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能毁棚的黄瓜黑星病,防治要做好这三个“明确”

 深海之星ccpsl0 2018-03-24


由瓜疮痂枝孢霉(Cladosporium cucumerinum)侵染引起的黄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黄瓜生产中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尤其随着设施黄瓜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北方保护地栽培黄瓜的常发性病害,且发病严重时损失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

 

近期,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黄瓜黑星病发生严重,有的棚室甚至全棚发生,通过和种植户交流发现,他们对于该病认识还不明确,预防、防治不及时,最终导致在全棚蔓延,造成了巨大损失。所以,为有效防治黄瓜黑星病,就需要我们明确好这三个要点:

三个要点

1、发病症状要明确

黄瓜黑星病的发病症状是比较典型的,在植株的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可危害植株的叶片、茎秆、卷须、生长点、瓜条等,在田间发病时,一般从植株的嫩瓜和嫩叶开始危害,嫩叶感病,叶面会出现圆形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为淡黄色病斑,穿孔且边缘呈星纹状(这是我们识别的一个关键点)。当危害严重时,茎秆和卷须也会现暗绿色菱形斑,逐渐变暗色且凹陷龟裂这也是典型的症状)。幼瓜感病,瓜条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褪绿小斑,随病斑扩大、凹陷,空气相对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层。

了解这些发病症状,我们才能在发病的第一时间诊断病害,进行防治。

叶片发病症状

茎秆发病症状

瓜条发病症状

2、病菌来源和发病规律要明确

(1)病菌来源

黄瓜黑星病菌初侵染来源主要为种子、残留病株和土壤中,所以对于重茬严重的棚室,病害发生频繁且危害严重。

(2)发病规律

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害,所以在早春茬黄瓜栽培种发生比较严重,尤其当种植户为追求产量而过度密植、通风不及时、浇水量较大、遭遇连续阴雨天气等造成棚室湿度过大时,就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还有就是植株长势强弱,与植株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在坐瓜期,种植户为追求产量过度留瓜造成植株长势弱这是许多病虫害容易在这个时期发生的重要原因),就容易遭受各种病害的侵染。

所以,当植株出现上述情况,我们就要特别注意,提前预防、避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3、防治方法要明确

(1)减少初侵染来源

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以使用55℃水浸种15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1~2小时,清洗干净后催芽播种,以减少种子携带的病原菌。

通过在夏季休棚期使用土壤消毒剂结合高温闷棚进行土壤消毒处理,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如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轮作,防止病原菌的积累。

(2)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田间湿度

在黄瓜定植后通过养护根系,合理的水肥供应,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降低田间湿度方面,科学有效的放风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我们一般是根据棚室温度进行放风,当上午棚内温度上升到25~26℃时放小风,27~28℃时放中风,30℃以上时风口完全拉开,这样就能在保证黄瓜生长温度的前提下,达到较好的降低棚内湿度的目的。

当然通过合理浇水,如膜下浇水、小水勤浇、看天气浇水等措施,也是有效避免棚室湿度过大的重要措施。 

(3)高发时期要重点关注

了解病害的高发时期,提前采取措施往往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植株的开花坐果期,这时植株需求养分较多,当留瓜过多、养分供应不充足时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染,所以这个时期就要提前采取措施预防。

不良天气是诱发病虫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所以就需要我们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在不良天气来临前,提前安排好浇水、打杈等农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防治药剂要选对

早期,我国防治黄瓜黑星病的杀菌剂主要为苯并咪唑类的多菌灵等,但是病菌对上述药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目前生产上可选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三唑类(氟硅唑)农药防治黄瓜黑星病。在发病初期,可用嘧菌酯、氟硅唑、氟菌·肟菌酯、腈菌·福美双等药剂喷雾防治,重点喷施植株的幼嫩部位,生长点,幼叶,幼瓜等。三唑类药在黄瓜上施用易引起药害,注意避免在棚内温度高时施用,不要随意增大用药量和用药浓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