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代選官制度簡表

 鸢手 2010-04-27

歷代選官制度簡表


http://www. 作者:中國書畫家網

 

選官制度

朝代

名稱等次

程序

舉行時間

科目內容

任用

利弊得失

西漢

孝廉

歲舉

每年一次

舉孝、察廉

孝廉多在郎署供職,再遷為尚書、侍禦史、侍中、中郎將等官;在地方則為令、長、丞,再遷為太守、刺史。秀才(茂材)多為地方縣令。賢良方正依對策情況,在地方任守相,在中央可博士、大夫、列卿。

選舉了大批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但為大官僚把持,形成門生故吏集團。

秀才

詔舉

不定期舉行

策問當時重大政治、經濟問題。

賢良方正
(賢良文學)

東漢

孝廉

歲舉

每年一次

舉孝、察廉。

茂材(秀才)

賢良方正

詔舉

不定期

 

魏晉
南北朝

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

郡中正品評郡內士子,定九品,呈送州。州中正審核士子評定,送吏部待用。

中正品第每三年品評更定一次。

品評士人依據其家世資歷和士人的行能。

依據品第授官。品高則官高,品第則官低。

初,由於政府堅持賢有識鑒標準,中正官能認真品評人物,起到積極的選舉人才的作用,但最終形成重家世、輕才德的風氣,使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形成門閥政治。

 

 

 

 

 

 

 

 

 

 

 

 

隋、唐

常舉

舉人(頭名解元)

國子監試

每年春天

明經科試儒家經學;進士科試詩、賦和時務策。

舉人可以參加試官,後可轉正,任州縣正職官或授教職。

 

府試州試

每年秋天

進士(頭名狀元,分甲第和乙第)

省試、殿試(武則天始)

每年正月

進士經過銓選任官,始以秀才科為貴,後代以進士科。按甲第、乙第授官。

制舉

舉人

薦舉

時間不定

以試策為主,重在政治見識,輔以文學。

高等由中書、門下直接授官,次等給予出身,等待銓選。

頭名敕頭

 

五代





常舉

舉人(頭名解元)

國子監試、府試、州試

每年秋季

經學、文學並重。理學在經學中開始佔主導地位。

任府、州官或任教職。

科舉制打破門第觀念,在較廣的範圍內,依據國家需要選拔各地的優秀人才;但在封建專制統治下,它越來越禁錮著人們的思想。

頭名省元,亦名會元

省試(金稱會試)

解送試後第二年正月或二月

進士(頭名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殿試

省試後,一般在三月

詩、賦制策。

進士及第直接授官。

制舉

舉人

薦舉

時間不定

以制策為主,兼以經義。

士人授官;官吏升遷。

頭名敕頭

廷試

舉人(頭名解元)

鄉試

每年秋天

試經義和制策

考中進士有作官資格,蒙古人授六品官;色目人授七品官;漢人授官從七品。

 

貢生(頭名會元)

會試

鄉試的第二年二月

進士(頭名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殿試

會試的次月

秀才(頭名案首)

縣試、府試、院試

每年一次

以四書五經為主,試經義制策,定以八股文。

國子監生經特許任低級官員。

舉人(頭名解元)

鄉試

子、卯、午、酉年秋天

貢生、舉人或授以小京職或授府佐及州、縣正職官,或就教職。貢士官職略高。

貢生(頭名會元)

會試

鄉試的次年春天

進士,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頭名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為傳臚。

殿試

會試的次月

試四書五經及時務策。

一甲狀元例授翰林院修撰;探花、榜眼授編修。二、三甲授禦史、給事中、縣令等官(正七品))。

明清時期以八股取士,科舉制弊端更多,最後不得不廢科舉興學校。

常科

秀才(頭名案首)

縣試
府試
院試

每年一次

以四書五經為主。

秀才無資格授官

舉人(頭名解元)

鄉試

子、卯、午、酉年秋天

舉人、貢士做知縣或教官,考取學校教職後亦可議敘官職

貢生(頭名會元)

會試

鄉試的次年春天

進士(分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頭名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為傳臚。

殿試

會試的次月

試四書五經及時務策。

一甲授翰林院庶吉士;二、三甲授禦史或縣令等官(正七品)。

特科

博學鴻儒、孝廉方正、經濟特科

殿試

不定期舉行

試以時務,經濟策略等。

授予翰林院官職

 

注:本表以朝代為序,列出各朝代主要選官制度,輔助性選官方式沒有列出,其中由察舉制衍生的薦舉貫穿各朝代;從唐代始在常科中又設武舉,大致倣文官制度實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