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味道东坡

 纪勇 2018-03-24


   苏轼是美食家,曾孝广赠送苏东坡的,既有蜜煎荔枝,也有盐渍荔枝。
    蔡襄不仅书法好,还写过一部《荔支谱》,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荔枝干果的制法:红盐荔枝是用盐梅浸佛桑花,取其红色浆液,然后将荔枝投入此浆液之中浸泡后,再捞出晒干。而蜜煎荔枝则是将新鲜荔枝去壳后榨去浆汁,然后用蜂蜜煎煮之。
    大约曾孝广又有和诗寄过来,于是苏东坡又写了一首 《再和曾仲锡荔支》:
    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
    本自玉肌非鹄浴,至今丹壳似猩刑。
    侍郎赋咏穷三峡,妃子烟尘动四溟。
    莫遣诗人说功过,且随香草附骚经。
    古人认为浮萍是柳絮落入水中变成的。所以苏东坡说,柳絮散落到水中,一夜间就变成了万点浮萍。而荔枝树却生长缓慢,大约二十四五年才能长成结果(木星又称“岁星”,运行一周天约为十二年,“两岁星”就是二十四年)。白居易也曾咏过荔枝诗,其诗句传诵长江两岸;杨玉环为尝鲜果却惊动了四海的百姓。算了吧,还是别让诗人再来评说荔枝的功过是非了吧,且让荔枝随着诗人的诗篇流传下去,就像香草伴随屈原的《离骚》而千古传唱。
    无独有偶,在定州,苏东坡还吃到了他的学生刘焘赠送的蜜渍荔枝。
    刘焘字无言,是苏东坡在元三年担任主考官时取中的进士。当时担任管勾官(简称抚勾,为安抚使的属官)。
    当然了,随荔枝送来的,同样还有一首诗。苏东坡吃了荔枝,也答赠一首:
    时新满座闻名字,别久何人记色香。
    叶似杨梅蒸雾雨,花如卢橘傲风霜。
    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葡萄压酒浆。
    回首惊尘卷飞雪,诗情真合与君尝。
    诗中前二句既点出荔枝需要“离枝即食”,时间稍久就会色香味俱失,又暗指刘焘顾念旧情,不像某些人那样一心巴结眼前的新贵。至于“叶似杨梅”、“花如卢橘”等等,应该都是苏东坡在前人的记述中得来的认知,因此多少有些浮皮潦草之嫌。
    此时的苏东坡,对荔枝还仅仅停留在万千种想象上。但他哪里会想到,这美味的水果,正在远方,等待着他。
    在惠州,苏东坡还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惠州有一处湖泊,本名“丰湖”。到达惠州三个月后,苏轼游丰湖时喝醉了酒,随手写下了“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把丰湖写成了西湖。后来索性将错就错,又写了一些关于“西湖”的诗。
    “东坡太糊涂,西湖复西湖”。不仅杭州有西湖,苏东坡救鱼的颍州,也有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真是西湖何其多。
    而惠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确实大有相似之处。两处湖泊都位于闹市之中,岸上都有孤山,后来又都建有一座苏堤——当然了,它们都是苏东坡的手笔。杭州西湖有一座雷峰塔,而惠州西湖则有泗州塔。
    苏东坡这一错不要紧,“丰湖”从此改了名姓。到了南宋时,杨万里就说:“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后来祝枝山到惠州永安县任县令,也说:“九州之内西湖三,一在杭,一在颍,而一在惠。”本来不是西湖的西湖,竟然因苏东坡的一个笔误,从此在天下三十六湖中名列前三了。
    就是在这个西湖上,苏东坡又吃了一次荔枝,并写下了《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支》: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骨瘦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
    荔枝核小,果肉香甜,这本来就是很多荔枝品种的特点,但到了苏东坡的笔下,它们就成了美人,有了“骨瘦肌香”的质感。而荔枝品种“十八娘”,是闽王王氏女十八娘最喜欢吃的一种荔枝,时人便以之来命名——荔枝便是美人,美人又化身为荔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