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所谓的'名师'、'名校'为什么要反对课改? 一个被旧教育宠爱的人,不仅本能地想保留它,而且几乎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客观评价它的能力。正如美国道尔顿学校的创办者海伦所讲,'他们的思想被包上了'硬壳',即使他们中有些真诚善良的人,但因把全部经历'奉献7给了他们认为的那样的教育,因而也便丧失了重燃真理之火的能力,什么也无法让他们抛开陈腐的经验和既得利益',这让人倍感遗憾。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曾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从这句话里找到自己时时要面对的挑战,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改革。改革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让'全天下课改人联合起来',去敢于改变旧教育、建设新课堂、呼唤新学校、培养新人类。 但同时,我们要提醒大家警惕那些带引号的'高效课堂',因为它们正以扑朔迷离的各种幻象,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披着课改的外衣,大兴应试教育的'妖风',蛊惑着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舍本逐末。尤其要警惕那些应试名校,他们的'教育'还停留在野蛮时代,除了对升学率有兴趣外,是从来不会对师生、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真正负责的,他们所膜拜的东西,除了没有教育,其他的一样不少,如果我们宽容到任这样的学校,任这样的'教育'大行其道。那只能说明我们缺少对教育应有的敬畏。 我们必须为了改革而不遗余力地摇旗呐喊。不改,教育就没有出路。世界上所有觉醒的民族所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教育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仍然与国际先进教育有着本质的差距,这无疑决定着中国真正的前途和命运。中国教育的现状让很多有志之士寝食难安。 当前教育面临着许多复杂问题,比如教育的方向、本质和规律,而在这些'宏大问题'之下,同样也有许多'微观问题'等待着我们去探寻,比如教学方法、课堂模式,等等。通过对'宏大问题'和'微观问题'的同步研究,可以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