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折纸地质模型,每个都想收藏!

 汐钰文艺范 2018-03-24


模型来源:Geoblox



01

雨影沙漠


雨影沙漠是在高山边上的沙漠,

由于山太高,造成雨影效应,

在山的背风坡一侧中形成沙漠。



02

正断层




03

障壁岛


狭长形的高出海水面的砂岩体,

平行海岸分布,

与海岸之间常有潟湖相隔,

对潟湖起屏障作用。



04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

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05

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下的地层形成之后和
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沉积开始时
所经历的沉积中断,
下盘发生褶皱、断裂、变质、上升、遭受剥蚀
和下盘重新下沉或海侵接受沉积等。


06

喀斯特地貌




07

复合火山锥


多次喷发的火山碎屑和熔岩呈层状混合堆成的火山锥,

属于中心式火山喷发地貌。



08

沙漠绿洲


地下水沿着不透水的岩层流至沙漠低洼地带,

然后涌出地面。

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

以及有冰雪覆盖的山麓地区。



09

建设性沙坝


支流河水不断地把沉积物带入海中,

使海岸线向海方向推进,

三角洲平原随之向前扩展。



10

防洪堤





11

背斜和向斜




12

盐丘构造


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

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属于底辟构造。



13

单面山


又称半屏山,一边极斜一边缓斜的山。

原本倾斜排列的岩层,

其上层岩石较硬,下层岩石较软,

受到风或水的侵蚀之后,

软的一边的地层受到较多的侵蚀,

形成较另一边陡的坡度。



14

卡皮坦礁


由钙质海绵体和与其分泌石灰质的海洋生物

共存的薄壳状海藻构成。

与现代珊瑚坚硬的骨架形成的礁体不同。



15

盐水入侵


当淡水河流量不足,

令海水倒灌,

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

即形成咸潮。

地下水也类似。



16

间歇泉的喷发


在火山活动地区,熔岩使地层水化为水汽,

水汽沿裂缝上升,当温度下降到汽化点以下时

凝结成为温度很高的水,

每间隔一段时间喷发一次,形成间歇泉。



17

地下水模型




18

原始水平定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

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



19

海进-海退的沉积模型


海退:在相对较短的地史时期内,

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

海水从陆地向海洋衰减退缩的地质现象,

形成向海洋方向推进的沉积序列,

称为退积作用。

海进:相对较短的地史时期内,

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

海水从陆地向海洋衰减退缩的地质现象,

形成向陆地方向超覆的沉积序列,

称为进积作用。



20

火山喷发




21

风暴潮


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

温带气旋(寒潮)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22

决堤模型




23

飓风模型




24

冲击坑


陨石体高速撞击地表或其他天体表面所形成的坑穴。



25

石油生产对湿地的破坏



26

大峡谷地区的河流



27

大峡谷的地层剖面




28

脉冲星


一种未知的天体,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



29

火星上的火山口




30

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




31

水力压裂




32

阶梯状地层



33
阶梯状地层剖面



34

曲流河




35

洋壳剖面




36

硫磺喷发




37

奥陶纪的海洋环境




38

新月形沙丘




39

三叶虫



40

日晷模型




41

太阳的结构模型




42

瓜达卢佩山脉的地形剖面




43

冲积扇


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
摆脱了侧向约束,
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44


从左上角顺时方向为以下四种:

沙嘴

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的沙滩。

海底峡谷

海底各种各样的山谷和狭长的洼地。

溢流玄武岩

地质历史时期中,

曾有大面积大厚度的玄武岩产出,

1937年特勒尔将这种分布范围广阔且

厚度巨大的玄武岩称为溢流玄武岩。

海蚀柱

一种海岸侵蚀地貌,

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

它是在海蚀拱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5

冰山




46

海陆汇聚型板块边界


一个大洋板块因俯冲到另一大洋

或大陆板块之下而消亡。

随着大洋板块消失殆尽,

其两侧的大陆发生碰撞,并形成造山带。



47

洋壳中的古地磁带




48

板块构造模型




49

波浪模型


深水中,波浪的振幅小而波长长,能量小。

浅水中,波浪的振幅大而波长短,能量大。



50

潮汐三角洲


在潮汐通道内外由于涨落潮流

携带泥沙的落淤而形成的三角洲。

潮流在通道中进出,

对潟湖进行改造和物质交换,

外侧有较深的落潮槽,

前缘有新月形的拦门沙。

一般而言,

弱潮的潟湖通道,落潮三角洲较小;

而中等强度的潮汐通道,落潮三角洲较大。



51

低平火山口


一种特殊类型的火山口。

由岩浆和水相互作用发生爆炸而形成。

在地表下形成了深切到围岩的圆形火山口,

并被一个低矮的碎屑环包围 。

常常会积水而形成火山湖。



52

火山碎屑流


指火山喷出的挟有大量未经分选的碎屑物的高速气流。

炽热发光并沿火山山坡贴近地面冲出,

表现为发光云的现象。

这些碎屑物中以火山灰为主时,称为火山灰流。



53

火山渣锥

又称碎屑锥,
是斯通勃利型火山爆发形成的小规模火山。
它以火山碎屑岩为主体、兼有部分熔岩,
火山岩成分为玄武质-安山质,
也有英安岩、流纹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