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前兆,要看两组指标,一是企业或居民资产负债率高企,二是企业利润或居民收入增长率下滑。当债息增长加速,利润和居民收入减速,并出现典型企业不能承受债务的时候,危机就来了。 金融危机,很多人直观地看股市崩溃。就其背后的本质,是信用的危机。通俗地说,信用危机,就是借钱的人或企业还不上钱了。 著名的费雪,曾经系统地论证过信用危机,指出了信用紧缩与通货紧缩的连锁机制。人们都不喜欢通货膨胀,但实际上,如果没有适度的通胀,则不利于消化债务人的压力,社会的总供求就会下滑。 如果通货紧缩了,未来钱更值钱了,企业家会投资购置固定资产吗?不会,要把钱收着,未来再购置固定资产。老百姓会积极消费吗?不会,因为把钱收着,未来会更值钱,能够有更好的消费。银行会如何呢?企业家不贷款,消费者不消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就萎缩了。 经济体的扩张,需要适度通胀的推动。但这个适度是个什么度呢? 这个度,就是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要跟得上债息的增长速度;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要跟得上个人债务还款额的增长速度。如果企业和个人换不起钱了,企业和个人就会收缩生产和消费。当企业和个人收缩生产和消费的时候,就是危机来临的时候。政府往往在这个时候采取推动通胀的方式来降低债务人压力。看起来是饮鸩止渴,但本质上却能够避免危机更加深重。 过去10年的中国经济便一直在反通缩。通过政府支持的各类投资扩张,对抗民间投资的下滑。10年来,成果是显著的。中国经济不仅避免了危机的传染,更是实现了转型。不过,当前也有隐忧,那就是社会的高杠杆带来的高债息,仍然有可能带来紧缩效应。 所以,不要相信什么政府要紧缩。政府必须适度刺激通胀,经济才能向前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