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水仓 | 拍卖】高级审美:高古造像的气韵——香港保利:芬氲凝熠

 无为zy7ny7trqk 2018-03-23



在纽约初春的一场暴风雪中,亚洲艺术周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讲座、展览、拍卖……盛宴此起彼伏。

而就在观众们沉浸其中,纷纷摩拳擦掌之时,让我们将目光从纽约的暴风雪,望向温暖的维多利亚海港——香港保利的新一轮拍卖,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作为中国拍行的中流砥柱,保利早就将其艺术版图扩展到了中国南边到“东方之珠”。

四月,香港这个日渐崛起的第二大全球艺术品中心,又将掀起新一轮的艺术盛会。

东方之珠——香港 via:网络

当然,从此次纽约艺术周看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日趋成熟,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成熟的藏家,都将目光延伸向更早期的艺术作品。

高古艺术绝不是轻轻巧巧的小情小调,其独特而纯粹的审美,以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文明火把高举至今的社会,依然绽放光芒。

事实上,对于高古艺术的欣赏,同样有着要求与门槛——尽管艺术的趣味在于“横看成岭侧成峰”,但无论如何,对于早期艺术作品的理解,俨然需要一定的审美高度,与相当的文化底蕴。


令人惊喜的是,今年保利的拍场,为这些绝美艺术品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场所。作为中国拍卖的领军公司,保利将目光打破既有的拍卖领域的“界定”,而延伸到各式早期的宗教艺术作品,似乎更肩负着对于整个市场审美的带动与引领。

佛教的艺术创作,除去建筑、供器……,对于神祗平面的绘画立体的雕塑是主要的两大类。香港保利此次「芬氲凝熠:玫茵堂暨私人珍藏中国艺术专场」的宋/金时期沥粉彩绘仙人朝奉图壁画,和金/元时期木雕菩萨立像这两件不同维度旷世佳作,都在千帆过尽的时光中静坐,呈现出早期作品所有的大气和韵味。



宋/金 沥粉彩绘仙人朝奉图壁画

晨钟暮鼓,浮生若梦。

壁画作为中国的传统绘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有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两部分,这幅壁画便属寺观壁画。寺观壁画这种绘画形式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兴于汉晋而盛于唐宋,是中国绚丽多彩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敦煌莫高窟壁画《仙人朝奉图》 via:网络

保利这幅是沥粉彩绘仙人朝奉图壁画,仙人朝奉图的题材早至唐代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当然,从其形式与内容而言,应为一个宏大佛教礼佛场景的一个部分。就画面中的三位菩萨而言,无论服饰还是其体裁,都显示出作品来自于寺庙壁画。


画面中,三位女性菩萨手中各持圣物行走于绿荫之下,中间菩萨左手拈花枝,右手拈透明薄纱宫扇,发饰华丽;左侧菩萨回首相顾,双手捧竹编花篮;右侧菩萨紧随其后,左手持戒。

宋代李公麟(传)《维摩演教图》 via:网络

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写实与随性在画面中达到了一种神奇的平衡,这一点,与流传至今的宋代李公麟(传)《维摩演教图》中菩萨画像布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绘成于墙面的壁画,相较纸质作品更强调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一点画家通过大线条,与浓墨重彩的有机结合得以表达。因为眼前画中的菩萨尽管肌体华腴丰满、吴带当风飘举、花冠华丽……色彩却鲜明而浓郁。


可以想见,千百年前的艺术家以梦为马,一双手在墙上挥洒出的绚丽烂漫的色彩,快意流畅的线条粗中有细、老练遒劲的落笔使得画面浑厚而灵动,这些无不相得益彰地舒展出人物的飘逸洒脱。从此,原本苍茫的墙面,点石成金般地留下来骄傲不灭的文明。

就本件壁画的整体布局而言,从三位菩萨的布局及色彩搭配,不禁让人联想到卢芹斋早年售予欧美各大博物馆的五代慈胜寺壁画。

五代慈胜寺《菩萨焚香图》壁画 现藏于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通过保利专家的比对,发现这其中最为接近的,当为上图所示的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所藏《菩萨焚香图》。从图中可见,两件作品从用色、人物体态、面部的神情,包括阴影部分的渲染……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观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画面中的菩萨像被塑造成一个面孔丰颐圆润,束发成绺、遍身璎珞、锦巾斜披……北宋/金代时期的仕女形象。这样的刻画,与西方世界的古典油画中的圣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我们看到的菩萨既是神性的,又有着世俗化的亲和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特点也影响到了韩国及日本造像。

2015年12月3日香港苏富比 宋/金彩绘菩萨像

此外,流通于市场的同类作品中,2015年12月3日香港苏富比拍出的宋/金彩绘菩萨像,面部特点与本件作品相似,极有可能是出自同一庙宇的壁画。

另一方面,就此幅壁画的断代而言,保利专家团队给出这样的判断根据——

“三位菩萨缨烙绕身、锦巾斜披、腕戴双环,帔带于双肩的打结,这些都是典型金代菩萨装饰,在同时期的木雕造像上随处可见。


菩萨身着花叶形大翻袖式衣袍也在同时期的雕塑及绘画上常见,例如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张思恭《水星神图》中所绘的水星神衣袖即是如此,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所藏的元代佚名《朝元图》中的菩萨衣袖亦是如此,但都不如本件壁画之夸张飘逸。”


此外,法国知名藏家Galerie Jacques Barrere 2017年的展览图录《ART D’EXTREME ORIENT》中,封面元代仕女壁画同样与本件作品风格相似——两位仕女置身于庭院之中,姿态各异,诸多细节与本件作品类似,应当为同时代或稍晚时期的作品,在年份断代上同样可作参考。


市场表现状况来说,与本件作品相似,流入市场的还有如图中所示的佳士得纽约2015年3月20日推出的安思远专场中,元/明神仙壁画以296.5万美元成交。就两件作品而言,可见得先后传承,不同之处安思远所藏壁画人物身材纤瘦,布局留白较多,更为接近后世永乐宫壁画风格。


佛教在金代的时候颇为盛行,除继承了北宋佛教之外,同样融合了大量的世俗审美,加之皇室的崇信推广,寺庙建筑上的雕塑、壁画仍具有相当规模,但是保存至今保存完整的却不多了。通过搜寻中国内陆市场流通的资料,并未见有与本件拍品相同的寺观壁画。


另外,这件作品来源清晰,1995年出自古董商John Eskenazi Ltd,此后几经易主,辗转于欧洲、亚洲私人藏家手中,今日得以在香港保利拍场在再现,亦是幸甚至哉。



金-元(12至13世纪) 菩萨立像

「无宋木,不成馆」

这一件霍明志旧藏,并多次出版著录的木雕彩绘菩萨立像再度问世,得见便是很大的福报。

事实上近百年来,这件作品的历代拥有者,从霍明志到Eskenazi,再到十面灵璧山居,都是业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霍明志

那么,让我们先从民国时期享誉国际的霍明志、以及他的「达古斋」说起。这个20世纪初著名的古董商、收藏家,有着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与文化底蕴。由此,他经手的藏品多出处显赫,同时现多藏于欧美著名博物馆。

在20世纪上半叶,霍明志在法国巴黎举行高古木雕佛像展览会,影响深远。1930年,他将一生经眼的各类古董珍玩记录在《达古斋古证录》一书。这本书现在已是古董考证的历史专著。


《达古斋古证录》

而眼前这件木佛便收录于此书。

这尊木雕观音造像立姿,体量巨大,高142公分,是金元时期雕塑艺术作品中难得的瑰宝。观音跣足而立于莲座上,左臂下垂,右臂抬起,小臂残缺。面容饱满,五官清晰,双唇微启,眼施黛色,神态庄严。

观音头戴高冠,上原有化佛阿弥陀佛坐像,现已佚失。长辫紧束,沿肩自然顺落及体侧。帔帛复盖肩背,刀法洗炼,可见丝绸飘逸的质感。透过帔帛,可见其胸腹健壮饱满。


腰间束宽带,腰带于腹部绑成松结。雕像表面依然有施金留存,天衣、璎珞、裙裾……多处可见贴金色,以及绿、红、黑色残彩。


值得一提的是,经由保利专家的解读,我们可知——

“这尊大师之作的木雕观音由一整棵木材圆雕而成,双臂为分雕后接。整体面貌英俊而英朗,其发高束,隐于宝冠后面,生动而翘起的衣边一改早期佛造像的简洁与抽象,镶嵌的眼珠更说明雕制的繁复与细致。相较于唐代造像肌肉塑造的夸张,辽、金时期的造像的肌肉隆起度更为适中,面相及表情脱离了唐代神格化的塑造,而更显人间趣味。”


对于这件木雕观音的产地,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的一例菩萨立像可以给出一定的参考信息。

我们从图中可见,安大略博物馆这尊造像身覆厚彩,腰间与本件木雕观音相同,佩戴着由木雕模仿玉或金牌组成的饰带。在博物馆的这尊造像的装藏盖板背面,24字墨书题记“…明昌六年南步况村口行者请到……平阳府洪洞县贾颜记笔”,明确指出造像正是金章宗时期的1195年,原供奉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境内某座寺庙。由此,或可推测保利本件立像制作地区为山西地区作品。

那么,宋元木雕造像艺术的市场表现究竟如何?对此,保利的专家团队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2012年12月19日由Eskenazi购买的元代木雕观音坐像取得了超过九百万欧元的成交额,跻身2012年全年中国艺术品成交前十位,并为当年佛造像类最高价成交拍品。此件作品不久即出现在Eskenazi伦敦2015年的雕塑展览之中(图5)。


2016年巴黎佳士得再次呈现了一件极为精彩的宋代木雕观音坐像,为法国著名鞋履设计师Roger Vivier先生旧藏,成交价超过500万欧元,亦成为2016年全年佛造像成交榜第八位(图6)。

同时期,尺寸略小、坐姿的宋金造像也逐渐被藏家所重视,2015年纽约佳士得推出的轰动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安思远遗珍专场中即有一件89.5公分高的宋金坐姿木雕,一直置于安思远的纽约宅邸之中,最后也以相当于过千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为2015年中国佛像成交价的第四位(图7)。


同年香港佳士得亦推出了一件116.8公分高的同时期坐姿木雕菩萨,与此尊立姿菩萨同出于霍明志的《达古斋古证录》,仅估价就达到了3500万港币(图8)。

016年香港苏富比‘文人玩趣’专场中一件仅67公分高的坐姿宋代木雕菩萨成交价已达668万港币(图10)。


17年在欧洲小拍一件102公分高的宋代木雕自在坐观音爆出了1900万的成交价(图11)。


此外,我们可以见得的是,几乎每一位重量级业者几乎都以合影或举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于木雕造像的重视。


尽管东方雕塑较之中亚、西方更为庄严、内敛。保利香港春拍的本件作品的大气磅礴、加之与周围空间的融汇,却更给人以难以言状的震撼。


时代的演变,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赋予着作品独特的表达语言,作品色彩笔触与刀法线条合一,气韵生动独特,绝对是值得收藏的大师之作。



除去这两件市场翘楚之作,保利香港拍卖精耕细作,从各个时期甄选汇聚了一批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的艺术作品,呈现于众。


东魏 铜鎏金弥勒菩萨坐像

公元534年北魏皇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这件铜鎏金弥勒坐像便是东魏的精彩作品。东魏造像相当程度上延承了北魏造像的艺术风格,但细微之处仍有些许不同。

佛祖以善跏趺坐垂足而坐于台基之上,脚踏莲花,面容安详沉静。从这件作品来看,尽管背光及衣物的刻画手法仍保留着北魏佛像的味道,但整体而言弥勒的表现更加清瘦,衣纹处理也简约。


辽 石雕白衣观音菩萨立像

这件来自伦敦A.J.Speelman旧藏的辽代石雕白衣观音菩萨立像,可以想见将在拍场引起不小的轰动,无论是造像挺拔的姿态,还是沈静内敛气质,都彰显出艺术家非凡的雕刻功力,以及高度的艺术水准。




明洪武 铜鎏金阿弥陀佛立像

这件来自日本新田氏旧藏的阿弥陀佛立像,是罕见的目前存世明确标识为洪武时期造像。

造像袈裟背后刻有铭文「洪武丙子四月吉日,周府造一样四十八尊,以报四恩者」。由此可知,造像铸造于明代洪武二十九年(1396),当时共铸48尊,显然这件作品的出现更加难能可贵。

且作品风格古朴,韵味隽永,整体造型到细部刻画带有明显的唐宋造像遗韵。



保利香港2018年春季拍卖会——

芬氲凝熠:玫茵堂暨私人珍藏中国艺术专场

展览时间:2018年3月27日-4月1日 上午10:00-下午8:00

拍卖时间:2018年04月02日下午1:30

展拍地点:香港君悦酒店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