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演讲时不会互动、不敢互动?别怕,5个锦囊让你引爆全场!

 好人4nwg2a0cty 2018-03-23


学一招

演讲者在演讲时,如果能让听众参与其中,有很强的代入感,同自己形成台上、台下互动,上下呼应的局面,演讲的气氛一定会十分热烈,效果必定不错,同时也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真正的演讲情境中,许多演讲者因为紧张、经验不足、害怕互动冷场等原因,不敢互动、不会互动,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在演讲中让听众与自己互动起来呢?今天老道就为大家奉上演讲时5个互动锦囊,助你在演讲时与听众进行有效互动,成功调动现场气氛,吸引听众注意力,甚至引爆全场!

01

举手互动

原创|演讲时不会互动、不敢互动?别怕,5个锦囊让你引爆全场!

很多演讲者认为让听众听自己的口令做动作会非常困难,但事实上,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下,做动作比开口说话更容易被人接受,让听众举手比让听众开口更简单,更容易得到听众的配合。

比如,我常常在介绍自己之前做一个小互动:“请不认识我的朋友举手示意一下。”这是一个典型的“调查”小互动,便于了解听众的组成,随时调整自己自我介绍的形式和内容。

举手互动一般用于调查、肯定、表意愿等演讲的语境中。根据不同的听众组成构思不同的内容来让听众举手,说听众想听的,而不是演讲者自己想说的。举手互动之后要与听众有目光交流,先环视一下全场,再说:“谢谢大家配合,请放下。”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人都有“从众心理”,一边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一边又唯恐自己别具一格和别人表现的不一样。所以当演讲者发出“举手”互动的信号时,演讲者自己一定要先把手举起来,因为当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演讲者的身上,尤其是肢体动作表现上,演讲者自己首先把手举起来既是一种思想暗示,又是一种肢体动作引导,就像我们看到别人打哈欠,自己也会不由自主的打起哈欠一样,很容易引起听众的配合。

02

封闭性问题互动

原创|演讲时不会互动、不敢互动?别怕,5个锦囊让你引爆全场!

演讲时提出问题既可以控场引发听众思考,也可以形成互动。听众自己思考过的内容和演讲者直接讲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前者能给听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但互动时演讲者只能问听众简单回答肯定或否定的问题,比如:“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词,最多不超过三个字。因为如果演讲者问的问题是开放性问题,或者答案很长,一则会造成现场混乱,难以控场的局面;二则听众不知道该从何答起,不知道怎么回答造成冷场。

03

让听众重复演讲要点

原创|演讲时不会互动、不敢互动?别怕,5个锦囊让你引爆全场!

当演讲进入一个比较平缓甚至乏味的状态下,演讲者可引导听众重复自己演讲中比较重要的、精炼的内容,比如说重复演讲中的某一个观点或结论。

当讲完一个小节,演讲者不妨带领听众一起做一个回顾和总结,比如说:“刚才我们分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需要注意的是演讲者只做引导,不做阐述,最多说出上半句,引导听众说出下半句,或者下半句中的某一两个词。

04

引导听众开口说话

原创|演讲时不会互动、不敢互动?别怕,5个锦囊让你引爆全场!

听过演讲会的朋友对歌手在演讲会中的互动形式一定不会陌生,每当歌手唱至自己的成名曲,或脍炙人口的歌曲时,到高潮部分都会说:“下面这句我们一起唱好吗?”然后粉丝们就尖叫、嘶吼,场面十分热烈。

那同样,在演讲时这种方法也适用。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都有倾诉、通过语言释放自我的需求,而演讲者要善于给听众提供这样的机会。

例如,演讲者说:“很多人演讲口才不太好,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家,言多(必失),枪打(出头鸟)。”

在上面这段话中,括弧里的内容不用演讲者自己说,听众会直接说出来:“必失”和“出头鸟”,把上半句说完整,下半句留给听众。

需要注意的是,演讲者所说的内容必须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约定俗成的,谚语、俗语、成语等内容,假设演讲者非要搞个性化提出了一个冷门、偏门的互动话题,结果可想而知,一定会造成冷场。

05

一起喊口号

原创|演讲时不会互动、不敢互动?别怕,5个锦囊让你引爆全场!

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团队进行自我激励的时候,经常一边唱一边跳“我真的很不错”这首歌,唱着跳着真的就能进入到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

演讲时,让听众跟着演讲者一起喊一些口号、增强自信、激发精神状态的话,会让听众感觉到释放能量,放松自在,感觉良好,甚至进入亢奋,这样会使演讲的气氛达到最热烈的程度。

以上5个互动锦囊足够你在演讲时应用了,但除了以上5点,仍然要避免:1、不要一登台就互动;2、永远不要问听众无法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不要一登台就互动?

作为演讲者来说,演讲前就已经做了很好的准备,一登台就能够进入演讲者的角色,进入演讲的状态,然而听众却不是这样。当演讲者登台,听众处于一个对演讲者观察、评判、审视的状态,一登台就互动不仅使还没有进入听讲状态的听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还会给听众留下冒失、轻浮等糟糕印象,造成冷场、失去听众信任的结果。

为什么永远不要问听众无法回答的问题?

互动提问一定是简单易答,否则就会造成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疏离感。比如:你给经销商做分享,互动问的问题是微积分,这就给听众留下故弄玄虚,卖弄学问的印象,从而产生反感心里。

互动的最终目的是营造听众的参与感,使听众全身心投入到演讲者的内容中,达到激励人心、传递知识、营销宣传等演讲效果。但具体的方法要因时因事而异,随机应变,活学活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