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看

 七匹7koan0axo8 2018-03-24

《黃帝内经·素问》有云:“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告诉我们,吃得太多也会得病,因此,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饥饱适中,才能有好的身体,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时间间隔太长常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消化,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

一日三餐的规律  《内经》日常饮食法

饮食

(1)生物钟与一日三餐:人体内的消化酶在早、中、晩这三段时间里特别活跃,这说明了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

(2)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需要11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经过一日三餐,肝脏才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3)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捣到胃需30—60秒,在胃中停留4小时才到达小肠,因此, 一日三餐间隔4-5个小时,从食物的消化时间上看也是比较科学的。

一日三餐的规律  《内经》日常饮食法

饮食

(4)三餐中食物的选择: 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应该荤素搭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 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的,如按食量分配,早、中、晩三餐的比例为3:4:3,如果按照每天吃500克主食来算,那么早晚各应该吃150克,中年吃200克比较适合。

一日三餐的规律  《内经》日常饮食法

饮食

除此之外, 一日三餐在冷热的把握上也要注意,中国人一向讲究“趁热吃”,这是怕吃了寒凉的东西会生病,但是热食也要有限度,不能一味地贪热,更不能贪凉,要把握“热无灼灼,寒无沧沧”的原则,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就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