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伤寒100天《伤寒论》42~44

 再现红尘111 2018-03-23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伤寒100天《伤寒论》42~44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伤寒100天《伤寒论》42~44

阅读时间:2分钟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2)

解析:本条承上条,补充小青龙汤证的主证及药后寒去欲解的转机。

“小青龙汤主之”应接于“发热不渴”之后,此属倒装句法。“伤寒,心下有水气”与上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之意同,同时也讲了本证的病机。上条所述主证为干呕,发热而咳,本条补述咳而微喘,这正是外寒内饮小青龙汤的适应证。上条或见证中有口渴一证,是因水气不化,津液不滋所致,可在原方中去半夏加花粉治之。本条服用小青龙汤后而见渴者,乃是药后寒饮之邪已去,胃阳之气渐复,里气温,水气散的征象,故此仲景说:“此寒去欲解也。”此之虽渴,但不甚,可不治自愈,少少与饮水即可。若饮水太多,则有郁遏胃阳,导致水印复聚之患。

研读经典丨坚持背诵伤寒100天《伤寒论》42~44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43)

解析:本条论述太阳表不解,兼有邪陷致喘的证治。

太阳病,只要外证尚在,虽有大便不利之证,也不可先下,而应先解表,表解才可泻下攻里。此即所谓“汗宜早,下宜迟”。若表证犹在而误下,则易伤里气,使表邪乘虚内陷。本条误下之后,只见微喘,说明在表之邪稍稍入里, 影响肺气不利而逆于上。但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还在于表,即所谓“表未解”,故其治仍以解肌发表为主,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因下后正气受伤,故不可用麻黄汤峻汗。在临床上,风寒外感兼以轻喘,脉浮有汗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亦每获良效。前述“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一条,讲的是新感诱发宿喘,用本方主要不在于治喘而是治中风兼以照顾宿疾,为急则治标之法,故曰:“佳”。本条为新感表不解,邪陷致喘,是桂枝汤证的兼证,用本方意在发散表邪,宣降肺气,表里兼顾则诸证尽愈,故不曰“佳”,而曰“主之”。

临床治喘,寒饮射肺者用小青龙汤,肺热作喘者用麻杏石甘汤,均大有人在。唯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喘者却比较少见,而且本方也很少被人重视。其实对风寒外感,汗出而喘者,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均非所宜,只有本方较为好用。蒲辅周先生医案中用本方治喘的记载,是深得此方要领的。本方治喘,以证见脉浮缓、有汗者为准,故在桂枝汤中加厚朴、杏仁。叶天士只加杏仁而不加厚朴,然其效亦佳。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4)

解析

本条论述太阳病脉见浮弱者,治宜桂枝汤。

本条应与第38条所云:“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合看。38条之太阳病,脉但浮,实指见浮紧之脉,其证应属伤寒表实,治宜麻黄汤。本条之 太阳病,脉非浮紧而见浮弱。弱者,缓弱之象,凭脉辨证应考虑是中风表虚证,治宜桂枝汤。

在连续七条论述麻黄汤以及大、小青龙汤等伤寒表实诸证治之后,从本条开始又再次论述桂枝汤证治,实有虚实对比。以深化辨证论治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