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祖讲苗族:苗族服饰工艺(二)刺绣工艺

 老刘tdrhg 2018-03-23

刺绣是苗族传统服饰工艺形式之一。刺绣主要是应用于衣服的领襟、袖口、肘部的花纹图案的制作, 添彩于帽子、头巾、背布、围腰以及被肩之上。文献记载苗族服饰时多有“花衣”等文字,即是苗族服饰上包括刺绣在内等服饰工艺的广泛运用。

阿祖讲苗族:苗族服饰工艺(二)刺绣工艺

明弘治年间《贵州图经新志》卷十二载,苗:“服红花衣”。

《黔记》载,苗:“男,首以织花布束发。妇着花衣”、“妇女,服短衫,系双带结于背胸,前刺绣一方,银线饰之。长绲短裙,或长裙数围,而无绔。加布一幅,刺绣垂之,名曰衣尾”。

同治《毕节县志稿》卷二十亦载,苗:“衣裳以花布为之,领袖及裳皆绣五色,或以红緑布为缘”。

过去苗族姑娘喜欢刺绣,七、八岁就开始向奶奶、外婆、妈妈或姐姐学习绣花、挑花,成年女子则随身携带针线, 只要有空随时随地都可飞针走线,故个个是绣花能手。

阿祖讲苗族:苗族服饰工艺(二)刺绣工艺

过去,苗族服饰的传统工艺是代代相承的,苗族姑娘很少有人读书,即便有的上学读书,也不把小学读完就辍学回家,忙于去制作嫁妆了。但现在苗族姑娘要接受现代学校教育,她们不像长辈那样热爱并欣赏苗族传统服饰,更不能像长辈那样自童年起就耐心学习挑花刺绣。即使还有一部分苗族姑娘不上学,但却要外出打工,因此会绣花的姑娘已经不多见了。据调查,在台江、雷山等县,35岁以下的妇女有50%以上不会系统的挑花和刺绣。可见目前掌握苗族传统刺绣技艺的人数在减少。

刺绣有织花、绉绣、辫绣、抽纱、散绣、平绣、锁绣、打子绣、破丝绣等多种类型,这些刺绣工艺精细,绣出来的图案有丰富的艺术感。其中尤以破丝绣最为精美,贵州施洞地区的破丝绣能把一根彩色丝线破成8-16根,能绣出渐变色和复色效果,是技术性很强的工艺,同时它也最为复杂费时。但目前能熟练掌握这一刺绣方法的人寥寥无几,40岁以下的人基本没有破丝绣的经验。

阿祖讲苗族:苗族服饰工艺(二)刺绣工艺

在过去,几何图形和变形物都是心想手绣,反面绣,正面看,现在妇女则事先手工在布上画好图案,再绣好镶在服装上,甚至还有直接从市场上买来已印好图案的白布,按图案配色彩刺绣即可。在剑河县稿午寨的中青年妇女中,能在白布上自己绘制图案再绣的人,已屈指可数,而在白布上信手绣出精美图案的人,再也找不到了。台江县施洞镇芳寨苗族刺绣在1985年前后已作为商品在艺术品市场上流通,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市场意识的觉醒,现在在芳寨很多没有外出打工的妇女都在做刺绣商品,但其工艺非常粗糙,据她们自己说,除了要多挣钱,就是没有心思静下心来刺绣,因为一天到晚吸引人的东西太多。

以前,苗族刺绣纹样都严格恪守世代相传的标准,然而,近年来苗族刺绣的图案和纹样在现代潮流中已趋于世俗化,特别是旅游业发达地区,刺绣已成为了人们单纯牟取利润的商品,其图案和纹样不再体现苗族人民的文化意识形态, 一些诸如自行车、汽车一类的现代器物图案造型也开始出现在服饰上。

阿祖讲苗族:苗族服饰工艺(二)刺绣工艺

现在,当中年苗族妇女拿起祖上留下的传统服饰,也不得不感慨祖先刺绣工艺的精美和手艺的灵巧。具有精湛手艺的一代人渐渐老去,新的一代人对工艺完全陌生,以致后继无人。如果苗族传统服饰不发生复兴,那么随着老一辈妇女们的故去,苗族服饰文化的制作工艺也将随之消失。

正如苗族村民所说:“挑花绣朵,50年代,人人都会;70年代,中年人会;90年代,老年人会。”可见目前掌握苗族传统服饰刺绣工艺的精细程度也在减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