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萨科齐与卡扎菲的恩怨

 LEON波格 2018-03-23

2018年3月20日,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被警方从家中带走,且禁止家人探视,理由是涉嫌在2007年非法从利比亚筹集政治资金,涉案金额高达5000万欧元。如果最终定罪,则利比亚战争中最大的谜题就算得出答案,为何萨科齐下令出兵利比亚。

欧洲的北非情节

北非情况非常特殊,与很多人想象不同,北非并非一片沙漠,而是物产丰饶,水草丰美,靠近地中海的地区,气候温润,特别适合人居,如卡萨布兰卡阿尔及尔都是著名的休闲度假圣地。北非农产量特别高,欧洲大量蔬菜来自阿尔及利亚等地,而埃及的果蔬则出口中东。沙漠地带则有大量油田,特别是利比亚等国,石油产量一度位居世界前列。

从历史上说,在罗马时代是欧洲的粮仓,阿尔及利亚第二大省就以君士坦丁命名,在阿尔及利亚内遍布罗马时代遗迹就是证明。但随着蛮族入侵,阿拉伯帝国崛起,欧洲自己都陷入黑暗时代显然无法顾及北非,只能坐视北非陷落,此后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核心经济地带,随着阿拉伯帝国分裂,北非被多个伊斯兰国家统治,在埃及由奴隶骑兵建立起马穆鲁克帝国,在阿尔及利亚,则成为巴巴里海盗的天堂。

当欧洲殖民主义兴起后,北非由于地理位置首当其冲成为欧洲争夺的对象。法国和英国在此两强争霸,各自占据半壁江山,英国以埃及为核心,法国则以阿尔及利亚为核心大肆扩张,双方在利比亚争执不下,各自占据的黎波里班加西对抗,形成了利比亚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双中心的格局。一战和二战后,在全球殖民地独立的浪潮中,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先后掀起起义,驱逐殖民者,特别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国和苏联驱逐英法力量,推动各国独立。自此,北非与欧洲虽然还有联系,但已经摆脱了从属地位,对于欧洲各国,特别是法国和英国,一直心存芥蒂,始终有所防备。

纵横地中海的北非海盗

对英法两国而言,特别是法国,则始终对隔海相望的北非念念不忘,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签署条约后,法国即恢复与阿尔及利亚的经贸往来,对于利比亚,法国则更加复杂一些,主要是因为利比亚很早就发现了油田,美国以企业为代理,大举进入利比亚。在60年代末之前,美国事实上是支持卡扎菲的。

但好景不长,70年代初期,以利比亚、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三国为首,掀起了石油涨价运动,其中卡扎菲始终是最难对付的对手。当伊朗巴列维国王同意美国方案后,卡扎菲仍旧坚持涨价方案,逼迫美国同意。最终,美国勉强接受了该方案,但对此事深以为耻,此后和卡扎菲一直磕磕碰碰,直到洛克比空难和美国发动黄金峡谷行动空袭卡扎菲。

当美国和利比亚大动干戈之际,欧洲则在闷声大发财,通过和卡扎菲的拉拢,欧洲,特别是法国与利比亚越走越近,当联合国解除制裁后,欧洲势力率先杀入,抢占先机。在此上演情意绵绵的一幕。

地中海联盟之恨

1995,世界看起来岁月静好,曾经笼罩在世界头上的冷战阴霾已经落下。欧盟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世界两强之一。而欧洲各国中,又以法国和德国为强,堪称整个欧洲的经济引擎。面对两德合并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德国。法国再次屈居老二,内需不振,外贸不彰,没办法,只好把目光转向北非。

于是,在法国的主导下,1995年欧盟在巴塞罗那会议确立“巴塞罗那进程”。“巴萨罗纳进程”中提出统一地中海区域内各国的政治、经济改革进程,让“落后”的国家尽快赶上欧洲的步伐,同时调整各国的移民政策,这是什么?这不正是一个欧盟的翻版么!只不过这次欧盟已经将地中海作为自己的内湖了。

理想永远很丰满,现实永远很骨感。欧盟自己都没什么像样发展,何况是地中海那一边的北非,口号归口号,成效是成效,花费大量时间协调各国关系以及耗费巨资很快被证明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努力。

当萨科齐意识到“巴塞罗那进程”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理想主义圣殿后,就决定创建于“巴塞罗那进程”并行的更具现实意义的“地中海联盟”,以实现重返地中海的梦想。

我一个总统,怎么就进去了呢?

所谓地中海同盟是由法国为首的欧洲提供技术,北非国家提供原材料,各国开放贸易壁垒旨在互通有无的联盟。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其实是法国、德国想低价收购北非石油天然气所做的策略,对于北非大多数贫困国家而言,这个条件颇为诱人。但其中遇上一个强劲的对手,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

利比亚石油产量丰富,当时在国际原油交易额中占10%的份额。国家富裕,财政丰盈,军事装备规模与质量在北非各国首屈一指。在北非国家中有强大的主导力量。

其实从一开始,卡扎菲与萨科齐的目标颇为一致,都是建立一个联合北非的政治体,只不过两国的根本利益不一致,法国是希望廉价购油气,卡扎菲则是希望统一油气价格。

如此就可以解释当时卡扎菲为何帮助萨科齐登上总统宝座,卡扎菲希望萨科齐建立的地中海同盟是一个欧洲——北非同盟,欧洲谁主导他不管,北非则是他自己控制。萨科齐当时做出的承诺很可能是同意卡扎菲的要求,双方甜言蜜语,情意绵绵。

随着萨科齐上台,并建立地中海联盟,双方的分歧很快爆发,这不奇怪,法国民众和政府所期待的是低油价,而卡扎菲迅速扰乱油价,不仅不低价供应法国油气,反而高价从框架内的北非国家收购油气。如此法国的根本利益受损,萨科齐的执政地位一度岌岌可危。

利比亚问题正好给了法国为首的欧洲各国一个难得的机会,大家齐上阵不仅驱逐了区域异端——卡扎菲,利比亚战争中,欧洲各国出力很多,要不然,反对派的那些山寨武器怎能对抗卡扎菲的正规军?不夸张地说,正是天空中飞过的那些“狂风”“台风”“阵风”,给利比亚临时政府带来了东风。而在卡扎菲身亡后,萨科齐终于可以忘记当年卡扎菲赠送的那些“礼物”,成了民族英雄,还挣的钵满盆溢。

但让萨科齐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在利比亚战争中异常活跃,最终,正是美国支持的武装攻入的黎波里,战后的利比亚各派林立,地方独立倾向加强。法国力量基本彻底告别利比亚。当前利比亚和平虽然降临,但各方仍旧在争执不休,统一的利比亚政府遥遥无期。萨科齐政治献金的冲动,法国长期的北非政策,到此,再次遭遇重大挫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