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人生一粒米

 好办法 2018-03-24

广东人是做生意的天才,对数字特别敏感。比如坐下来谈判,广东话里直接叫“讲数”,好像天塌下来的事情,只要数字谈拢,也就摆平了。广东人勤奋,还有句广东话叫“炒更”,望文生义就知道,他们深更半夜都在加班赚钱,满意的点位一到,就要来“收数”(收钱)了。香港老牌歌手林子祥有首歌“数字人生”,是我听过无数歌曲中的一首奇葩,3分多钟的歌,八成以上的歌词都是数字。



3 0 6 2 4 7 0 0

3 0 6 2 4 7 7 0

5 3 4 2 0 2 1 3 9 4 2

4 3 1 4 0 6 2 4

3 0 6 2 4 7 0 0

3 0 6 2 4 7 7 0

5 3 4 2 0 2 1 3 9 4 2

4 3 1 4 0 6 2 4

填满一生全是数字

谁会真正知是何用意

烦恼一生全为数字

圆满的掌握问谁可以

明明刨正23 为何弹出41

谁人能够预知

4 点34 价位暴升

变左1004

凭号码来认识

你的 IQ 你的身家

你的体魄你的一切

人与数字有许多怪事

看看计数机里幽禁几多人质

0 4 3 4 0 4 3 4 0 2 3 2 0 2 3 2

0 6 4 6 0 6 4 6 0 8 7 8 0 8 7 8

0 5 1 5 0 5 1 5 0 2 4 2 0 2 4 2

0 6 9 6 0 6 9 6 0 2 7 2 0 2 7 2

3 0 6 2 4 7 0 0

3 0 6 2 4 7 7 0

5 3 4 2 0 2 1 3 9 4 2

4 3 1 4 0 6 2 4

3 0 6 2 4 7 0 0

3 0 6 2 4 7 7 0

5 3 4 2 0 2 1 3 9 4 2

4 3 1 4 0 6 2 4

0 4 3 4 0 4 3 4 0 2 3 2 0 2 3 2

0 6 4 6 0 6 4 6 0 8 7 8 0 8 7 8

0 5 1 5 0 5 1 5 0 2 4 2 0 2 4 2

0 6 9 6 0 6 9 6 0 2 7 2 0 2 7 2

0 4 3 4 0 4 3 4 0 2 3 2 0 2 3 2

0 6 4 6 0 6 4 6 0 8 7 8 0 8 7 8

0 5 1 5 0 5 1 5 0 2 4 2 0 2 4 2

0 6 9 6 0 6 9 6 0 2 7 2 0 2 7 2

3 0 6 2 4 7 0 0

3 0 6 2 4 7 7 0

5 3 4 2 0 2 1 3 9 4 3 1 3 4 2 4


年过七旬的林子祥在内陆综艺节目中表演“数字人生”


看了“数字人生”的歌词,除少量中文字外都是数字,像“骇客帝国”里飞腾的数字密码,又像股票交易所里不断翻滚的红绿指数,“填满一生都是数字……烦恼一生全为数字”,大概这就是香港人的人生吧。写这首歌词的是香港金牌填词人潘源良先生,他自1983年开始创作以来,创作过的歌曲数以千计,经典作品数不胜数。王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爱与痛的边缘”,王杰的“谁明浪子心”、刘德华的“真我的风采”……而潘源良并不以此为满足,近年来他摇身一变成了香港电台电视台里的“讲波佬”,世界杯、欧洲杯、英超、西甲……他的婚姻也有讲头,太太是曾经的三级片明星李丽珍。词人、解说员、明星的老公,能有一件事做好已经不得了,如果放在内陆,恐怕会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但潘源良身兼三职样样成功,不得不佩服他香港人独有的那种拼搏精神。



潘源良早年曾为林子祥写过一首“最爱是谁”,据说写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当时他和前妻分居,有传年仅20岁的李丽珍是“第三者”,“最爱是谁”一歌被认为是潘源良个人感情的宣泄。没想到二十多年后两人又走到一起,“最爱是谁”中那句“为何离别了,却愿再相随,为何能共对,又平淡似水,问如何下去,为何猜不对,何为爱,其实最爱只有谁……”听来真是别有怀抱。


子祥“最爱是谁”


说到勤奋克俭,江南人和广东人比不遑多让。弹词皇帝严雪亭有一只开篇“一粒米”,和林子祥的“数字人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列举大量数字来讲人生的大道理。和“数字人生”不同,“一粒米”以小见大,从小小的一粒米开始想象,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可以省下多少多少斤,以此来鼓励人们节约每一粒粮食。因为是用数字说话,所以特别有说服力,比一般的说教来得有力。严雪亭的唱腔朴素自然,富有韵味。


严雪亭—一粒米.mp3 来自老周望野眼 05:25


一粒米 啥希奇

 一粒米 哪罕好算大事体
大不过小算要晓得

 一粒米格当中有大道理
你勿要看轻 一粒米

何妨拿把算盘来算仔细
有一位老贫农

想出一个好注意

为了使年轻的一代要珍惜一粒米
俚拿出一两米

叫小孙子 一粒 一粒搭我数仔细
共总是一千八百三十七粒半
一数数出仔格大问题
我伲全国人民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

或者每人每天浪费 一粒米

一进一出数目大得斜斜气
我伲全国人口六亿五千万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
一日天就是三万六千四百零三斤

一年算起来 一千二百九十六万多斤米
拨勒五千人的工厂当口粮吃

吃了七年还多一些些
如果拨勒农村里一个生产小队当口粮吃
阿要几化日脚可以吃完俚

好吃一百六十年
阿爹吃到孙子手里

还勿吃完直梗一粒米
你说道阿希奇来不希奇
如果折合人民币拿来买机器
一粒米好换四十多部小型拖拉机
你说道,阿希奇来不希奇?!
一滴一滴水汇成东海阔
一粒一粒砂堆得泰山齐
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

可以堆得仓库高来白云低
劳动人民爱的是勤俭

恨的是浪费
深晓得一粒米来处是勿容易。
抢收抢种多辛苦

车水耘耥勤积肥
点点汗珠粒粒米

故而珍惜用粮是大事体
我伲厉行节约从小算来着手

勤俭建国勿要忘记
请大家切莫看轻一粒米


严雪亭: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可以堆得仓库高来白云低


和广东话的“讲数”相对应,吴语里有个词叫“讲斤头”,也是谈判的意思。一粒米,股票行情里的一个点,用严雪亭的开篇来说“大不可小算”,就是积少成多的意思。岭南和江南,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有意思的是,创作开篇“一粒米”的,是著名的评弹作家陈灵犀先生,而他却是位正宗的“老广”。


陈灵犀(1902-1983)


陈灵犀广东潮州人,和李嘉诚是同乡。潮州人以精于算计著名,而且他曾经在典当行工作过,所以陈灵犀对数字特别敏感,能创作出“一粒米”这样的经典作品,完全在情理之中。陈灵犀1928年和胡雄飞等人创办《社会日报》,成了沪上知名的洋场文人,因为文字上的争论,他被鲁迅骂过。


漫画:猫双栖楼主陈听潮先生(即陈灵犀)


1949年以后陈灵犀摇身一变成了评弹作家,和陆澹安、朱寄庵、姚民哀、平襟亚等人齐名。和上述几位先生相比,陈灵犀先天不足,他的母语是潮州广东话,上海话说得也流利,但苏州话就要靠学了。当时陈灵犀已年过半百,但他和评弹艺人吃住在一起,下农村、去海岛,成为“评弹一支笔”。从“一粒米”中,已可看出他对苏州方言的运用之灵活。除创作大量新开篇外,他还帮助蒋月泉整理传统书目,《玉蜻蜓》、《白蛇传》等都由他执笔。陈灵犀1983年去世,临终时关照家人把他葬在苏州郊外,清明上坟时只需要拎一只录音机,放一些弹词唱段就可以了。这位潮州“洋场才子”对苏州评弹的热爱,到了这个地步。


最近我还写了

腌笃鲜

李敖始终是我的偶像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馄饨我吃好仔还要

妆台报喜与黑人骚灵

《花样年华》里的戏

十个胡子九个骚

江北夫妻相骂

停云里不应被遗忘

民国说书先生薛筱卿的时尚生活

复兴中路停云里惨案和后来的故事

筱声咪孙明来自生活的笑声

周柏春说书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IOS系统打赏专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