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港语之难,难于上青天。朴实山东汉子康总第一次去香港,就被卖菜阿婆绕得晕头转向,止不住抱怨港语的「鸟语花香」,别说康总一人,更有甚者,年轻时到香港,一辈子没学会港语。 港语的确难学。其以清代广府话为基础,夹杂英语,表达高效干练;近30年,伴随日韩及宝岛台湾文化此消彼长,舶来词迅速融入其中,变化多端。 放眼华语世界,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比香港话更嬗变有趣,不了解些许,别说在KTV吼陈奕迅不自信,更不可能了解这座全球闻名的东方之珠。 身为朝阳区粤语爱好者,小田来跟各位讲(gang)讲(gang)香港话皮毛,了解下这门妙不可言的语言。 多数北方人也许不知道,港语之难学,港人自己也认。 香港本地人构成本身复杂。历史上,珠三角土著、潮汕、东南亚移民、民国江浙政商后人...共同构成今日香港人,港语也随之变幻。80年代,随着港岛经济起飞,电视摆入巷弄,港剧走向通俗普及化,所谓正宗港语才基本定型。 就算港人,也有不少人说不准港语。曾有潮汕大妈在茶餐厅里推车叫卖,询问「要虾饺?」发音不对,说成了「要嗨搞?」,油腻男人和港式腐女八婆一听,乐在其中不能自已,非常咸湿。 刚退休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出身潮汕,说话同样带着浓厚口音,奈何大佬为人处世之高难望其项背,口音也无人在意。 尽管误会不鲜见,但港语说不准并非丢脸之事,只要带着善意,一口怪味港语同样能拉进和香港同胞的距离。 港仔Micheal真诚地告诉我,不少香港男孩对「北方」(广东以北)姑娘自带喜爱。她们不但身材皮肤好过瘦小的香港女孩,一口不地道的港语更惹人爱。 「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春娇与志明里,余文乐放着北方佳丽杨幂不要,跑去要嘴贱身材又差的杨千嬅,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 聊完背景,接着进入实战。粤语最难在发音,初学几乎不可能掌握,关键在于下来多练。不过,了解一些常用语,行走江湖有益无害 注:下文中,香港话读法以字母标注,声调以数字体现。
日常香港话使用中,「唔该」出现频率最高。挤地铁让他人借过、别人跟你指路...一切可能给别人添麻烦时,皆可用「唔该」。「唔(m4)」字发音闭口,「该(goi1)」注意不要发成gai,也可说:「唔该哂(saai3)」。
粤语和普通话同文同种,故问候除了「你好(nei5 hou3)」,还有「食咗饭咩?」。「食(sik6 )」的用法很古典,意思和口语的「吃」相同。「咗(zo2)」字在香港话乃至粤语中很常见,指「了」。
另一常用香港话是「埋单」,发音同普通话类似。此外还可以说「找数(zauu2 sou3)」,「几钱(gei2 zin2)」听起来像「给钱」。多人误以为对方给你钱,其实是相反之意。 由于香港话混合清代广东话,「钱」既「银」,「几银(gei2 ngan2)」亦是付钱买单之意,「银(ngan2)」发音略微像「馕」。
「点解」一词很多人听过,连跑香港读一年硕士的北方姑娘也偶尔冒出一句。「点」意思是「怎么」,故「点解」是对一件事的深究追问。香港话还有一句「你想点(nei5 soeng2 dim2 )」,意思就是「你想怎样」,古惑仔放狠话专用。 发音时,「点(dim2)」发音有去声,需要闭口。很多南方方言都有去声,掌握这一技能无疑显得很高级。
正如山东人谁都叫「老师」,香港人谁都叫「老细(lou5 sai3)」,你别说,发音还挺像。二战时香港曾沦为日本占领,日语中「户主」即「世带主」,被香港话吸收为「老世」,进而变成「老细(lou5 sai3)」。
在商业文化繁荣的香港,老板娘要站出来管生意做事,也被称为「事头婆(si6 taw4 po4)」。
提起吃,香港话中的学问可太多。相对常用的便是「行街(haang4 gaai1)」,「行街」也指逛街,香港话变化很快,一词多意很常见。使用中能简则简,比如叉烧鸡蛋饭也被称为:「叉蛋饭(caa5 daan6 faan6)」。 关于「行街(haang4 gaai1)」,你可能常听茶餐厅老板娘高喊:「行街走青(zau2 cing1)」,意思是:外卖不要葱。「青」既「葱」,说法有点像古文,非常有趣。 香港话中有趣细节还有很多。从语言便可管窥这座城市的特别。 它既古典,300多年前袁崇焕指挥辽东明军对抗努尔哈赤时,一句「丢你妈,顶硬上」,放今天丝毫不违和;亦嬗变,香港朋友Micheal离港一年再回去就得跟老乡们重新学学。 如果说普通话带来便利,那么香港话则描绘出东方之珠的百年跌宕与市井烟火味道,细细咂摸,悠长美妙。 最后,各位观众老爷学香港话乃至粤语时,遇到什么笑破肚皮的尴尬故事,不妨留言聊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