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享学堂】赵幼斌老师讲解杨氏太极刀01:太极刀的特点及基本刀法

 黄勇ue001vjazg 2018-03-23

源流特点



杨氏太极刀和太极剑一样,是由太极拳发展而来的,具有太极拳练习的一般特点和要求。但是,太极刀和太极剑也有区别,“剑重轻灵,刀求稳重”,“刀如猛虎,剑似飞凤”,“刀走黑,剑走青”(即刚猛与轻灵之别)等说法。太极刀较为威武,而太极剑更显潇洒,在手法和运用方面也有区别。如运剑要远,用刀要近;行剑如龙,刀要缠身。而刀法的“缠头过脑”为其突出特点,攻防兼备,出手即发,配合腰力,能使手臂劲力倍增。

和太极剑一样,太极刀可作为健身和陶冶性格的手段,其技击威力较强,在冷兵器时代,刀的运用比剑广泛,故而为习武之重要器械。


太极刀的形状、尺寸、选材、制作,都有一定要求。就形状和材质而言,有实用刀和练习刀两类。“实用刀”,即古代战场使用及练武之人防身自卫的刀。其一般形制,一侧是锋利的刀口,一侧是厚实的刀背,刀身较窄长,贯穿力强,不易折断。刀面近背处,还有从护手附近向前延伸的一条长槽,称“刀槽”或“血槽”。此刀不仅适用于步兵格斗,更适合于骑兵的冲杀,骑兵专用者即称为“马刀”,也有点像日本战刀,而日本的战刀,就是以我国唐代钢刀为祖型的。


实用刀必须是钢制的,而且要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由于刀尖厚,发力时刀尖不抖动。刀柄的端部,有的带有一个圆形或扁圆的环,称为“环首刀”,也有无环刀,端部呈马蹄形。刀的护手,多为椭圆盘形,故称刀盘,也有其它形状的。

     

       杨家过去所用太极刀,都是环首的实用刀,特别是护手,定制S形(又称如意形),下部向后弯曲,保护手指;上部向前弯曲,可挡住对方刀刃并施以弯折之力。另外刀在鞘时,左手拇指可按住护手比较得劲,刀出鞘时姆指前顶护手出刀方便。

“练习刀”,即用于学习、表演或健身的刀,木制、钢质均可。其形制,可以和实用刀一样,但是为了增强观赏效果,现多用刀身较宽而扁薄轻巧的刚制表演刀,弹性好,挥舞发力时刀尖可抖动有声,闪光悦目。用于格斗,则显软薄。


太极刀各部位名称,见下图。其中,护手亦称“刀盘”“刀格”,刀端亦称“刀首”,有环者亦称“刀环”。端部装饰物一般为彩绸,成为“抹头”,亦称“刀袍”。其它刀各部位的名称与此类似。

       太极刀基本刀法:


太极刀亦称“十三刀”,是以十三刀法命名,或者说杨氏太极刀的套路用十三句歌诀贯穿,其意都是符合八卦五行之数,或说是对刀法的高度概括。对于刀法的叙述,各家说法不一,但都包括了刀法共同的基本内容,也体现各家对运用刀法的不同感悟,同时也突显出各自刀法的特点。对于这些,这里不做更多对比叙述,仅对本书出现的刀法罗列如后:截、扎、抹、刺、推、托、架、滑、勒、割、劈、撩、带、过(云)、缠、挂、抽、砍、格、按、裹、切、斩、剁、扫、拦、挑、崩、斫等。


刀法虽然繁多,但按其功用分包括攻击性和防御性两大类,如攻击性刀法有:扎、抹、刺、推、割、劈、撩、砍、斩、剁、扫、挑、崩、斫等;防御性刀法有:截、托、架、滑、勒、带、过(云)、缠、挂、抽、格、按、裹、切、拦等。其中有些刀法虽然用字不同,但其意相近,功用相近,动作也相近。比如“劈、砍、剁、斫”,其劲力和功用相近,又如“刺与扎”、“托与架”、“缠与裹”、“滑与勒”、“按与切”等刀法相近。这样合并同类项,取其有代表性的字组成十三刀法,也就包括了更多刀法含意在里面了。本书取以下十三个字,供习者参考:、撩、扫、斩、、剁、、滑、、挂、崩。下面具体讲解几种刀法:

      

       1.劈刀:右手以正手握刀法,由上向下劈之体前或体侧,力达刀刃前端。如《左顾右盼两分张》动作中的“回身劈”,《披身斜挂鸳鸯脚》的“力劈华山”等。劈刀时注意沉肩坠肘,肘腕联动,力猛而不拙。

      

       2.刺刀:刺同扎,刀尖朝前,由后向前伸臂直刺,劲力通透,力达刀尖。刀法有立刺(刀刃朝下)、平刺(刀刃朝左)、斜刺(刀刃斜朝上或斜朝下)、旋刺(刺时加臂内旋,如《风卷荷花叶内藏》动作中的“仙人指路”)等;随刺出方位不同,有上刺(如喉部),平刺(如胸部),下刺(如膝部)等。刺或扎刀时注意臂要伸直,但不僵,力透而富于弹性。


  3.撩刀:右手持刀臂外旋,由下从体右侧向前上撩,刀刃朝上,刀尖朝前,力达刀刃前段,此为正撩刀法,如《左顾右盼两分张》动作中的“海底捞月”。还有反撩等刀法,如《白鹤展翅五行掌》动作中的“扇通背”。撩刀时注意肩背要松活,肘尖要坠,小臂要扬,以腰领臂,以腕领刀,运刀过程腕松指活,将到位时沉腕攥指以满把握刀增加劲力。


       4.扫刀:手心朝下从左向右、或手心朝上从右向左,使刀身平刀尖朝前下,力达刀尖横扫为扫刀。扫刀高不过膝,低至踝骨,如《卞和携石凤还巢》动作中的“飞凤还巢”。扫刀时以腰领劲,肘带臂展腕活,使劲力达刀前段直至刀尖。


       5.斩刀:右手持刀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着力点多在刀刃中段以横劲向对方腰以上部位挥刀为斩。如《卞和携石凤还巢》动作中的“伏虎式”。 斩刀力雄,应以满把握刀,腕力臂力必与腰腿劲力贯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