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冷到飘雪,但在好吃的成都人眼里,建设路的夏天仿佛从未走远:放眼望去,你依然能看见食客们“前赴后继”,为这片老旧的街区源源不断地注入人气 。 上世纪50年代,一批工厂在前苏联的大力援建下拔地而起,除了钢林铁壁的厂房,还配备有专门的家属区,医务室、蔬菜供应站……宛如一个独立运转的小型王国。如今这些颇具时代烙印的红砖瓦房摇身成为本地人的鬼饮食天地,像胖妈小吃这样充满民间风味的小馆,便隐匿在82小区的大院中。 “呐……就在这道围帘后面!”本就不太好找的店子还被老主顾们藏掖得很好,吃完抹嘴就走,绝不舍得在网络上跟人分享,开业8年来点评上居然只有20几条评论,生怕外地人来抢位子。眼看着附近街坊、刚下班的职员以及背着儿童书包的家长鱼贯而入,我们也立马加快脚步,好在还有座位。 围帘内,砌起的矮台上随意搭起了几副桌椅,老式陈列柜上五彩斑斓的圣诞树与绿袍红脸的关二爷画像交相辉映,颇有几分奇趣。 胖妈是重庆人,店内菜品也以重庆江湖菜为主。而帮我们的点菜的大叔则是胖妈的弟弟,怕我们看不清干脆直接拖了个黑板过来介绍,浑身上下都是戏。 “开店嘛纯粹就是个人爱好。我女儿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研一,每年光学费就要八万美金!我这个 OMEGA 的表,七万港币!你再看看我们家的菜,就没有高过40的!光靠这个哪能供得起……”面对在座所有人的惊讶目光,老板还略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很有些顽童气质。 “这个你们一定要试试,不管吃完是喜欢还是讨厌,绝对都会让人记住。”江湖菜讲究一个“杂”字,复合调味,北料南烹,南料北烹,中菜西做等各种做法都屡见不鲜。一道凉拌素菜,便将地中海沙拉里常用的橄榄油与白醋和芥末一同搅拌,柔滑清新的果香中还微带一丝酸辣之感,让再路人不过的油麦菜也绽放出别样魅力,十分开胃。 多用猪肚、鸡胗与泡椒旺火爆炒的火爆双脆,可谓是川菜中的常客。胖妈少见地将鸡胗换成了口感更加厚实的肠头,让爽脆感再上一层楼:韧中带脆,咀嚼时还能听见咯吱咯吱的响声在头腔中回荡,好似经历了一场清脆的 ASMR (颅内高潮)。而青红花椒的加入则增添些许麻辣干香,很有重庆菜重麻的风味。 白白嫩嫩的兔丁被红油浇淋凉拌后,色泽红亮更显诱人。蘸着切碎的自制豆豉酱一同送入嘴中,绵柔化渣,焦香中略带回甜,佐上酥脆的炸花生,相当惊艳。 老板挺有闲情逸致,还在城郊包了块地专门用来散养各种鸡鸭鱼肉,耙泥鳅用的即是自家的泥鳅。“来尝尝,很受欢迎的哟!”嫩气的泥鳅耙而不烂,一抿即化,嘴中充盈着干辣椒的香味,毫无泥腥感。肚里还有许多饱满的鱼籽,更添几分肥美。 吃惯了麻婆豆腐,尝尝日式蛋豆腐也是不错的选择。相较于绵韧的卤水豆腐,炸过的玉子豆腐吃起来外脆里嫩,还自带一股鸡蛋的清香。酸甜鲜辣的鱼香味与浓浓的蒜香一齐袭来,味感丰富。友人突发奇想,想用生菜包住豆腐来模拟烤肉时常见的吃法,看得老板两眼一瞪:“呀!还是你们年轻人有想法。那个其实就是装饰用的……” 食至尾声,还得喝点汤才算完整。一碗面皮汤,汤底用的是酸萝卜老鸭原汤,酸香醇浓;几片猪肝与瘦肉底下是白花花的手擀面皮,入口软糯而又不失嚼劲。“四川的面不得行啊,这面还是专门请陕西榆林那边的师傅帮我做的呢。” 临走前,老板还送了我们每人一包自制的炸花生米,十分耿直。还来不及开口道谢,又一波食客纷至沓来:“老板儿,今天还是要双脆、肥肠鱼、泡椒牛蛙和面皮汤哈,再打点饭来哟。” “要得!” ENJOY TIPS 😊店内以江湖菜为主,每天皆有不同的特价菜品 😊“胖妈小吃”所在的82小区并非 “干海椒抄手”所在的八二信箱小区,注意别找错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