀元】:王世則,潭州長沙縣(一作桂州永福縣)人。八年進士第一。曾任右 正言、直史館,出知象州。累遷知永州。 【探花】:趙諫,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第三人。 5、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乙酉科 【狀元】:梁顥,字太素。鄆州須城縣(今山東東平)人。梁固之父。中進士 第一人。曾仕翰林學士、知制誥。終權知開封府。 【探花】:錢若水,字澹成,一字長卿。河南新安縣人。曾仕尚書工部侍郎、 同知樞密院事。鄧州觀察使、並代經略使、知並州事。謐宣靖。 6、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戊子科 【狀元】:程宿,衡州開化縣人。曆迪功郎、玉山縣令。仕至職方員外郎。 【榜眼】:王扶,擅州成安縣人。曆轉運使,直集賢院。累官工部員外郎。 7、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科 【狀元】:陳堯叟,字唐夫。聞州聞中縣人。初授光祿寺丞、直史館。累拜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終右僕射。諡文忠。 【榜眼】:曾會,字宗元。泉州晉江縣人。公亮、光亮父。登進士第二人。累 遷刑部郎中、集賢殿修撰、知明州。 8、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壬辰科 【狀元】:孫何,字漢公。蔡州汝陽縣人。孫僅之兄。淳化三年中進士第一 名,初授將作監丞、通判陝州。曆兩浙轉運使,累遷起居舍人、 知制浩,掌三班院。 【榜眼】:朱台符,字拱正。眉州眉山縣人。初授將作監丞、通判青州。曆 陝西轉運使,終工部郎中、知洪州。 【探花】:路振,字子發。永州祁陽縣人。進士第三人,初授大理評事、邠 州通判。曆知制浩。終同修起居注。 三、真宗(趙恒)朝(998-1022年) 12科 1、真宗咸平元年(998年)戊戌科 【省元狀元】:孫僅,字鄰幾。蔡州汝陽縣人。孫何弟。兄弟狀元。咸平元 年,中進士第一名,授舒州團練推官。複舉賢良方正科入 等。曆右正言、知制誥,權知開封府。終官給事中。 【榜眼】:高輔堯,陝州硤石縣人,徙荊南。輔政弟。咸平元年(一作二年) 登進士第二人。 【榜眼】:黃宗旦,字叔才。泉州惠安縣人。宗望弟。咸平元年,中進士第 二人。終刑部郎中、知襄州。 【探花】:朱嚴,字先紫。咸平元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初等幕職官。 2、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己亥科 【省元狀元】:孫暨。汝州人。咸平二年中進士第一名。曆光祿寺丞、直 集賢院。 【榜眼】:錢易,字希白。杭州錢塘縣人。昆弟。咸平二年中進士第二名。 景德二年,又舉賢良方正,入第四等。曆知制誥,累遷 翰林學士。 【探花】:王衢。咸平二年中進士第三人。 3、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庚子科 【省元】:李庶幾, 【狀元】:陳堯咨,字嘉漠,自號小由基。間州西水縣人。堯佐弟。咸平三 年中進士第一人,初授將作監丞、濟州通判。曆知制誥、 翰林學士。換武信軍節度使、知河陽。終天雄軍節度使。 諡康肅。 【榜眼】:周起,字萬卿。淄州鄒平縣人。咸平三年進士第二人,初授將作 監丞、齊州通判。曾仕尚書禮部侍郎、樞密副使。終禮部 侍郎、知汝州。卒溢安惠。 【探花】:胡用莊,字敬夫。洪州奉新縣人。咸平三年擢進士第三人。嘗為 江州通判。 4、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壬寅科 【省元狀元】: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縣人。咸平五年,應進士舉,禮部 試、殿試皆第一名,授將作監丞、通判濟州。真宗朝,曆 參知政事,曾輔太子為東宮太子賓客。幹興元年,仁宗 立,拜相,為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集賢殿大學士。天聖七年,罷相出知兗州。寶元元 年,卒於判鄆州任上,年六十一。諡文正。 【榜眼】:陳知微,字希顏。高郵軍人。咸平五年中進士甲科第二人。初授 將作監丞、歙州通判,曆知制誥,判司農寺,終糾察在京 刑獄。天禧二年卒,年五十。 【探花】:李天錫。咸平五年進士第三人,授將作監丞。 5、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乙巳科 【省元】:劉滋,(約980~1041),字潤之,崇安縣(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里 府。後升遷職方郎中,累贈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 【狀元】:李迪,字復古。濮州陻城縣人。景德二年登進士第一名,初授 將作監丞、通判徐州。累摧知制誥、翰林學士,進拜吏 部侍郎兼太子少傅、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以太子太 傅致仕。卒諡文定。 【榜眼】:夏侯麟。景德二年中進士第二名,初授大理評事。 【探花】:李諮,字仲詢。臨江軍新喻縣人。景德二年擢進士第三名,授 大理評事、通判舒州。曆仕知制誥,翰林學士。終知樞 密院事。諡憲成。 6、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戊申科 【狀元】:姚嘩。陳州商水縣人。大中祥符元年進士第一人,初授將作監 丞、州通判,官止著作郎。 【榜眼】:祖士衡,字平叔。蔡州上蔡縣人。大中祥符元年進士第二人, 初授大理評事、蘄州通判。嘗為知制誥,累官糾察在京 刑獄,同知通進、銀台司。 【省元探花】:鄭向( -1038),字公明,宋衡州(衡阳市)人,原籍開 封陈留。景德四年禮部試第一,省元。大中祥符元年殿 試,登進士科第三人,初授大理評事、通判蔡州事,召 试集贤院,修起居注。出为两浙运副,以功擢右制诰, 終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階至兵部郎中,卒于任。 7、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己酉科 【狀元】:梁固,字仲堅。東平府須城縣人。顥子。初授將作監丞、密州 通判,終判戶部勾院。 【榜眼】:宋程。泉州晉江縣人。大中祥符二年登進士第二人,初授大理 評事、州通判,仕至台州通判。 【探花】:麻溫舒。青州臨淄縣人。溫其弟。大中祥符二年登進士第三 名,授大理評事、州通判。 8、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辛亥科 【狀元】:張師德,字尚賢。開封府襄邑縣人。去華子。大中祥符四年 進士第一人,初授將作監丞,耀州通判。曾仕右正言、 知制誥。累官至左諫議大夫。 【榜眼】:丁度,字公雅。開封府祥符縣人。大中祥符四年中進士第二 名,初授大理評事、通州通判。慶曆中,曾拜參知政 事。積官至尚書右丞。卒諡文簡。 【探花】:陳寬。大中祥符四年擢進士第三名,授大理評事、州通判。 9、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壬子科 【省元狀元】:徐奭,字武卿。建州建安縣人。大中祥符五年進士第一 人,初授將作監丞、蘇州通判。曾仕兩浙路轉運使。仕 至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 【榜眼】:明鎬,字化基。密州安丘縣人。大中祥符五年登進士第二名, 初授蘄州防禦推官。累遷端明殿學士、給事中、權三司 使。終參知政事。諡文烈。 【榜眼】:曾愈,泉州晉江縣人。公亮父,會弟。大中祥符五年登進士第 二人。 【探花】:徐杲。大中祥符五年登進士第三名。 10、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甲寅科 【狀元】:張觀,字思正。絳州絳縣人。仲莊父。大中祥符七年舉服勤詞 學經明行修科,擢進士第,初授將作監丞、解州通判。 曆仕翰林學士、同知樞密院事,禦史中丞。終知許州。 諡文孝。 11、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乙卯科 【省元】:高餗, 【狀元】:蔡齊,字子思。萊州膠水縣人。延慶叔。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 第一名,初授將作監丞、兗州通判。拜禮部侍郎、參知 政事。終任戶部侍郎、知穎州。諡文忠。 【榜眼】:蕭貫,字貫之。臨江軍新喻縣人。賁兄。大中祥符八年中進士 第二名,初授大理評事、安州通判。仕至兵部員外郎、 知饒州。 12、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己未科 【省元】:程戡,程戡,字勝之,許州陽翟人。初涇州觀察推官,再遷秘 書丞、通判許州,徙虔州,,以尚書屯田員外郎知歸州, 召為侍御史、三司度支判官,參知政事。 【狀元】:王整,字子齊。咸陽魏州人。天禧三年狀元,授將作監丞、州 通判。曆官殿中丞,卒于通判任上 四、仁宗(趙禎)朝(1023-1063年) 1、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甲子科 【省元】:吳感,字應之,吳(今蘇州)人。湖州歸安縣主簿,授江州 軍事推官。官至殿中丞。 【狀元】:宋庠,原名郊,字公序。開封府雍丘縣人。玘子、位侄、祁 兄。天聖二年擢狀元第,初授大理評事、通判襄州。仁宗皇佑 元年拜相。英宗時,封鄭國公。以司空致仕。卒諡元憲(獻)。 注3:連中三元 【榜眼】:葉清臣,字道卿。蘇州長洲縣人。中進士第二人。曆知制 誥,翰林學士。終翰林侍讀學士、知河陽。 【探花】:鄭戩,字天休。蘇州吳縣(一作鄭州原武縣)人。天聖二年中 進士第三名,初授太常寺奉禮郎、僉書宣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 曆知制誥,樞密副使。終宣徽北院使、奉國軍節度使、判並州 事。諡文肅。 2、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丁卯科 【省元】:吳育,(1004-1058),字春卿,建州浦城(今福建)人。吳 侍問長子,參知政事。死葬新鄭。 【狀元】:王堯臣,字伯庸。應天府虞城縣人。天聖五年舉進士第一, 初授將作監丞、通判湖州。曆翰林學士、樞密副使。終尚書戶 部侍郎、參知政事。諡文安。 【榜眼】:韓琦,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縣人。國華子。天聖五 年中進士第二人,初授將作監丞、淄州通判。曆知制誥,位至 宰相。卒諡忠獻。 【探花】:趙概(996~1083),初名公諲,字叔平。應天府虞城縣人。 天聖五年中進士第三人,初授將作監丞、海州通判。曆知制誥, 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官拜觀文殿學士。以太子少 師致仕,贈太子太師。卒諡康靖。趙概=趙禋 3、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庚午科 【省元】: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 吉安永豐縣沙溪人,自稱廬陵人。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官 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 仕。卒諡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狀元】:王拱辰,字君祝。原名拱壽,仁宗賜今名。開封府咸平縣人。 天聖八年進士第一人,時年十九,釋褐授將作監丞、通判懷州。 慶曆元年為翰林學士,曆權知開封府事、禦史中丞、三司使、 宣徽院北、南院使等要職。終檢校太師、彰德軍節度使、判大 名府。諡懿恪。 【榜眼】:劉沆,字沖之。吉州永新縣人。天聖八年中進士第二名,初 授大理評事、舒州通判。曆知制誥,參知政事。至和元年拜相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終知陳州。諡文安。 【探花】:孫忭,字夢得;初名貫,字道卿。眉州眉山縣人。天聖八年 中進士第三人,初授大理評事、絳州通判。曆右正言、知制誥, 翰林學士,權禦史中丞。嘉佑五年,除樞密副使,拜參知政事 (副相),進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同群牧制置使,改戶 部侍郎。卒諡文懿。 4、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甲戌科 【省元】:黃庠,字長善,洪州分寧人。生卒年均不詳,博學強記,超 敏過人。初至京師,就舉國子監、開封府、禮部,皆第一。及 引試崇政殿,以疾不得入。帝遣內侍即邸舍撫問,賜以藥劑, 名動京師。所作程文,流傳外夷。後歸江南,以疾卒。 【狀元】:張唐卿(1010-1037)字希元。青州人。唐輔兄。授將作監丞、 陝州通判,仕止於此,丁父憂,卒。 【榜眼】:楊察,字隱甫。廬州合肥縣人。景佑元年中進士第二名,授 將作監丞、宿州通判。曆右正言、知制誥,拜翰林學士。終戶 部侍郎、三司使。諡宣懿。 【探花】:徐綬。無為軍人(一作廬州合肥縣人)。元年中進士第三名, 授將作監丞、州通判。曆知揚州、湖州。 5、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戊寅科 【省元】:範鎮(1007-1087)字景仁,成都華陽人,知諫院,為翰林 學士,哲宗時,起為端明殿學士,固辭不拜,累封蜀郡公,年 八十一歲,卒諡忠文。傳96譯, 【狀元】:呂溱,字叔濟。揚州人,世居歙州歙縣。寶元元年進士第一 名,初授將作監丞、亳州通判。曆翰林學士,龍圖閣直學士、 知開封府。終樞密直學士。 【榜眼】:李絢,字公素。邛州依政縣人。寶元元年登進士第二名,初 授大理評事、邠州通判。嘗以左正言、知制誥奉使契丹。累遷 龍圖閣直學士、起居舍人、權知開封府,仕至判吏部流內銓。 【探花】:祖無擇,字擇之,初名煥鬥。蔡州上蔡縣人。士安子。寶元 元年登進士第。曆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嘗以龍圖閣學士,知 鄭、杭二州。終知信陽軍。 6、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壬午科 【省元狀元】:楊寘,字審賢。廬州合肥縣人。察弟。國子監試、省 試、禮部試皆第一。慶曆二年,殿試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將作 監丞、穎州通判,未行,持母喪,哀毀太過,慶曆四年卒,年 三十一。 【榜眼】:王珪,字禹玉。成都府華陽縣人。慶曆二年進士第二人,初 授大理評事、揚州通判,熙寧九年至元豐八年為宰相。哲宗三 月即位,王珪五月卒於相位。 【探花】:韓絳,字子華。開封府雍丘縣人。綜弟。慶曆二年進士第三 名,初授太子中允、陳州通判。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觀文 殿大學士。諡獻肅。 7、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丙申科 【省元】:裴煜(?-1067),字如晦,曾知吴江县…… 【狀元】:賈黯,字直孺。鄧州穰縣人。慶曆六年中進士第一人,初授 將作監丞、襄州通判。曆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權禦史中丞。 終翰林侍讀學士、知陳州。 【榜眼】:劉敞,字原父,號公是。臨江軍新喻縣人。慶曆六年中進士 第二人,初授大理評事、蔡州通判。曆知制誥,翰林學士。終 朝散大夫、給事中、集賢院學士、判南京留司禦史台。 【探花】:謝仲弓。慶曆六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大理評事、州通判。 8、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 【省元狀元】:馮京,字當世。鄂州江夏縣人。皇佑元年中進士第一人, 初授將作監丞、荊南府通判。曆翰林學士、知制誥。累拜樞密 副使,參知政事。終宣徽南院使。諡文簡。注5:連中三元 【榜眼】:沈遘,字文通。杭州錢塘縣人。北宋皇佑元年進士第二人, 初授大理評事、江寧府通判,嘗為翰林學士,終知蘇州,仕至 右諫議大夫、朝散大夫。 【探花】:錢公輔,字君倚,一字純老。常州晉陵縣(一作武進縣)人。 公瑾弟。皇佑元年中進士第三人,初授大理評事、越州通判, 曆知制誥,終知揚州。 9、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癸巳科 【省元】:徐無党(1024-1086),初名光,浙江永康五岗塘村人。初 任郡教授,升著作郎。转任政和殿学士。哲宗元祐元年卒。 【狀元】:鄭獬,字毅夫,一作義夫。安州安陸縣人。紓子。皇佑五年 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將作監丞、陳州通判。曆知制誥、翰林學 士。終翰林侍讀學士。 【榜眼】:楊繪,字元素,自號無為子。漢州綿竹縣人。皇佑五年中進 士第二人,初授大理評事、荊南府通判。曆知制誥、翰林學士、 權禦史中丞。終天章閣待制、知杭州。 【探花】:滕元發,初名甫,字元發,後避諱,以字為名,更字達道。 婺州東陽縣(一作蘇州吳縣)人。皇佑中進士第三,初授大理評 事、湖州通判。曆知制誥、翰林學士。終龍圖閣學士、知揚 州。諡章敏。 10、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丁酉科(是歲始定歲一科舉) 【省元】:李實, 【狀元】:章衡,字子平。建州浦城縣人。授將作監丞、湖州通判。仕 至寶文閣待制、集賢院學士、知鄭州。 【榜眼】:竇卞,字彥法。曹州冤句縣人。綱子。初授大理評事、汝州 通判。仕至天章閣待制、判昭文館、將作監。 【探花】:羅愷,嘉佑二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大理評事、州通判。曆官 屯田員外郎。 11、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己亥科 【省元】:劉摯 (1030-1098),字莘老,永靜軍東光(今阜城縣東劉莊) 人。初知南宮縣。因功升江陵觀察推官、館閣校勘,擢監察禦 史,知太宗正寺丞、開封府推官,知滑州,召為吏部郎中,進 尚書左丞、門下侍郎,卒贈少師,諡忠肅。 【狀元】:劉輝,原名幾,字之道。信州鉛山縣人。嘉佑四年中進士第 一名,初授大理評事、簽書河中府節度判官。官至著作佐郎、 簽書建康節度判官事。 【榜眼】:胡宗愈,字完夫。常州晉陵縣人。嘉佑四年中進士第二名, 初授兩使幕職官。曆給事中,禦史中丞,拜尚書右丞。終吏部 尚書。卒諡簡修。 【探花】:安燾,字厚卿。開封府人。嘉佑四年中進士第三人,初授蔡 州觀察推官,累遷門下侍郎,拜執政官。後貶祁州團練副使。 仕至通議大夫、端明殿學士。 12、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辛丑科 【省元】:江衍, 【狀元】:王俊民,字康侯。萊州掖縣(一作蓬萊縣)人。嘉佑六年舉進 士第一,初授大理評事、僉書節度判官廳公事。為應天府發解 官,得狂疾,未久而歿。 【榜眼】:陳睦,字和叔,一字子雍。興化軍莆田縣人,徙居蘇州吳縣。 侗弟。嘉佑六年登進士第二人,授兩使幕職官。終寶文閣待制、 知廣州。 【探花】:王陟臣,字希叔。宋州虞城縣人。堯臣從弟。嘉佑六年,以 命官鎖廳試,中進士第三人,授奉禮郎、簽書高郵軍判官廳公 事。曆官尚書右司郎中。 13、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癸卯科 【省元】:孔武仲(1041-1097),字常父,臨江新喻人,初殺城主簿, 曆官國子司業,累禮部侍郎,以寶文閣侍制知洪州。坐元祐 黨奪職,居池州卒,年五十七歲。 【狀元】:許將,字沖元。福州閩縣人。嘉佑八年中進士第一人,初 授大理評事、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曆知制誥,進翰林 學士。累官至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副相)。卒諡文定。 【榜眼】:陳軒,字元輿。建州建陽縣人。嘉佑八年中進士第二人,初 授平江軍節度推官。曆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兼侍讀。終龍圖閣 直學士、知福州。 【探花】:左仲通。嘉佑八年登進士第三名,授兩使幕職官。 五、英宗(趙曙)朝(1064-1067年) 1、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科 【省元狀元】:彭汝礪,字器資。饒州鄱陽縣人。汝霖兄,仲剛父。治平 二年省元、狀元,初授保信軍節度推官。曆中書舍人。權禮部尚 書。累官至左朝散郎、寶文閣待制、知江州。 【榜眼】:薛向,治平二年登進士高第,授初等幕職官。 【探花】:賈昌朝,治平二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初等慕職官。 2、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丁未科 【省元狀元】:許安世,字少張。開封府襄邑縣人。治平四年省元、狀 元,年方二十七歲。曆著作佐郎,集賢校理、檢正中書吏房公 事。終尚書都官員外郎。 【榜眼】:何洵直,道州人。嗣全孫,友直兄。治平四年中進士第二名, 授初等職官。曆大理評事、司勳郎中。 【探花】:郭儀,治平四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團練推官。 郭儀並與防禦團練推官,黃降 六、神宗(趙頊)朝(1068-1085年) 1、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庚戌科 【狀元】:葉祖洽,字敦禮。邵武軍泰寧縣人,熙寧三年中進士第一人, 初授大理評事、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曆中書舍人。 終徽猷閣直學士、知亳州。 【榜眼】:上官均,字彥衡。邵武軍邵武縣人。凝子。熙寧三年登進士 第二,初授承奉郎、大理評事、北京留守推官。累遷朝請大 夫,以龍圖閣待制致仕。入“元佑黨籍”。贈通議大夫。 【省元探花】:陸佃,(1042—1102),字農師,號陶山,越州山陰人,陸遊 祖父。熙寧三年禮部試第一,殿試第三,初授蔡州推官、國 子監直講,曆中書舍人、給事中。徙知鄧州、泰州、海州。 徽宗召為禮部侍郎,命修《哲宗實錄》,後拜尚書右丞,轉 左丞(副丞相)。為中大夫,知亳州。徽宗崇寧元年卒,年 六十一歲。 2、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癸丑科 【狀元】:余中,字正道,一字行老。常州宜興縣人。熙寧六年進士第 一。曆國子監直講,知汀州,仕至知湖州。 【榜眼】:朱服,字行中。湖州烏程縣人。熙寧六年登進士第二名,授 淮南節度推官。曆中書舍人,知廬、廣、袁諸州,進職集賢 殿修撰。終貶海州團練副使,興國軍安置。 【省元榜眼】:邵剛,常州宜興人。熙寧六年省元,登進士第二人。曆官朝 奉郎,差除泗州通判。 3、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丙辰科 【省元】:張嵫, 【狀元】:徐鐸,字振文。邵武軍人,一作興化軍莆田縣人。熙寧九年 中進士第一,初授簽書鎮東軍判官廳公事。曆給事中,直學 士院。終吏部尚書。 【榜眼】:王任,成都府成都縣人。熙甯九年登進士第。為鄧州判官。 【探花】:陳師錫,字伯修,稱閑樂先生。建州建陽縣(一作浦城縣) 人。熙寧九年中進士第三名。曆宣、蘇、潁、廬、滑諸州, 貶置郴州。 4、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己未科 【省元】:先浚明, 【狀元】:時彥,字邦美。開封府人。元豐二年擢進士第一,初授簽書 潁昌判官,曆江東轉運司判官,吏部、戶部侍郎,開封尹。 終吏部尚書。 【榜眼】:陳瑩中,福州羅源縣人。元豐二年中進士第二。 【探花】:陳了翁。元豐二年中進士第三,授昭慶軍節度掌書記。 5、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壬戌科 【省元】:劉, 【狀元】:黃裳,字冕仲,一作勉仲,號演山,又號紫玄翁。南劍州劍 浦縣人。元豐五年,中進士第一人。累官禮部尚書。仕至端 明殿學士、知福州。 【榜眼】:劉概,開封府人。元豐五年以省元登進士第 【探花】:張馴,元豐五年登進士高第。 6、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乙丑科 【省元狀元】:焦蹈,字悅道。無為軍無為縣人。積子。元豐八年省 元、狀元。放榜後六日卒。 【榜眼】:劉逵,字公路,一字公達。隨州隨縣(一作泉州同安縣)人。 元豐八年登進士第二人,初授越州觀察判官。曆同知樞密院 事,中書侍郎。仕至資政殿大學士、醴泉觀使。 【探花】:倪直侯,睦州建德縣人。直孺兄。元豐八年登進士第三人, 初授青州推官。 七、哲宗(趙煦)朝(1086-1100年) 1、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戊辰科 【省元】:章援, 【狀元】:李常寧,字安邦。開封府延津縣人。元佑三年,年五十二, 獲進士第一,初授宣義郎,簽書鎮海軍節度判官。同年六 月,以疾卒。 【榜眼】:呂益柔,字文剛。秀州嘉興縣人。用開封府貫。元佑三年中 進士第二名,授承事郎、簽書保信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曆 刑部侍郎。仕至朝請大夫、顯謨閣待制。 【探花】:龔夬,字彥和。瀛州人。授承事郎、簽書河南節度判官廳公 事。累遷殿中侍御史。追諡節肅。 事,呂益柔為承事郎、僉書保信軍節度判官廳公事,龔夬為承事郎、 僉書河南節度判官廳公事。 2、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辛未科 【省元】:鄒起, 【狀元】:馬涓,字巨濟。閬州閬中縣人。授承事郎、簽書雄武軍節度 判官,曆應天府少尹,入元佑黨籍。 【榜眼】:朱諤,原名紱,字聖與。秀州華亭縣人。元佑六年中進士第 二人,初授忠正軍節度推官。得蔡京賞識,不次擢至尚書 右丞(右相),卒諡忠靖 【探花】:張堅庭,字才叔。廣安軍人。初授成都觀察推官。曆右正言、 累官知汝州。卒諡節湣。 官,朱紱為忠正軍節度推官,張廷堅為成都府觀察推官。 3、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甲戌科 【省元】:劉范, 【狀元】:畢漸,荊州潛江縣人。初授左宣義郎、簽書山南東道節度判 官。曆知荊南府,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 【榜眼】:趙諗,紹聖元年中進士第二名,初授左承事郎、知彭州九隴 縣。以謀逆被誅。 【探花】:岑穰,濟州人。紹聖元年中進士第三名,授左承事郎、知潁 昌府長葛縣。 4、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丁丑科 【省元】:汪革, 【狀元】:何昌言,臨江軍新淦縣人。正臣子。紹聖四年中進士第一, 賜進士及第,授承事郎、簽書武寧軍節度判官廳公事。 仕至工部侍郎。 【榜眼】:方天若,字言稽。興化軍莆田縣人。正中子。紹聖四年登進 士第二名,初授曹州節度推官。曆湖南轉運使,秘書少監。 仕至右文殿修撰、知泉州。 【探花】:胡安國,字康侯。建州崇安縣人。紹聖四年,年二十四,登 進士第三名,授常州軍事判官。曆中書舍人、給事中。仕 至朝請郎、寶文閣直學士。卒諡文定。 5、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庚辰科 【省元狀元】:李崟,字元量。淮水人。元符三年省元、狀元,初授定 州觀察判官。曆太常少卿,中書舍人。 【榜眼】:范致明,字晦叔,建州建安縣人。致虛兄。元符三年登進士 第二人,職至閣待制。 【探花】:林遹,字述中。福州福清縣人。誕父。高宗朝,任中書舍人。 終太中進士:大夫、龍圖閣直學士。 1、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癸未科 【省元】:李階, 【狀元】:霍端友,字仁仲。常州武進縣人。崇甯二年中進士第一名, 授宣義郎、簽書昭慶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曆中書舍人,禮 部侍郎,轉通議大夫、守吏部侍郎致仕。 【榜眼】:蔡佃,字耕道。興化軍仙遊縣人。襄孫。崇甯二年登進士第二名。 【探花】:宇文粹中,字仲達,一作仲理。成都府華陽縣人。曆翰林學 士承旨,宣和間累遷尚書右丞。 2、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丙戌科 【省元】:吳倜, 【狀元】:蔡薿,字文饒。開封府(一作真州)人。崇甯五年中進士第 一名,初授秘書省正字。曆翰林學士承旨,給事中,禮部 尚書。終徽猷閣待制。 【榜眼】:柯棐,字季忱。福州閩縣人。崇甯五年中進士第二名。及 第后历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右文殿修撰、太子舍人、知 德安府。終朝請大夫、知宣州。 【探花】:潘建中 建州建安縣人。崇甯五年登進士第三名。 3、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己丑科 【上舍魁】:李彌遜, 【狀元】:賈安宅,字居仁。湖州烏程縣人。大觀三年中進士第一人, 授校書郎。累遷戶部侍郎。建炎中,為給事中。 【榜眼】:楊渾,眉州人。大觀三年登進士第二名。 【探花】:唐重,1083—1128年,字圣任,号元任,眉州彭山县人,初 任蜀州司理参军,后升吏部员外郎、起居舍人,升任中书 舍人,因奏事得罪宰相,降为同州(今陕西大荔)知州, 抗金殉国。高宗表其忠烈,追赠资政殿学士加谥恭愍。 4、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科 【上舍魁】:師驥, 【狀元】:莫儔,字壽朋。蘇州吳縣(一作湖州)人。政和二年中進士 第一,授承事郎、議禮局檢討官。曆翰林學士、知制誥, 吏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 【榜眼】:程洵武,眉州人。政和二年登進士高第。 【探花】:陳桷,字季壬,一作季任,號無相居士。溫州平陽縣人,徙 居永嘉縣。政和二年,以上舍生登進士甲科,擢為第三名, 授文林郎、冀州軍曹參軍。終知廣州、充廣南東路經略安 撫使、官中奉大夫。 5、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乙未科 【上舍魁】:傅崧卿, 【狀元】:何栗,字文縝。臨井監井研縣人。棠弟。政和五年狀元進士 及第,除秘書省校書郎。曆禦史中丞。欽宗靖康元年拜右 相。北宋亡,為金軍所擄北去,絕食而死,年三十八。 【榜眼】:馬守,政和五年登進士高第。 【探花】:傅中行 6、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戊戌科 【上舍魁】:何奎, 【狀元】:王昂,字叔興。開封府(一作揚州江都縣)人。重和元年中 狀元,時年二十九。除秘書省校書郎。高宗朝,曾任起居 舍人,秘書少監。 【榜眼】:趙楷,初名煥,字德遠。徽宗第三子,封嘉王。政和八年登 進士第,唱名第一,詔授進士第二名。遂超拜太傅,改封 鄆王,提舉皇城司。靖康初,被金人北擄。傳5 【探花】:張燾,字子公。饒州德興縣人。根子。初以恩蔭授太廟齋 郎。(一作政和五年)進士第三年,授文林郎、辟雍學 錄。累遷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固辭不受。仕至資政 殿大學士、左大中大夫。卒諡忠定。 7、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辛丑科 【上舍魁】:宋齊愈, 【狀元】:何渙,字仲浩。婺州永康縣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一人。 【榜眼】:王居正,字剛中,號竹西先生。揚州江都縣人。宣和三年 登進士第二名,初授饒州安仁縣丞,不赴。曆權中書舍 人兼史館修撰,累遷兵部侍郎。仕至知溫州。 【探花】:羅孝芬,字廷揚。嶽州平江縣人。宣和三年中進士甲科第三 人。仕至直秘閣、提舉荊湖南路茶鹽公事。 8、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 【省元】:楊椿, 【狀元】:沈晦,初名傑,字元用,號胥山。杭州錢塘縣人。遘孫。曆著 作佐郎,給事中。終徽猷閣直學士、知潭州。 【榜眼】:周執羔,字表卿。信州弋陽縣(一作上饒縣)人。宣和六年 中進士第二人,授湖州士曹參軍。孝宗朝,拜禮部尚書, 升侍讀。職至寶文閣學士。 【探花】:王翼,眉州人。宣和六年登進士第。 九、高宗(趙構)朝(1127-1162年)11科 1、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戊申科 【狀元】:李易(?-1142),字順之,江都(今江蘇揚州)人。高宗建 炎二年進士第一名。建炎三年,授左宣教郎、江陰軍簽判。 紹興元年,擢太常博士,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出知揚州。 以朝散郎、敷文閣待制致仕。紹興十二年(1142年),卒 於秀州。 【榜眼】:王大寶(1094年-1165年),字元龜,廣東潮州海陽人(今 州教授。歷任連州、溫州知府、提點福建、廣東刑獄、兵部 僅剩半壁江山,王大寶力主抗戰。任兵部侍郎,乾道元年又 委任禮部尚書。乾道六年去世,享年77歲。後被推為唐宋潮 州八賢之一。 王大寶墓在歸湖鎮神前山,占地4畝,為廣東省文物保 護單位。墓前石翁仲四,石獅、石馬、石羊、石望柱、石筍 各二,分別對稱排列於兩側。是廣東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大墓 【探花】:李文會,字端友,福建惠安小岞鎮後內村人。建炎二年中進 沈長卿,字文伯,號審齋居士,歸安(今浙江湖州)人。高 八年通判常州,改嚴州。紹興二十五年因訕謗勒停除名,化 州編管。紹興三十年卒。 2、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壬子科 【狀元】:張九成(1092-1159),字子韶,號無垢,又號橫浦居士。祖 籍河南開封,臨安府錢塘縣人,紹興二年(1132年)壬子科殿 試狀元,初授左宣教郎、鎮東軍簽書判官廳公事,曆權禮部侍 郎兼侍講,兼權刑部侍郎。終秘閣修撰、知溫州。諡文忠。 與大慧宗杲禪師友善。因“坐議朝廷”謫居南安軍。卒于宋 高宗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著有《橫浦集》二十卷。 【榜眼】:淩景夏(1100—1175)字季文,臨安府余杭人。徒步從橫浦 遊,紹興二年中進士第二名。曆著作佐郎。以忤秦檜,出 知外郡。檜死,除起居舍人,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書。 【探花】: 葉顒(1100-1167),字子昂,宋代仙遊人。葉顗之弟,紹興 二年進士,授廣州南海縣主簿,知紹興府上虞縣。召入京擔 宮。晚年以觀文殿學士致仕,無疾而終。諡正簡,他與七子 皆進士,有“一門八進士”之譽。 3、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乙卯科 【省元】:樊光遠,字茂實。本貫開封府,徙居臨安府錢塘縣(一作秀 州嘉興縣)。擴、抑父。紹興五年省元,進士及第,初授秀 州海鹽縣主簿。曆監察禦史、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累遷 吏部郎官。 【狀元】:汪應辰,初名洋,高宗賜今名,字聖錫。信州玉山縣人。紹興 五年中進士第一名,初授左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廳 公事。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並侍讀,仕至端明殿學士、 知平江府。卒諡文定。 【榜眼】:黃中,字通老。邵武軍邵武縣人。章兄。紹興五年中進士第二 人,授左文林郎、保寧軍節度推官。累拜兵部尚書兼侍讀, 以龍圖閣學士致仕,進端明殿學士。卒諡肅簡。 【探花】:李孟博,字文約。越州上虞縣人。光子。自登科未嘗一日出 仕,陪侍父親,卒于李光貶地瓊州。 4、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戊午科 【省元狀元】:黃公度,字師憲,號知稼翁。興化軍莆田縣人。紹興八年 省元、狀元,初授左承事郎、簽書平海軍節度判官。曆秘書 省正字,終考功員外郎兼金部員外郎。 【榜眼】:陳俊卿,字應求。婆州人,徙興化軍莆田縣。紹興八年登進士 第二人,授左文林郎、泉州觀察推官,曆中書舍人。累拜尚 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樞相)。卒諡正獻。 【探花】:陳修,福州閩縣人。紹興八年登進士第三人,時年七十三。高 宗憐其未婚,出宮女施氏嫁之,年三十,以致好事者大開玩 笑:“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5、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壬戌科 【省元】:何溥,紹興十二年省元 【狀元】:陳誠之,字景明,一作自明。福州閩縣人。紹興十二年,以對 策附會和議,擢進士第一人,初授左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 度判官廳公事。累遷翰林學士,拜知樞密院事。終端明殿 學士。 【榜眼】:秦熺,字伯陽。建康府人。檜子。紹興十二年以通直郎官應進 士舉,知舉官定為殿試對策第一人,降為第二人。仍用狀元 恩例轉三官,優擢左朝奉郎、添差通判臨安府。曆翰林學士 兼侍讀。累除知樞密院事。檜死被廢。 【探花】:楊邦弼,字良佐。建州浦城縣人,徙平江府。紹興十二年,以 對策附會和議,中進士第三人,授左文林郎、真州州學教 授。曆著作佐郎,起居郎,終中書舍人。 6、宋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年)乙丑科 【省元】:林機,字景度。福州長樂縣(一作候官縣)人。十五年省元,進 士及第。曆禮部、祠部員外郎,遷起居舍人。 【狀元】:劉章,字文孺。衙州龍遊縣人。紹興十五年中進士第一人,授 左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曆起居郎、吏部侍 郎,拜權禮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卒諡靖文 【榜眼】:王剛中,字時亨,號竹塢。饒州樂平縣人。紹興十五年中進士 第二,授奉國軍節度推官。累拜端 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 事,終左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諡恭簡。 【探花】:許必勝,字希文。鎮江府金壇縣(一作常州)人。虞卿弟。曆左 奉議郎、知巢縣,召試館職。 7、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戊辰科 【省元】:徐履(1121—1198),字子雲,號少初,少名駒兒,南宋瑞安 義翔鄉木棉村人,紹興十八年,27歲的徐履中省試第一:因 秦檜加害,置於榜末(五甲142名),初安溪主簿,國子監 博士,轉信州通判及沿海制置司參議。不久,上書託病求 歸,高宗贈朝請郎以歸,隱居天關山,未再出仕。甯宗慶 元五年(1198)老死于家,終年78歲。 【狀元】:王佐,字宣子,號敬齋。紹興府山陰縣人。俊彥子。紹興十八 年進士第一人,時年二十,授承事郎、簽書平江軍節度判官 廳公事,未赴,召為秘書省校書郎。累遷權戶部尚書。 【榜眼】:董德元,字體仁,小名丙哥。吉州永豐縣人。累舉不弟,以特 奏名,得州助教。紹興十八年登進士第二,時年五十三,初 授承事郎、簽書鎮南軍節度判官。曆監察禦史,因附合秦檜 登第六年即折參知政事。 【探花】:陳孺,字漢卿,小名叔禎。撫州臨川縣人。以助教舉進士,紹 興十八年中進士第一甲第三人,時年三十一,授明州推官。 曆秘書省正字,終知江陵府。 注:朱熹登該科第五甲第九十人 8、高宗紹興廿一年(1151年)辛未科 【省元】:鄭聞(?一1174),字仲益,開封人。紹興二十一年省元,歷任 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刑部侍郎、權刑部尚書 兼侍讀。乾道九年(1173年)正月遷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 事,十月除參知政事。次年三月罷,以資政殿大學士宣撫四 川,七月又除參知政事,十月卒,諡正獻。 【狀元】:趙逵,字莊叔。資州磐石縣(一作內江縣)人。紹興二十年,四 川類省試奏名進士。紹興二十一年殿試進士第一名,初授左 承事郎、簽書劍南東川節度使判官廳公事。任滿入館為秘書 省校書郎。紹興二十六年,擢著作郎、起居郎。高宗未及大 用,于中書舍人任上病卒,才四十一歲。有“小東坡”之稱 【榜眼】:蔣芾,字子禮。常州晉陵縣人。中進士第二人,授建康府推 官。累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探花】:餘松,字茂老。洪州分寧縣(一作平江府)人。良肱曾孫。累 遷文林郎、江東提點刑獄司幹辦公事。 9、高宗紹興廿四年(1154年)甲戌科 【狀元】:張孝祥,字安國,稱于湖先生。後徙和州曆陽縣人。祁子。紹 興二十四年中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 曆中書舍人,直學士院。終顯謨閣直學士、荊湖北路安撫使 【榜眼】:曹冠,字宗臣,一字宗元,號雙溪。婺州東陽人。秦檜館客。 紹興二十四年登進士第二人。秦檜死,去官,尋被追奪進士 出身。孝宗許再試,複登幹道五年進士第。累遷知郴州,轉 朝奉大夫。 【省元探花】:秦塤,字伯和。建康府人。檜孫。紹興二十四年禮部試第 一,殿試排名第一,士論不平,降至第三。尋兼實院修撰, 進試尚書工部侍郎。檜死,奪進士出身。 10、高宗紹興廿七年(1157年)丁丑科 【省元】:張宋卿,字恭父,又字恭甫,博羅縣人。紹興二十七年以“春 秋魁為天下第一”,擢進士,歷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後 調肇慶當州守,不久卒于任。為官清廉,俸祿捐修橋築路, 賑災救民,病逝時只剩布衣幾套。肇慶人為之立祠紀念。葬 羅浮山麻姑峰下,面對白蓮池。後人在白蓮池上修建九曲橋 及白蓮軒紀念他。 【狀元】:王十朋,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縣人。中進士第一名,授 左承事郎、簽書平江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曆秘書省著作郎、 起居郎,建王府小學教授,出知夔、湖、台諸州。以龍圖閣 學士致仕。卒諡忠文。 【榜眼】:閻安中,字惠夫。蜀州晉原縣(一作鄧州臨邛縣)人。紹興廿七 年中進士第二人。曆監察禦史,中書舍人。 【探花】:梁介,字子輔。成都府雙流人。紹興二十七年登進士第三人。 曆校書郎,累遷知滬州兼安撫使。 11、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庚辰科 【省元】:劉朔,字複之,興化軍莆田縣城北後村(今屬荔城區)人,紹 興三十年試禮部第一,廷試甲科,累官溫州司戶參軍、宣議 郎、福清(今福建福清)知縣、秘書省正字、福建安撫司參 議官。 【狀元】: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晉江縣人。紹興三十年進士第一人,授 左承事郎、平江府簽書判官廳公事。曆著作佐郎、給事中, 累拜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進右丞相兼樞密使。以觀文殿大 學士出知建寧府。卒諡文靖。 【榜眼】:許克昌,字紹祖,一字上達。拱州襄邑縣人,寓秀州嘉興縣。 紹興三十年登進士第,原系第一,按有官人不得為狀元的慣 例退為第二名,授左承郎、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曆 秘書郎,右正言。 【探花】:丁時發,字子章。泰州海陵縣人。紹興三十年登進士第三名。 乾道八年除著作佐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兼實錄院檢討官。 九年,遷將作監。 十、孝宗(趙眘)朝(1163-1189年) 9科 1、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癸未科 【省元狀元】:木待問,字蘊之。溫州永嘉縣人。隆興元年中進士第一, 授左承郎、平江府簽書判官廳公事。曆太子詹事,遷中書 舍人。累遷禮部尚書,職至煥章閣待制。 【榜眼】:黃洽,字德潤。福州候官縣人。隆興元年,乙太學生試禮部 第二,詔循故事,未臨軒,賜第二人及第,授左文林郎、 紹興府觀察判, 官。曆禦史中丞,拜參知政事,知樞密院 事。仕至資政殿大學士、知隆興府。 【探花】:丘崈,字宗卿。江陰軍人。隆興元年登進士第三名,授左 文林郎、建康府觀察推官。曆煥章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 置使兼知成都府。累拜同知樞密院事,以疾致仕。卒諡忠 定。 第四名:鄭伯英,字景元,浙江永嘉表山人,隆興元年(1163)進士第 四,初授秀州判官,後調杭州、泉州,因母老不忍,辭官 九年,後授甯德縣尹、福建提刑司官。 第五名:袁樞(1131-1205)南宋史學家。字機仲,建安(今福建建甌) 人。隆興元年登進士第五名,乾道九年(1173年)任嚴州 教授。平日喜讀《資治通鑒》,因分事立目,鈔輯成書, 稱《通鑒紀事本末》,創立了史籍中紀事本末的體裁。後 被召還臨安(今浙江杭州),歷任國史院編修官、大理少 卿、工部侍郎等官。 2、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 【省元】:何澹,(1146-1219),字自然。處州龍泉上河村(今屬蘭巨鄉) 人,乾道二年(1166)中進士禮部第一人。曆官秘書省正字、 武學諭、校書郎、秘書丞、將作少監、國子祭酒、兵部侍 郎、右諫議大夫等職。慶元二年(1196),同知樞密院事, 兼參知政事,于嘉泰元年(1201)七月力請辭職,奉祠祿閒 居故郡近七年,嘉定元年(1208)以觀文殿學士知建康府兼 江淮制置使。嘉定十二年十二月病卒,終年74歲。 《宋史》有傳。 【狀元】:蕭國梁,字挺之。福州閩縣(一作永福縣,又作長樂縣)人。 幹道二年中進士第一名,授左宣義郎、簽書諸州節度判官 廳公事。曆著作郎,太子侍講兼禮部郎中。終朝奉郎、廣 東轉運司判官。 【榜眼】:趙汝愚(1140~1196)字子直,善應子,居饒州餘幹縣。幹 道二年登進士第二名,授左宣教郎、簽書甯國軍節度判官 廳公事。累拜樞密使,右丞相。卒諡忠定。 【探花】:趙燁,字景明。本開封府人,徙福州閩縣人。幹道二年中進 士第三名,授左承事郎、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終 朝奉郎、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呂祖謙門人。 第四名:陳孔光,長樂人,曾任節度推官 第五名:楊甲,楊甲(約1110—1184),字嗣清,宋代四川遂寧人。楊 甲有弟兄五人,互為師友,皆以人品孝行著稱。乾道二年 (1166),楊甲與弟楊輔同時考中進士。楊輔官至四川宣撫 使、總領四川財賦、兵部尚書,《宋史》卷397有傳。楊甲 進士第五名,授文林郎,曾官國子學錄,後仕蜀令,貶為 “嘉陵教授”,未得大用,終以坐事罷官,寓居四川遂寧 靈泉山中。 【省元】:方恬,《十先生奧論》作者排第四:呂祖謙、楊萬里、胡寅、 方恬、陳傳良 【狀元】:鄭僑,字惠叔。興化軍莆田縣人。幹道五年中進士第一名, 初授左承事郎、簽書州節度判官廳公事。曆秘書省著作佐 郎,出知福州。仕至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職至觀文殿 大學士。卒諡忠惠。 【榜眼】:石起宗,字似之。泉州晉江縣人。登進士第二人,授左文林 郎、兩使職官。曆校書郎,添差漳州通判。 【探花】:汪義端,字充之。徽州‑黟縣人。勃孫。授左文林郎、兩使 職官。曆吏部員外郎,監察禦史。終知鄂州。 第四名:賈光祖,授左從事郎、初等職官 第五名:史俞,授左從事郎、初等職官 4、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壬辰科 【省元】:蔡幼學(1154-1217),字行之,浙江溫州里安新城(今稱 莘塍)人。乾道八年(1172)18歲時試禮部第一,授廣德 軍教授、敕令所刪定官、武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兼實錄院 檢討官、校書郎,調潭州,除提舉福建常平,起知黃州, 改提點福建路刑獄,遷國子司業、宗正少卿,權中書舍人, 除龍圖閣待制、知泉州,徙建康府、福州,進福建路安撫 使。官至兵部尚書,病逝京都,壽64歲,謐文懿,歸葬永 嘉洋嶴山。《宋史》有傳。 【狀元】:黃定,字泰之。福州永福縣人。幹道八年中進士第一人,授 左承事郎、簽書州節度判官廳公事。任滿,召試入館職, 為秘書省校書郎。曆軍器監,終直顯謨閣、廣東提舉常平 公事。 【榜眼】:黃艾,字伯耆。興化軍莆田縣人。八年中進士第二人,授左 文林郎、兩使職官。曆中書舍人,遷刑部侍郎。 【探花】:劉卞。幹道八年中進士第三人,初授左文林郎、兩使職官。 第四名:王圭,授左從事郎、初等職官 第五名:夏蹈,授左從事郎、初等職官 5、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乙未科 【省元】:章穎(1141-1218),字茂獻,臨江軍(今江西清江)人。 淳熙二年禮部試第一,調道州教授,曆官太學博士、左司 文肅。 【狀元】:詹騤,字晉卿。紹興府會稽縣(一作嚴州遂安縣) 人。林宗 子。淳熙二年中進士第一人,授承事郎、簽書某州節度判 官廳公事。曆中書舍人。仕至龍圖閣學士、知甯國府。 【榜眼】:羅點,字春伯,號此庵。撫州崇仁縣人。淳熙二年登進士第 二名,授文林郎、定江軍節度推官。曆兵部尚書,仕至端 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諡文恭。 【探花】:鄧馹。南劍州沙縣人。淳熙二年登進士第三人,初授文林 郎、節度推官。 第四名:段昌世,字季成,湖南茶陵人,淳熙二年登進士第四人,授 從事郎、初等職官,任水衡都尉 第五名:李掞,授從事郎、初等職官 6、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戊戌科 【省元】:黃渙(1147-1226),字德亨,福建邵武光澤人,生於南宋 紹興十七年(1147),淳熙五年禮部試第一,授按察司僉 事,官兵部參軍迪功郎,宋甯宗時,任諸暨縣丞攝令事, 歷任太學博士、京西儀幕、岳州知郡等官職,卒于寶慶二 年(1226)。 【狀元】:姚穎,字洪卿。明州鄞縣人。孚孫。淳熙五年正奏名進士第 一,授承事郎、簽書甯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曆校書郎, 終宣教郎、平江府通判。 【榜眼】:葉適,字正則,自號水心居士。溫州永嘉縣人。淳熙五年中 進士第二人,初授文林郎、平江節度推官。曆權吏部侍 郎,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仕至寶謨閣學士、通議 大夫。卒諡忠定。 【探花】:李寅仲,字君亮。廣漢人。授文林郎、兩使職官。曆工、禮 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 第四名:徐元德,字居厚,號牧齋,浙江泰順人,淳熙五年(1178) 列進士第四名,官至太常寺主簿,居官清正廉明,被著名 詩人楊萬里譽為“浙東名儒,朝列正士”。徐元德與葉適、 呂祖謙、陳亮、戴岷等交友甚密。詩人陸游70歲大壽時, 徐元德還攜酒慶賀。陸游為此作《謝居厚攜酒見訪》詩。 第五名:姚祖賡,福州東蜀秦溪人,授從事郎、初等職官 7、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 【省元】:俞烈(1138—1213),字若晦,號盤隱居士,臨安人,南宋 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登禮部試第一,以太學錄遷太學博 士。曆官秘書郎、知嘉興,頗有政聲。以忤逆韓侂胄被罷 官。嘉定初,知慶元府,移知鎮江,權吏部侍郎,禮部侍 郎,兼中書舍人。後主管沖佑觀。數月後,被誣告罷祠, 壽七十六歲。 【狀元】:黃由,字子由,號盤野居士。平江府長洲縣人。淳熙八年中 進士第一人。曆軍器少監、權禮部尚書。終正奉大夫、刑 部尚書兼直學士院。 【榜眼】:王奭,字燕望。潼川府鹽亭縣人。登進士第二人,授文林 郎、兩使職官。曆秘書省著作郎,遷將作少監。 【探花】:張伯源,隆州仁壽縣人。淳熙八年登進士第三人,初授文林 郎、兩使職官。 第四名:陳希點,授從事郎、初等職官 第五名:孫元卿,字東伯,浙江樂清人。淳熙八年(1181)進士第五, 授從事郎、初等職官,曆太學正,光宗紹熙五年(1194) 降武學博士,太學正,升任右學博士,官至國子監丞。 8、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科 【省元】:邵康,淳熙十一年禮部試第一,殿試進士第四,邵康有詩: “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狀元】:衛涇,字清叔,別號後樂,晚號西園居士。秀州嘉興縣人, 徙平江府昆山縣。授承事郎、添差鎮東軍簽書節度判官廳 公事。曆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累拜參知政事。卒諡文穆 (一作文節,又作文忠)。 【榜眼】:陳棟。溫州里安縣人。淳熙十一年登進士第二人,初授文林 郎、兩使職官。累遷福建路提點刑獄公事。 【探花】:王公邁。婺州金華縣人。淳熙十一年登進士第三人,初授文 林郎、兩使職官。曆知徽州,遷工部郎中。 第四名:邵康,授從事郎、初等職官 第五名:林珣,授從事郎、初等職官 9、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丁未科 【省元】:湯 【狀元】:王容,字南強,初名午。潭州湘鄉縣人。淳熙十四年中進士 第一名。仕至禮部侍郎。 【榜眼】:陳元,字仁之。福州候官縣人。淳熙十四年登進士第二人。 【探花】:王居安。字資道,一作資深初名居敬,字簡卿,號方岩。台州 黃岩縣人。淳熙十四年登進士第三人,授徽州推官。累遷工 部侍郎,終大中大夫、龍圖閣直學士。 第四名:蕭逵,字靜蒼,(江西)臨江軍新喻人,淳熙十四年中進士第 四名,授從事郎、初等職官,歷任國子博士、起居舍人、秘 書郎給事中,累官至太常卿。 第五名:李協,授從事郎、初等職官, 1、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庚戌科 【省元】:錢易直(1167-1211),又名敬直,字季莊,福州長溪人, 見居溫州,“十歲通春秋三傳,善屬文,下筆數千言立 就。”教授太平州,入為太學博士,終著作佐郎,知池州。 【狀元】:余複,字子叔。福州寧德縣人。薦鶴父。紹熙元年中進士第 一,授宣義郎、簽書諸州節度判官廳公事。曆實錄院檢討, 仕至秘書省校書郎。 【榜眼】:曾漸,字鴻甫。建昌軍南城縣人。發周子。紹熙元年中進士 第二人,授承事郎、簽書南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曆權中 書舍人,終中奉大夫、工部侍郎。諡文莊。 【探花】:王介,字元石。婺州金華縣(一作平江府吳縣)人。紹熙元年 進士第三人及第,授承事郎、簽書昭慶軍節度判官廳公事。 仕至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官朝奉大夫。卒諡忠簡。 第四名:陸峻(1154-1216),字子高,浙江桐鄉崇福人,紹熙元年 (1190)光宗登基,禮部奏名第九,廷對擢居第四。官授 文林郎,實放紹興府觀察,後調滁州教授,任兩浙轉運使, 抑強扶弱,中外欽佩,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嘉定元年 (1208)七月兼吳王府教授,奉命鎮守濠州,升知和州, 嘉定九年(1216)2月卒於家,享年六十二歲,墓葬於鎮 郊雁塔村(今芝村鄉太子塘橋西)。 2、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6 【省元】:徐邦憲(1157—1233),字文子,號東軒,武義縣城人。初授 秘書郎,知處州,任吏部司封郎兼太子侍講,升工部侍郎 兼知臨安府,太平知州,封為集英殿編修,進寶謨閣待 制,卒諡文肅。 【狀元】:陳亮,更名同,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縣人。紹熙四年 中進士第一人,初授承事郎、簽書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 未至官而卒。諡文毅。 【榜眼】:朱質,字仲文。婺州義烏縣人。初授文林郎、兩使職官,累 遷右正言,權吏部侍郎,積階朝散大夫。 【探花】:黃中。溫州平陽縣人。紹熙四年登進士第三人,初授文林郎、 兩使職官。 第四名:滕強恕,浙江金華(東陽)人,紹熙四年登進士第四名,初 授從事郎、初等職官。為官“節用愛民,修橋樑,立儲倉, 無一毫取過於民。” 曾知袁州,官至侍郎。 第五名:楊琛,字獻子,浙江奉化人,負器色,富文學,紹熙四年登 進士第四名,授從事郎、初等職官。 十二、宋寧宗(趙擴)朝(1195-1224年) 10+1科 1、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 【狀元】:鄒應龍,字景初。泰寧人。慶元二年進士。曆官為起居舍人, 以直龍圖閣權知贛州,遷江提點刑獄。尋遷中書舍人兼太 子右諭德,複兼太子左庶子、試戶部尚書。使金還,為太 詹事兼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兼太子詹事。權禮部侍郎兼侍 講。權工部尚書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遷刑部尚書。 乞祠,以敷文閣學士提舉安慶府真原萬壽宮。以徽猷閣學 士起知太平州,以臣僚論罷。以敷文閣學士提舉玉隆萬壽, 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嘉熙元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 院事。進資政殿學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依舊職提 舉洞霄宮。淳佑四年卒,贈少保。(列傳) 【省元榜眼】:莫子純(1159-1215),字粹中,绍兴山阴(余姚,今 慈溪)人,叔父莫叔光隆兴元年(1163)进士,除著作佐 郎。光宗初,兼权中书舍人。莫子纯以叔父恩荫补官,庆 元二年(1196)礼部试得第一,為係有官人,按规例降为 第二(北宋三例,南宋四例)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除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郎、起居舍人兼直学士院起 居郎、中书舍人,调赣州知府,加右文殿修撰,改知江州, 知温州,提举太平兴国宫。嘉定八年(1215)卒,年57岁。 【探花】:夏明承,慶元二年(1196)丙辰科鄒應龍榜進士第三人,授 文林郎。 第四名:徐應龍(1147-1224),字允叔,浦城人,慶元二年進士第四 人,歷任衡州(今湖南衡陽)法曹、湖南提刑司檢法官,調 筠州高安(含屬江西)知縣,知雷州,改知南恩州,擢崇政 殿說書,改秘書少監,權工部侍郎,兼侍講,升吏部侍郎, 進刑部尚書兼侍讀,改兼太子詹事,改吏部尚書,以煥章 閣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嘉定十七年卒,壽78歲,贈開府 儀同三司,諡文肅,累贈太師、魏國公。子徐榮叟、清叟 及女婿魏了翁,均為南宋末名臣。 第五名:宋德之,慶元二年進士第五人,係四川類試第一名,與依第 三人恩例,授文林郎,兩使職官 第五名:孔煒元,慶元二年進士第五名,依恩例。 2、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己未科 【省元】:蘇大璋,號“雙溪”,福建古田人。慶元五年(1199)禮部試 第一。授道州教官,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累遷著作 郎,知吉州。 【狀元】:曾從龍,字君錫,左僕射公亮四世從孫。初名一龍,慶元五 年擢進士第一,始賜今名。授簽書奉國軍節度判官廳公事。 遷兵部員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諭德。從龍 卒,贈少師。有傳 【榜眼】:許奕(1178-1233),字成子,簡州人(今四川資陽簡陽), 以父任主長江簿。慶元五年殿試本第一,因有官,逐為第 二,授簽書劍南東川節度判官,曆起居舍人,權禮部侍郎, 遷吏部侍郎兼權給事中,進顯謨閣直學士。 【探花】:魏了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四川邛州蒲江人。 慶元五年(1199)進士第三,授簽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廳 公事。開禧元年(1205),以武學博士對策,諫開邊事, 被劾狂妄,改秘書省正字。明年,遷校書郎,出知嘉定府, 以養親歸里,築室白鶴山下,授徒講學,湖湘江浙之士多 從學。嘉定初,知漢州。曆知眉州、瀘州、潼川府。入朝 權工部侍郎,被劾欺世盜名,謫居靖州,紹定四年複職。 五年,進寶章閣待制,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史彌遠 卒,召為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端平二年(1235),同 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兼江淮督府,官至端明殿學 士。終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諡文 靖,追贈秦國公。《宋史》有傳。 第四名:淩次英,授文林郎。 3、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壬戌科 【省元狀元】:傅行簡,字敬父,一字居敬,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 人,一說為浙江明州人,宋甯宗嘉泰二年壬戌科狀元。甯 宗因父皇三年之喪未滿,不親試,命省試第一傅行簡為進 士第一名。狀元後,授承事郎、簽書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 事,曆官秘書郎、校書郎、著作佐郎。嘉定四年(1211), 辭官賦閑於家至終。其仕宦生涯僅為九年。 【榜眼】:喬,嘉泰二年進士第二人,授文林郎、節察推判官。 【探花】:謝汲古,建州建安(建歐)縣人,嘉泰二年進士第三人,授 文林郎、節察推判官。 第四名:陳殊,嘉泰二年進士第四人,補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第五名:何應龍,嘉泰二年進士第五人,授文林郎。 4、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乙丑科 【省元】:林執善,字成己,福建閩縣人,開禧元年禮部試第一,宋葉 紹翁《四朝聞見錄·田雞》:“﹝黃公度﹞宿戒庖兵市坐 魚三斤。庖兵不曉所名,遍聞諸生莫能喻。時林執善為州 學録。或語庖人以執善多記,庖人拜而問焉。執善語以可 供田雞三斤。 【狀元】:毛自知(1177—1213),浙江衢州西安人,祖籍廣西富川, 開禧元年進士第一人,封為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 嘉定元年(1208年)3月被撤銷狀元稱號,降名第五甲, 降官“監當”。以後數年毛自知一直鬱鬱不得志,終逝 於嘉定五年(1213),年僅36歲,自高中榜魁至逝世只 【榜眼】:趙甲,開禧元年進士第二人,文林郎、節察推判官。 【探花】:求淳,開禧元年進士第三人,文林郎、節察推判官。 陳翊(1175-1235),字載物,泉州晉江人,開禧元年探花 進士。累官戶部員外郎,知制誥,曆授樞密院編修、同安 鹽稅,出知南康軍,以直秘閣主管崇禧觀,轉兵部主事, 九月卒。壽六十一歲。 第四名:張寅之,開禧元年進士第四人,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第五名:謝興甫,開禧元年進士第五人,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5、寧宗嘉定元年(1208年)戊辰科 【省元】:朱停,嘉定元年禮部試第一。 【狀元】:鄭自誠,鄭性之,字信之,初名自誠,後改今名,福州侯官 人。嘉定元年進士第一,曆官知贛州,改知隆興府。後以 寶章閣待制提舉玉隆萬壽宮,進華文閣待制、提舉上清太 平宮。進敷文閣待制、知建寧府。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 密院事,進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尋拜參知政事兼 同知樞密院事。尋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加觀文殿學士, 致仕。寶祐二年卒。 【榜眼】:孫德輿,字行之,福州福清人,嘉定元年(1208)進士第二, 曆校書郎、著作佐郎,出知衡州,終江南提點刑獄。 【探花】:黃桂,字粹中,一字雲卿,福州侯官人,黃邦彥之子。曾於 嘉泰二年(1202)考中武進士,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 進士第三人,曆官校書郎,秘書郎,太常少卿,出知南唐 軍,官至太常少卿。此科一甲前三人均是福州人。 第四名:周必賢,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6、寧宗嘉定四年(1211年)辛未科 【省元】:周端朝,嘉定四年禮部試第一。 【狀元】:趙建大,字嗣勳,浙江溫州永嘉縣膺符鄉六都新建街(今龍灣 區狀元鎮)人。嘉定四年狀元及第。嘉定七年(1214)任秘書 省正字,八年(1215)為校書郎,九年(1216)九月任著作郎, 十一月知嘉興府。十三年(1220)以都官郎兼國史院編修, 官至工部尚書。 【榜眼】:姚瑤,順昌人,嘉定四年進士第二人,授文林郎、節察推判官。 【探花】:孫望之,四川人,授文林郎、節察推判官。 一說此科第三人為張罛。 第四名:沈敏,嘉定四年進士第四名,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第五名:張翀:福建長樂猴嶼人,嘉定四年進士第五名,授從事郎、 防團推判官,以文學廉能祀鄉賢祠。 7、寧宗嘉定七年(1214年)甲戌科 【省元探花】:姚宏中,字安道,廣東海陽隆津都塘湖(今龍硝)人, 是潮州歷史上唯一的一名探花。嘉定七年禮部試第一名, 一時名震京城,殿試第三名(探花郎),任靜江府(廣西 桂林)教授,沒赴任就去世了,年僅二十九歲。(另一人 是江蘇常州人) 【狀元】:袁甫(1180—1241),字廣微,號蒙齋,慶元府鄞縣(今浙 江寧波市鄞州區)人,嘉定七年狀元,初授臨淮,調青田 縣令,遷泗洲,簽書建康軍節度判官,秘書省正字。湖州 通判,除秘書郎,尋遷著作佐郎,出知徽州,曆知衢州, 任江南東路郡守,以直微猷閣知建寧府,兼福建路轉運判 官,遷秘書少監,兵部尚書,並兼吏部尚書,病發而逝, 年六十七,朝廷贈通奉大夫,謐正肅。《宋史》卷有傳 【榜眼】:汪介,嘉定七年進士第二人,授文林郎、節察推判官 【探花】:李方子,字公晦,福建邵武人。嘉定七年進士第三人。授文 林郎,泉州觀察推官,任國子錄,升朝奉郎,任辰州通判。 第四名:趙涯,江西臨川人,嘉定七年進士第四名,授從事郎、防團 推判官,嘉熙三年(1239年)知泉州,兼福建路市舶。 第五名:王伯大(?-1253),字幼學,號留耕。福建長溪(今霞浦)赤岸 村人,嘉定七年進士第五名,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青 田縣令,樞密副都丞旨,兼左司郎中,拜簽書樞密院兼權 參知政事,拜參知政事。被論罷官,以資政殿學士知江甯 府,寶祐元年(1253年)七月卒,諡“忠文”,葬於霞浦縣 雉溪村。 8、寧宗嘉定十年(1217年)丁丑科 【省元】:陳塤,字種仲,又字和坤,慶元府鄞縣薑山走馬塘村人,嘉 定十年禮部試第一名,時20歲,授黃州教授,太常博士, 其外公史浩,舅父史彌遠,父子兩代宰相,然陳塤只認理, 不認親。上奏論史彌遠有怙寵弄權之罪,被謫通判嘉州府, 史彌遠死,召樞密院編修官。降常州、衢州知州,任浙西 提點刑獄,以吏部侍郎召為國子司業,兼玉牒檢討,國史 編撰。因上奏觸怒諫議大夫,罷官歸里。《宋史有傳。 【狀元】:吳潛,字毅夫,宣州寧國人。秘閣修撰柔勝之季子。嘉定十 年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鎮東軍節度判官。改簽廣德軍 判官。丁父憂,服除,授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添差通 判嘉興府,權發遣嘉興府事。轉朝散郎、尚書金部員外郎。 景定三年五月卒。德佑元年,追復原官,仍還執政恩數。 明年,特贈少師。 【榜眼】:孫挾,嘉定十年進士第二名,授文林郎。 【探花】:費西之,嘉定十年進士第三名,授文林郎。 第四名:王邁(1184-1248),字實之,號臞軒。福建仙遊縣慈孝里 (今園莊鄉)人。嘉定十年進士第四名,授從事郎、潭州 (今長沙市)觀察推官,南外宗睦宗院教授,留學士院, 貶漳州通判,官降三級,複任贛州通判,吉州通判,知邵 武軍,左曹郎官、提點廣東刑獄,改任右郎官,辭官回鄉, 淳祐八年病逝,年64歲,贈司農少卿。 第五名:閻鏞,嘉定十年進士第五名,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9、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庚辰科 【省元】:邱大發,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科禮部試第一名 【狀元】:劉渭,字志清,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嘉定十三年庚 【榜眼】:董洪(1190-1250年),字穎實。泉州晉江董埔人,嘉定十三 遷博士,外通判南劍,就知州事,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 十一月卒,年六十一歲。 【探花】:任友龍,字震卿,福建福州人,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第 三人,授文林郎、節察推官,曆太學博士。官至婺州知州。 餘事不詳。 第四名:林彥挾,嘉定十三年進士第四人,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第五名:任鳴雁,嘉定十三年進士第五人,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10、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癸未科 【省元】:王胄,字希武,號是庵,泉州永春人,嘉定十六年禮部試第 一名,任惠州教授。擢大學博士。 【狀元】:蔣重珍(1188-1249),字良貴,江蘇無錫人。嘉定十六年 進士第一,簽判建康軍,丁母憂,改昭慶軍,授寶章閣, 主管雲台觀,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遷起居郎, 以疾求去。以集英殿修撰知安吉州,權刑部侍郎,致仕, 贈朝請大夫,諡忠文。 【榜眼】:蔡仲龍,字子奇,浙江麗水人。嘉定十六年癸未科蔣重珍 榜進士第二人。及第後,曆官秘書丞、著作郎,大理寺少 卿,知信州,太常鮳士、屯田郎官。 【榜眼】:陳求魯(1183—1253),字質甫,樂清萬嶴人。嘉定十六年士 第二名。授處州簽判,遷臨安通判,並監管左藏庫。受丞 相史彌遠忌,改官出知劍州(今福建南平)。召司封員外 郎。升左正言(監察禦史),朝散大夫,晉侍讀、大理寺卿。 朝廷下詔於其鄉,立“松溪裏門”額旌表。 【探花】:趙良發 安軍節度推官、秘書省簽判、校書郞。 第四名:程必東,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第五名:高宣,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1、理宗寶慶二年(1226)丙戌科 【省元狀元】:王會龍(1193~?),字君遇,台州臨海人。年三十四登 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丙戌科省元,殿試第一,本試帝未臨 軒。曆著作郎、提舉福建市舶司公事、工部郎官。終太府卿。 【榜眼】: 【探花】:李昴英,字俊明,號文溪。廣州番禺縣人。寶慶二年(1226)丙 戌科進士第二人,授汀州推官,累遷中大夫、龍圖閣待制、 吏部侍郎。卒諡忠簡。 2、理宗紹定二年(1229)己丑科 【省元】:陳松龍,字應初,號三嶼,福州閩縣人。宋理宗紹定二年 (1229)己丑科省元。前大理司直 【狀元】:黃朴,字成父,一字誠甫。福州候官縣人。曆仕館閣官、吏部 郎,出知泉州,終朝請郎、廣東路轉運使。 【榜眼】:楊棟,字元極。眉州青城縣人。紹定二年登進士第二人,授簽 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廳公事,未上。 曆中書舍人兼直學士 院。累遷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拜參知政事。仕至知 慶元府。 【探花】: 3、理宗紹定五年(1232)壬辰科 【省元】:葉大有,字謙夫,一字謙之,福建仙遊人,宋理宗紹定五年 (1232)壬辰科省元。初授英德府教授,遷左司諫,遷殿中 侍御史,知溫州,感疾終於家,年四十七,大有官居刑部 尚書,“執法如山,守身如玉。” 【狀元】:徐元傑,字仁伯,號梅野。信州上饒縣人。紹定五年中進士 第一名,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曆中書 舍人,仕至工部侍郎。卒溢忠湣。 【榜眼】:陳晉接(1200-1271),字進叔,陳模之子。祖籍永春,南 國子監司業,宗正卿,初授編修,遷京師國子監博士,晚 年遭宋元交戰之亂,隱居紫帽山金粟下,宋度宗咸淳七年 十二月卒。壽七十二歲。 【探花】:張鎮,字重甫。福州長樂縣人。翀子。紹定五年登進士第三 名。曆武學博士,紹興府通判。 4、理宗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 【省元】:楊茂子,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省元。 【狀元】:吳叔告(1193-1265),字君謀。興化軍莆田縣人。宋理宗端平 二年(1235)乙未科状元,曆館職,大理寺少卿,終直寶文 閣、提舉浙西常平公事。官朝請大夫。 【榜眼】:李伯玉(?一1276)初名誠,犯理宗諱改為伯玉,字純甫,號 畏齋,又號解峰。饒州江西餘幹縣人,端平二年(1235)中 進士第二名,授觀察推官、太學正兼莊文府教授、太學博 士。召試館職,改任校書郎,台諫逢迎權臣之意,任著作 佐郎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兼考功郎官、尚書右司員外郎,降 知邵武軍,改湖北、福建提點刑獄,歷任尚右郎官、福建 提舉常平、考功侍郎兼太子侍讀,直至太府少卿、秘書少 監、起居郎、工部侍郎。兼任侍講、權禮部侍郎兼同修國 史、實錄院同修撰,權禮部尚書兼侍讀。病逝于任。 【探花】:潘牥,字庭堅,一字廷堅,號紫岩。福州閩縣人。端平二年 登進士第三人,初授鎮南軍節度推官。曆提舉浙西常平公 事,終潭州通判。 5、理宗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 【省元】:繆烈,江西安福穆阳人,宋理宗嘉熙二年戊戌科省元。 【狀元】:周坦,字平父,一字平仲,永嘉(今浙江永嘉)人,生卒年不 詳。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狀元。周坦中狀元後, 初授鎮東軍節度判官,拜秘書省正字,校書郎。淳佑三年 (1243),以校書郎進官著作佐郎。四年,為著作郎,差 知吉安州。五年,出任工部郎官。 【榜眼】:邵澤,字君美,闽县人。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 據傳:周坦的狀元,險些被邵澤奪走。原來邵澤廷對時, 內侍中有人見邵澤所磨京墨甚佳,就向其索要,而邵澤毫 不吝嗇。內侍告訴邵澤:“主上御苑新建一亭,命名為 '定一’,皇上說:'若有人用此立說,當取為狀元’” 邵澤知道後,揮毫如飛,內侍見其文采,回奏,理宗大喜, 於是搜求此卷,欲置首選。但此時已取周坦為狀元,所以 定邵澤為榜眼,群臣賀道:“喜陛下今得周、邵。” 【探花】:趙木,字希周,長沙人,嘉熙二年進士第三人,世稱探花。 6、理宗淳祐元年(1241)辛丑科 【省元】:劉自,福州人,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辛丑科省元。 【狀元】:徐儼夫(1200-1260)字公望,號桃渚,浙江永嘉郡人(蒼 南縣觀美鎮桃湖村)。以添差通判紹興軍府除校書郎,授 秘書郎。進著作佐郎,兼靖惠王府教授,兼刑部郎官,任 著作佐郎兼禮部郎官,任秘書丞,升撫州知州,終禮部侍 郎,病逝。 【榜眼】:吳必達(1195-1264),字材卿,湖南道州(今道縣梅花鎮石 下渡村)人。南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辛丑科徐儼夫榜進士 第二人。吳必達本為進士第一,因有官降為第二,授建康 教授,擢奉議郎,禮部駕閣兼給事中。 【探花】: 7、理宗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 【省元】:徐霖(1215-1262),字景說,號徑畈,西安(今浙江衢 州)人,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甲辰科省元。授沅州教授 年,詔除秘書正字,遷著作郎,出知撫州,知衢州,知袁 州,知汀州。卒,年四十八。《宋史》卷425有傳。 【狀元】:留夢炎(1219-1295),浙江衢州人,字漢輔。曆官宗正少卿, 秘閣修撰,福建提舉,吏部右侍郎,累官宣奉大夫,端明 殿學士,任同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並拜為右丞相兼樞密 使,總督諸路軍馬任左丞相。不久,降元。 元帝有心放文天祥,留夢炎卻阻止道:“天祥出,複 為號召江南義士抗元,吾輩將置於何地?”從而堅定了元 帝殺害文天祥的想法。留夢炎後在元朝為禮部尚書,遷為 翰林承旨,官至丞相,致仕不久,病死家中。 賣國奸臣留夢炎的臭名卻永留人間。他家鄉人曾說: “兩浙有留夢炎,兩浙之羞也。”直至明代,凡留姓子孫 參加科舉考試,均需先聲明非留夢炎後代,才有考試資格。 清朝乾隆帝評價:“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為 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 葉李輩,皆背國以降元。” 【榜眼】:黃拱辰,字良輔,長溪人,另說福建霞浦人,宋理宗淳祐四 年(1244)甲辰科榜眼, 【探花】: 8、理宗淳祐七年(1247)丁未科 【省元】:馬廷鸞(1222-1289),字翔仲,號碧悟,饒州樂平人,宋理宗 淳佑七年(1247年)省元。初任池州教授,主管戶部架閣, 遷太學錄,召試館職,史館校勘,校書郎,兼沂靖惠王府 教授,遷樞密院編修官,兼權侖部郎官,進著作左郎兼右 司,遷將作少監,兼翰林權直擢秘書少監,升權直學士院, 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 討官,進中書舍人,遷禮部侍郎,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 密院事兼同提舉編修,進同知樞密院事,病逝,終年67歲。 【狀元】:張淵微,字孟博,號平齋,宋新城(今黎川縣熊村芙蓉洲) 人,初任簽書昭慶軍(今河北隆堯)判官,後升至從三品 的吏部侍郎。品質莊重,崇尚義節,觸犯了權貴賈似道, 被貶為集英殿修撰、饒州知州,未赴任即便亡故。 【榜眼】:黃蛻,字新之,號警齋,淳安合洋人。南宋淳佑七年(1247) 進士,廷試第二名。時方逢辰未第,以“狀元留後舉,榜 眼探先鋒”聯對向他道賀。黃蛻即以“欲與狀元留地位, 先將榜眼破天荒”答之。次科(1250年),方逢辰果中狀元, 因而一時傳為美談。黃蛻學識淵博,著作不留稿,人得其 片紙必珍藏之。舉進士後,初授建昌軍僉判,後升遷為大 理寺卿,所至皆以文學知名。未幾歸老,學者稱為“警齋 先生”。 【探花】: 9、理宗淳祐十年(1250)庚戌科 【省元】:陳應雷,福建安溪人,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庚戌科省元。 循州教授,有文學 【狀元】:方逢辰(1221-1291),原名夢魁,字君錫,號蛟峰,嚴州 淳安郭高坊人,理宗改今名。授幕職,曆典州郡,為司封 郎官兼直舍人院,實錄院檢討官,尋遷秘書少監、起居舍 人,歷任秘閣修撰,,江東提刑,徙江西轉運副使,權兵 部侍郎,後任編修、國史實錄院修撰兼侍讀等職,遷吏部 侍郎。德祐間,曆官荊、湖、四川宣撫司參謀官,累官至 戶部尚書,宋亡,拒不仕元世祖至卒,年七十一。 【榜眼】: 【探花】: 10、理宗寶祐元年(1253)癸丑科 【省元】:丁應奎,字橫溪,又字圭叟,潭州醴陵人,宋理宗寶祐元年 (1253)癸丑科省元。治春秋,曆官權吏部尚書,禮部尚 書。今仍存其墓於故鄉醴陵市馬戀鄉。 【狀元】: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學名沖,因避諱改名勉,字 述之、成一,號蜚卿、飛卿,又號雪坡,古高安天德鄉 (今江西宜豐縣新莊鎮)靈源村人(福建長樂人)。寶祐 元年(1253)進士及弟,廷對第一,點為狀元。先後授承 事郎,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節度判官、太子舍人,沂靖 王府教授。景定3年(1262),授處州通判,因病未能赴任, 當年謝世,年僅47歲,墓葬豐城燕坑鄒家山。 【榜眼】:文及翁,字時學,號本心,綿州(今四川綿陽)人,徙居吳 興(今浙江湖州)。寶祐元年(1253)進士,為昭慶軍節 度使掌書記。景定三年(1262),以太學錄召試館職,除 秘書省正字,曆校書郎、秘書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咸 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國子司業,為 禮部郎官兼學士院權直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 年末,以直華文閣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資政殿學士、簽 書樞密院事。元兵將至,棄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 【探花】: 11、理宗寶祐四年(1256)丙辰科 【省元】:彭方迥(1226~?),字仲至,又字中至,號止所,吉州吉 水人,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丙辰科省元。 【狀元】: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吉州廬陵今吉安 市)人。南宋寶佑四年進士第一,任寧海節度判官。咸淳 十年,因譏諷丞相賈似道,被貶為贛州知州。德祐二年被 委為臨安知府,不久封為右丞相,派往元營談判。談判中 與元相伯顏抗爭,被元方拘留,在押送元大都的路上逃脫。 幾經艱辛,到達福州,仍任右丞相,後改授樞密使,統都 諸路軍馬。祥興元年,加封少保信國公,拜右丞相。1282 年壬午歲十二月九日,在大都柴市口慷慨就義,時年四十 七歲。 【榜眼】:陳賞,小名岳孫,字景申,福州懷安人,宋理宗寶祐四年 (1256)丙辰科殿試榜眼,曆官僉判,特恩賜“狀元及 第”。見(三山志)。 【探花】: 12、理宗開慶元年(1259)己申科 【省元】:李雷奮,江西都昌人,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己申科省元, 知处州,知鄂州,殿讲。 【狀元】:周震炎(1231~?),字名光,太平當塗(今屬安徽)人, 周震炎相貌英俊,應試時正值理宗為公主物色駙馬。考官 丁大全為謅媚理宗,欲從新科進士中挑選一人,遂看中周 震炎,並私下告訴試題,使周震炎得中第一,誇耀為太平 狀元。因公主見周震炎年近三十,心中不悅,事遂被廢。 丁大全後因作惡多端被罷官,周震炎亦受牽連,狀元頭銜 被褫奪,降為最末一名,死於貶官途中。 【榜眼】:林公一(1217—1263),字道初,祖先閩人,避亂遷永嘉 (今溫州市區),後遷樂清長林,再遷趙家硐,開慶元年 (1259)登進士第。廷對時本第一,時理宗欲將公主嫁給新 科狀元,奸相丁大全換周震炎為榜首,林公一被置第二。 初授文林郎,興國軍判官,改授信州觀察推官。在職三年, 詔除宗正學諭,不幸以疾卒於官,墓在今柳市鎮南沙嶴 南山。 【探花】: 13、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 【省元】:李,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省元。 【狀元】:方山京(1215-1265),字子高,號硯庵,紹興府(今浙江 紹興)人,一說慶元府慈溪(寧波)人,授承事郎,簽書 平江軍(今蘇州市)節度判官,吉安州通判,主管建昌軍 仙教觀,升秘書省正字兼靖惠王府教授,再升校書兼莊文 府教授。不久病卒,時年51歲,葬上虞之彭山。 【榜眼】:陳宜中(1234-1282),字與權,浙江永嘉人,景定三年榮 登進士第二名(即榜眼),至南宋末,官至左丞相兼樞密 使,都督諸路兵,但多次私逃,死於異國他鄉。 【探花】:
1、度宗咸淳元年(1265)乙丑科 【省元狀元】:阮登炳(1219—1300),小名儀孫,字顯之,號石坡,菊存 居士,寧德漳灣人,中狀元後,授紹興府簽判,以簽書鎮東 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兼福王府教授,遷秘書省正字,再遷秘書 郎。宋亡,回鄉養病,卒于江蘇吳縣,享年八十二歲。 【榜眼】: 【探花】: 李邦聚 咸淳二年会元?,官至翰林学士。 2、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 【省元】:胡躍龍,湖南永州零陵人,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禮部試第一 【狀元】:陳文龍(1232—1277),初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中第日, 御笔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号德云、洞真。原籍莆田,随父 迁长乐后山(另福州興化人)。宋丞相陈俊卿之后,咸淳五 年廷對第一,由鎮東軍節度判官、曆崇政殿說書、秘書省校 書郎。數年,拜監察禦史,累遷參知政事。後被降將執,脅 之,文龍指其腹曰:“此皆節義文章也,可相逼邪?”強 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龍去興化即不食,至杭餓 死,赠太师,谥“忠肃”,赐庙号“昭忠”。其母系福州尼 寺中,病甚,無醫藥,左右視之泣下。母曰:“吾與吾兒同 死,又何恨哉?”亦死。眾歎曰:“有斯母,宜有是兒。” 為收葬之。 【榜眼】:羅惠孺,字士明,江西永豐人。宋淳祐癸卯年舉神童,,咸淳 四年(1268)戊辰科進士第二,任武昌節度推官,後以軍功 判福建。 【探花】: 宋咸淳七年(1268)戊辰會試第一黃始然莆田? 3、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 【省元】:劉夢薦,江西安福人,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禮部試第一。 【狀元】:張鎮孫,字鼎卿,號粵溪,廣州南海(番禺)通泰裏(人民 南狀元坊)人,一說南海熹湧(今順德倫教熹湧)人,卒 于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狀 元,授秘書省正字,進秘書省校書郎,遷婺州通判,升龍 圖閣待制、廣東制置使兼經略按撫,兵敗被俘,未出廣而 死。 【榜眼】:杜文甫,字實翁,號南峰山民,浙江臨海人。師事王玨,登 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榜眼。 【探花】:沈佺(1250-1271),又名傑,字超凡,松陽人。沈佺是宋徽宗 朝狀元沈晦的第七代孫,沈元生之子,年22歲登咸淳七年 (1271)辛未科探花。由於進京赴考,得了傷寒,回家一病 不起,不久病故。 4、度宗咸淳十年(1274)甲戌科4 【省元】:李大同,咸淳十年(1274)甲戌科禮部試第一。 【狀元】:王龍澤,宋朝最後一個狀元。王龍澤(1246—1294),字極翁, 一字潛淵,號靜山,宋末婺州府義烏縣赤岸(今義烏市赤岸 鎮青口村)人,是義烏歷史上惟一的一位狀元。29歲中狀元 後。官授承事郎簽書、昭慶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德祐二年 (1276),元軍進攻臨安(今杭州),王龍澤退隱。十多年後, 於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前宋朝丞相留夢炎推薦,忽必 烈特委之以江南行台監察禦史之職,並差人備馬親去青口村 相請,如是近十次。王龍澤感于元太祖之真誠,遂出山為 官,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王龍澤卒。 【榜眼】:路萬里。宋朝最後一個榜眼,曾任節度推官。當時京城流傳 民謠:“龍在澤,飛不得;路萬里,行不得;幼而黃,醫 不得。”其中的“龍在澤”指本科狀元王龍澤,“路萬里” 榜眼路萬里;“幼而黃”指探花胡幼黃。這首民謠形象說 明大宋王朝已自顧不暇、無力回天。 【探花】:胡幼黃。字成玉,江西永新縣人,授節度推官,受官未及赴 任,宋朝已被元朝所滅。後來,他退隱山林,拒不仕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