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46岁学画的传奇画家,永远不缺买家终成“天下第一名社”创始人!一度供职于铁路局(丁辅之)

 风临酒把2 2018-03-25

民国画坛

曾流传过一则趣闻:

某日,尚未出名的张大千

和朋友郑曼青,

特地跑去杭州找丁辅之品评画作,

丁辅之看罢,未作点评。


待人走后,丁辅之对朋友说:

“郑曼青,不得了呀!

张大千?一塌糊涂。”


张大千

郑曼青




据说这丁辅之

46岁才开始习画

无师自通,浑然天成

他究竟是何许人也?

也敢如此妄评,

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作品?

丁辅之

(1879年8月14日~1949年7月12日)

近代篆刻家、书画家。

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字辅之,号鹤庐。浙江杭州人

系晚清著名藏书家“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从孙。


谢之光画《丁辅之像》




其家以藏书之丰闻名于海内

嗜甲骨文,尝以甲骨文撰书楹联编成册

又喜篆刻,名印金石,代有收罗,

尤以西泠八家印作为多。

并擅画花卉瓜果,极其璀璨芳菲。

一度同王禔供职于沪杭铁路局。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丁敬坐像




西泠印社,

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由浙派篆刻家

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

召集同人发起创建,

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

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

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

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

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

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前排左边第一位坐者即“荔庵”俞人萃,旁边坐者平湖葛昌楹。葛氏后排左起者为丁辅之、王福庵、高野侯、高络园





1

高风亮节永载史册


一度同王福庵供职于沪杭铁路局。

公余之暇,探讨金石书画。

1904年丁与叶品三、王福庵、吴石潜

四人联名组织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

广邀海内外篆刻爱好者入社,切磋印艺。

由于社址设于丁氏幼年读书处,

比邻西泠,因而定名“西泠印社”。


丁辅之《占尽春光》




更让人敬佩的是,

丁与叶品三、王福庵、吴石潜

作为“西泠印社”创始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丁率先捐出了比邻西泠的地,

吴石潜又2次出钱购买了地,

加上盛怀宣、李辅耀捐的地,

使得西泠印社占地不断扩大,

今天印社的面积已达7千多平方米。


按理,丁与叶品三、王福庵、吴石潜作为印社创始人,

他们完全有这个资格、有这个实力坐社长的位子,

但他们却推举了吴昌硕,当时印社影响巨大,

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等

都是首批社员,杨宗敬、盛宣怀、康有为为赞助社员。




西泠印社纪录片




2

才华横溢多才多艺


丁辅之才华横溢,诗、书、画、印

无所不涉、无所不精,

并在民国时期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是诗人,常常在画上题诗,

书法擅长楷书、行书、篆书,

尤精于甲骨篆文,结字停匀,

虽瘦而有劲力,变恣意天然的古朴卜文书风

为整齐工丽且带有装饰效果,颇具整体感。



丁辅之《花卉》




尤需指出的是,他的绘画作品

常常配上甲骨文题跋,别具一格,

并成为丁氏特有的标志和符号。

在篆刻领域,丁辅之的贡献

也是不可替代、不可磨灭,

他一生嗜印成癖。


有专家认为其篆刻用刀劲健,

布局安详,宗法秦汉,兼取众长,深得浙派妙谛。

一生共辑印谱近二十种。


丁辅之《墨松》




丁辅之学画很晚,

约46岁开始学画,

无师自通,悟性极高,自学成才,

尽管从学画到70岁去世只有26年的时间,

但绘画成就很高,让人刮目相看。


尤其是学画两年后即颁布润例,

可见丁辅之对自己画作的自信。


他擅长松树、梅花、

果品,旁及花卉、人物。



丁辅之1932年作 松柏图




他的松树、梅花相当精湛,

作品笔意工致,韵味清雅,有书卷气息,

吴昌硕、张大千等都曾在丁辅之画上题跋赞誉过。


但是,当今画这两类题材的高手很多,

如松树有汤涤、董寿平、黎雄才等;

梅花有关山月、高野侯、董寿平等,

丁与他们相比恐怕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但果品题材古往今来罕有人与之匹敌,

其作品有四大特点:

一是题材广泛,如樱桃、梨子、香蕉、

黄金瓜、甘蔗、藕、橘子等数十种,

其种类之多,令人惊奇;





二是注重写生,

丁辅之的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

平时十分注意观察

四季果品的结构、形状、色彩,

有的果品甚至画得很透明,

因而他笔下的蔬果能够如此生动鲜活;





三是技法娴熟,创作多重技法并用,

常以没骨法绘就,以渲染为主,辅以点、勾、写。

在丁氏笔下的夏季时令鲜果,

既无烟火气,亦无脂粉气,

从中可窥见艺术家高洁之品性。




四是用色优美,

作品画面

色彩浓丽、明亮,视觉效果相当好。


所以,丁辅之的果类作品

显示出匠心独具和超凡功力,

并往往让海内外藏家难以抗拒,

圈内行家则谓“极璀灿芳菲之妙”。


丁辅之 1944年作 岁朝作供 镜心尺幅25×33厘米

2014年匡时国际34.5万元成交

尤伦斯夫妇旧藏




丁辅之 三桃立轴,尺幅27×39厘米

(2013年嘉德57.8万元成交,为徐邦达三十岁生日而作)

丁辅之《夏果图》1928年 146×37cm

匡时香港2016年秋拍 成交价:149.5万元

丁辅之丁丑(1937年)作 鲜果图 立轴 65×31厘米

(2013年嘉德43.7万元成交)

丁辅之 1942年作 果蔬清供 立轴




“他的作品早就在市场上流通,

定价不高,

丁辅之有八个子女,

全家几乎就靠丁辅之

手上的一只笔养活,

由此可见作品的销路之好

他的画作在目前市场上

雅俗共赏

能被海内外藏家

甚至是大藏家看上。”

——资深艺术和收藏市场分析家 朱浩云


丁辅之国画个人指数







丁老好书法

尤嗜甲骨文

尝以甲骨文撰书楹

联编成册

配以花果题词

妙趣横生


丁辅之《甲骨文咏画梅词》

1943年(时年65岁,晚年作品)

29.6×37.9cm




1949年丁抱病参加西泠印社活动后,

回上海即病危住院,王福庵随即赶赴医院,

丁拉着王的手说:“龙华已有炮声了,

创社四人中,叶、吴皆先我而故,

印社的重担由你一人承担了,好在解放已近,

可将印社交给共产党”。


王福庵潸然泪下,唯点头而已。

王福庵1960年去世,期间,西泠印社已走过半个多世纪,

在历任西泠印社社长的名单上,

从没出现过丁辅之、叶品三、

王福庵、吴石潜四位创始人的名字,

他们的高风亮节、虚怀若谷

与当下艺坛不择手段地争权、争名、争利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

所以,他们的建社功绩、艺术成就、

人品艺德必将为后人敬仰、永载史册。


丁铺之 书法扇面 镜心

丁辅之1939年作 鸳湖四山印蜕 成扇

丁辅之辑 西泠八家印选(泓字号)

(2016年嘉德82.8万元成交,2011年西冷印社59.8万元成交)


丁辅之夏日菓品 扇面 镜框

(2013年苏富比56.25万港元成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