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mengk4fz0yyf5h 2020-08-23

那些书法家们~第488篇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文/卢秀辉

王福厂祖父王言,为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年)举人;王福厂父亲王同,是光绪三年丁丑科(1877年)进士,曾任刑部福建、江西司主事。母亲病故时,借丁忧归家守孝,再也不复入仕,以教书、考证校勘金石碑版、著书立说为乐。做过梅青、黾山、塘栖、慈湖、紫阳等书院山长。王同工篆隶,精小学,临写汉碑有百种,又喜集前人语为联句。王同育有三子,长子王寿抟为光绪丁酉科举人。二子王寿保无功名,工书,写墨梅得金农法,能治印。三子便是王福厂。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王福厂,原名禔、号福厂,以号行于世。王福厂六岁时,受业于王酉书,由其启蒙,跟从读书。王福厂十二岁时,沉醉于玩刀弄石,为父亲苛责,怕他玩物丧志,耽误了举子业。但是,王福厂心甚好之,还是偷偷奏刀。十五岁时,他刻了'祺印'以自用。这时他跟随父亲出入书院读书,还兼作父亲的助手,经常参与编撰、勾摹、向搨、抄录等工作,此时的王福厂已经在在金石书刻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日后的艺术家之路做好了前期准备。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少年王福厂有个长其十四岁的好友叫钟以敬,是杭州篆刻家。钟以敬祖上经商,家业颇宽,但是,被钟以敬声色挥霍,乃至贫穷到无处栖身,在古庙僧舍借地而眠。朋友劝他以刻印自食。王福厂向钟以敬问篆刻一道,钟以敬对他热情勉励,真情相待,两人结为忘年之交。钟以敬去世时才五十二岁,终其一生,和王福厂最友善。钟以敬为王福厂刻印逾百纽,王福厂在他篆毕未刻的'麓山游客'一印的边跋上补记道:“越生为余篆此印,未及奏刀遽归道山,今于遗箧中检还亟刻成之,丁巳二月福厂记。”可见王福厂于篆刻一道,福报至深。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王福厂与丁辅之两家是通家之好的世交,父辈曾经都为多灾多难的“文澜阁”藏书出过力。王福厂比丁辅之小一岁,俩人一生交好,少年订交至终老,互为倚重、互为尊重。常与丁辅之在西泠孤山,相对论艺,谈今说古,品鉴、切磋艺事,探讨金石书画不倦不疲。1903年,王福厂受聘于钱塘学堂(崇文书院),为数学讲习。是年,王福厂二十四岁,春,娶徐芍如成婚。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1904年夏天,丁仁与叶为铭、王禔三人避暑于湖上人倚楼。丁仁与叶为铭、王禔三人话题都在篆刻上,共同欣赏同人印拓,共同研究金石书画。提到了如何“保存金石研究印术”?丁辅之指着人倚楼下西泠桥下一块地,提议:于此结社,以社集印,以印究学。提议得到了叶为铭、王禔的响应。是年,王福厂二十五岁,丁辅之二十六岁,叶品三年近不惑。叶品三建议,去信邀请上海“潜泉印泥”主人吴隐共为创始人。丁辅之斥资建楼,永为社产,不私所有,令后世印人敬仰。来年,三人同往苏州李氏(渔笙)、黎氏,访得丁、蒋、黄、奚印十余方。为王福厂所得。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王福庵除精通书法篆刻,嗜好金石书画外,他对西学东渐采取的是拥抱态度,他自学了算术、西方高等数学及土木工程测绘技术。那个时代,国内此种人才太为缺乏,王福庵一时炙手可热,成了不可多得的人才。时丁辅之在沪杭铁路局为练习生,向单位推荐了王福厂。1913年,王福厂辞去教席,为沪杭铁路局所招,正式入职,与丁辅之同事。第二年,王福厂就职于湘鄂铁路局,丁辅之也一同调去。俩人可能嫌地方甚远,照顾家庭不方便。再加上西泠印社即将十周年,要召开成立大会,诸事千头万绪,需要人照料。于是,他们辞去铁路局差事,回到了杭州。九月,西泠印社正式召开成立大会,推举吴昌硕为社长。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1920年春,王福庵因为精擅篆刻与高等数学的名声传到了北京,民国政府印铸局聘请他为篆刻课课长、技正,而唐醉石任印信科科长、技正,两人意气相投,终生结为莫逆。唐醉石善制印钮,两人兴致一起,找块石头,立马合刻一印,其乐融融。或是出一诗句,各自篆稿刻成后,放在一起琢磨得失。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1924年,溥仪逐出故宫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开始清点各类文物。王福厂受聘出任该会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当时故宫收藏古铜印的最大宗为《金薤留珍》,精选了1290余方古铜印,编为是册。王福厂在参与《金薤留珍》印谱钤拓一事,大长见识,除古印外,还见到了若干书、画的奇珍异宝。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王福厂从43岁起,每年正月初,以古人诗句作纪年印。丁辅之见了大为称道,两人订下君子之约,因为丁辅之长王福厂一岁,王福厂每年须预作纪年印一方,先给丁辅之用,来年完璧归王,由王福厂自用。1933年,王福厂54岁,丁辅之55岁。大年初一,王福厂刻了两方纪年印,其一是陶渊明句“僶俛六九年”,款曰:“癸酉元旦,福厂取渊明诗句作纪年印。”其二是“傥年七十犹强健,尚得闲行十五春。”款曰:“癸酉元旦,福厂取白香山诗句预作纪年印,先充辅之社长兄文房之用。甲戌元旦辅之携归福厂。”王福厂与丁辅之订约终生,文人情怀,无以复比。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1925年,王福厂四十六岁时,在北京因手拨电风扇开关触电伤脑,数月后方才痊愈,唐醉石得知王福厂恢复后,好不欣喜,遂刻“真手不坏”一印以贺。王福厂于石侧补记道:“余手触电大愈之后,醉石作此见贻。今检视之未署款也,因补记之,乙亥春福厂。”虽然痊愈,但是留下了后遗症。从此,每伏案稍久,即感到头晕目眩。王福厂只能仰卧在藤榻上刻印,右手执刀,左手握石,小指上悬着小镜,擎空操刀,边刻边用小镜照看,任凭胸间石屑横陈,作边款也是如此。因为印面向下,用刀受到很大影响。王福厂喜欢吸烟,刻印写字,必含—烟斗,烟之点燃与否全然不计。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王福厂随印铸局南下。到1930年底,王福厂决意引退,上司惊闻他要辞职,连夜举火把去他寓所,再三挽留,而王福厂去意已定。遂于该月中旬,先将家眷全部迁移到上海,静候开缺。王福厂也有养家活口的顾虑,怕笔墨不能营生。迁到上海的第二天,生意找上门来了。时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的邵裴子忽然大驾光临,专程来为浙江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议员余绍宋求刻自用印十方。王福厂喜出望外,立即开工刻印,这是他来上海后的第一笔生意,时年王福厂五十一岁。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抗战胜利后,王福庵与丁辅之、叶为铭结伴一起返回杭州西泠,所幸社址基本无恙。那时社长空缺,谁也不肯担任社长。王福庵想到了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王福庵此议一出,立刻得到丁辅之、叶为铭与其他社员的赞同。经过函电磋商,马衡同意出任社长。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解放后,王福厂先后受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和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并在1955年任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筹委会主任。1953年,王福厂因目力不济,决定封刀。他亲自将内收印蜕8875方的《福厂印稿》101册,捐赠给上海图书馆。1959年,他又将毕生所刻精品闲章300余方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60年初春,八十一岁高龄的王福庵患前列腺肿瘤,手术未愈而辞世。家属遵其遗愿,将王福厂留下的书、画、印、谱、扇面等2768件,全部捐赠给西泠印社。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学习篆书应当从小篆入手,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福厂《说文部首》一经行世,习篆者多作为临摹范本,并受到广泛的赞誉。《说文部首》是他的典型代表作之一,用笔纯净单一,提按、起止、转折都达到了圆润浑厚的效果,结体均衡准确又饶有韵致,篆法规矩又不失灵动。他还著有《说文部属检异》—卷、《麋砚斋作篆通假》十卷、藏印曾编成《福庵藏印》十六卷、自刻印有《罗刹江民印稿》八卷、《麋砚斋印存》二十卷。其传世遗著有《福庵藏印》、《糜研斋印存重辑本》、《糜研斋印存重辑本续》、《福庵印稿》等。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王福厂书工数体,金文、小篆,匀整而劲健;晚年从汉洗文字中悟得真趣,参以缪篆排叠之法以作篆隶,朴厚古拙,冠于当时;隶楷自出机杼,别树一帜。他对诸体的准确把握,显示了他的成熟和表现上的极致。王福厂为人平易慈和,又乐于奖掖扶携晚辈后进。既传艺又传德,更对他们的生活关心倍至,有困难者,必伸手竭力相助。

王福厂是西泠印社创始人,51岁时才正式下海卖艺为生

王福厂(1880~1960),原名禔、寿祺,字维季,号福厂,以号行,别号印奴、印佣,别署屈瓠、罗刹江民,七十岁后称持默老人,斋名麋研斋。浙江杭州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