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印坛奇才吴朴堂

 石安说 2020-05-23

糜砚清芬思不群,

添香糜砚又何人。

堪怜妙艺天公忌,

未许朴堂趋后尘。

身具异禀、师出名门、治印过万、英年早逝,当这些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位印人身上时,不禁让人投去多一眼关注的目光——这位印人就是近代印坛传奇吴朴堂。

图:吴朴堂像

吴朴堂(1922—1966),原名朴,幼名得天,又名中簠,号厚盦(庵),祖籍浙江绍兴。25岁成为西泠印社社员。

吴朴堂师出名门,为近代印坛大家、西泠印社创社元老王福庵得意弟子。既是早慧天才,又能勤奋刻苦,虽享年只有44岁,却成绩斐然。一生治印过万,又有《篆刻起源与流派》《小玺汇存》《吴朴堂印选》《朴堂印稿》等著述及印谱传世。

少年早慧,师出名门

吴朴堂1922年出生于上海,自小天资聪颖,身负异禀。及长,从其父习篆印。吴朴堂父亲曾先后跟随西泠印社创始元老吴隐(1867-1922,吴朴堂叔公)和叶为铭学习篆刻。受家学渊源的影响,吴朴堂自小即酷爱书法篆刻艺术,虽受时间所限,吴朴堂未有机会亲炙受教于其叔公,然年少即显露篆刻方面的独特悟性和高超能力,尤其在临摹印作方面表现出极高天份。

图:吴朴堂印作一组

据史料载,年少时的吴朴堂习印涉猎颇广,既学西泠诸家,又学吴昌硕及秦汉古印,所临印作均能做到形神逼真,令人赞叹。

图:青年吴朴堂

因为篆印方面的非凡潜质,17岁时,吴朴堂得入印坛大家、新浙派领袖王福庵门下,吴氏既有天赋,又极用功,迅速于浙派一域登堂入室,探得其奥,又上溯秦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年纪轻轻已有所成,名扬印坛,成为王福庵的得意弟子乃至侄女婿,在艺术方面深得王氏真传。

涉猎广博,既多且精

吴朴堂在短短的44年人生中,治印多达万余方,由此可见其治印之勤。据闻其年轻时客居杭州,每天刻印数量多达二十几方。仅1949年,26岁的吴朴堂以半年时间精心响拓了其师王福庵2000多方印稿,并辑成《朴堂响拓麋研斋印稿》,可谓洋洋大观。

图:吴朴堂响拓王福庵印稿(左为吴朴堂响拓印稿,右为王福庵原作)

涉猎广博,既多且精,是吴朴堂治印特点。1945年秋,年权23岁的吴朴堂把近年精心摹刻的战国周秦古印小玺约四百余枚辑成《小玺汇存》呈教于其师王福庵,王氏看后大赞曰:“展读一过,老眼为之一明。摹仿之精,惟妙惟肖。神采奕奕,几欲乱真。功力之深,自能过人。窃叹吾道不孤,欣喜无似。”又言“适唐醉石社兄自瓯来沪,见之亦深赞美。方君节庵愿任钤拓之役,力怂出书以行世。”后遂由当时上海著名的宣和印社钤拓印行《小玺汇存》四册,见者皆赞其高妙绝伦。

图:吴朴堂《小玺汇存》

图:吴朴堂战国古玺临作与原作对照图

印艺精绝,深得王氏真传

近代印坛大家王福庵门下多有俊彦,杰出印人多矣:吴朴堂、韩登安、顿立夫、江成之..........有人认为,王福庵几大得意弟子中,顿立夫得其舒动,韩登安得其精致,吴朴堂得其神韵。

吴朴堂拜入王福庵门下之前,于篆刻方面已有扎实功底,且转益多师,甚至曾醉心于吴昌硕印风,所刻印作亦能得其形神。

图:吴朴堂(左)与吴昌硕(右)印作对照

自入王氏门墙,吴朴堂如鱼得水,得入王氏殿堂,加之用功甚勤,由此艺事精进。年纪轻轻,就闻名于当时印坛。纵观吴朴堂印作、边款乃至书法,都能深得王氏神韵。王福庵也对自己的得意门生时有嘉许,甚至赞其“魄力胜吾”。

图:吴朴堂印作一组

近代学者陈运彰有云:“福厂王先生承乡贤之遗风,守其家学,岿然为海内宗匠。及门多士,经其指授,皆有法度可观。吴君厚盦尤其秀也。”

图:吴朴堂印作及边款均得王福庵神韵

1941年,王福庵亲为弟子代订篆刻润例:“石章,每字二元,细边朱文加半;牙章,每字三元,竹、木章同例;铜章,每字五元,金、银章加半。一章刻一字者以二字计,极大、极小、点品、橅仿面议。润资先惠,约日取件。辛巳孟夏,王福厂代订。”

图:王福庵为弟子吴朴堂代订润例

润格旁边,书画收藏家吴待秋附言:“厚盦吾宗,素精篆刻,由皖、浙而上窥秦、汉,早有声于大江南北。兹相遇于福厂老友处,见其艺益进,共相赞叹。福厂乃为重订润例,余坿数语以张之。袌鋗居士吴澂。”

1947年,吴朴堂经王福庵引荐加入西泠印社,其时同时加入印社的还有叶潞渊、方去疾、高式熊、江成之等,他们后来大多在篆刻一域各有所成,成为当时印坛中坚人物。

精习王氏印风以外,吴朴堂还充分发挥其能,博闻精研,以师为表,自西泠诸家以外,旁涉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篆刻诸派,更出入唐宋魏晋,进而上溯秦汉古玺、封泥瓦当、诏版权量,无不涉猎其中,且能融会贯通,化为己用,用功勤苦之余,展现了其在书印一域的高超技艺和杰出才华。

图:吴朴堂刻印一组

吴朴堂曾记文曰:“甲申春,谒师沪渎。示论刻印必须规摹秦汉。遂尽取甘旸、巴慰祖、钱松诸先辈所摹秦汉玺印,随时省玩。服其用力勤奋,盛名匪倖致也。”又收集战国小玺精研摹刻,“选摹各家著录之精好者,以资观摩。”后遂有《小玺印存》名世。

图:吴朴堂所刻战国小玺一组

所作能自如地游走于诸派各家之间,且能融会贯通,自出机杼,不得不说这和吴朴堂在艺术上的超高天份和灵性有密切的关系。

石安一直以为,浙皖两派之间当有融通乃至出新之处,或许从吴朴堂的印作中可以得些启示。

图:吴朴堂印作一组

近代书法名家潘伯鹰对吴朴堂有评价称:“朴堂吾兄治印入古甚深,时出新意,书以志佩。”又赞其“平揖商周差近古,别裁皖浙与为新。”

潘伯鹰在《朴堂印稿》序文中又言:“朴堂治印师福庵,守其规矩,取资益广,骎骎乎有骖靳之思焉。夫游刃于方寸毫厘之微,而摄其妙于千古之传,复贵自发其胸臆与之为新,此其道虽小而甚难。习之久者,凝于神合乎天,则其出之也,一若大易,不知者见其易而不喻其难,纵复随俗爱之而未尽识也。是以好学之士欲值其人而论之。呜呼,其甘苦朴堂殆自知之矣。”

图:从原石可窥吴氏刀法精妙

惜天不假年,又人生艰难,虽然吴氏的人生晚期于篆刻一域也致力于推陈出新,包括致敬赵之谦式地力求将历代碑刻砖额、简牍镜铭、汉晋简椟、隋唐写经等化用入印,且有所得。

一代奇才,于人生末期,本应厚积薄发,春种秋收之时,却因时世所迫溘然辞世,令人唏嘘痛惜。

命运多舛,人生不易

石安简单梳理一下吴朴堂的人生年表,由此可概览这位才华横溢的篆刻家令人唏嘘的人生:

1922年,出生。幼承家学,好书法篆刻,求学于上海。

1932年,10岁。淞沪抗战爆发,随母外出逃难,未几返回上海。后就读於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33年创办,现江苏科技大学前身),未及毕业退学。期间于篆刻方面,初学西泠八家,后习吴缶翁印风,皆能形神具备。

1938年,16岁。举家迁往杭州,因家贫,于杭州悬例刻印养家,其时兼习秦汉古玺。

1940年,18岁。拜王福庵为师,艺事精进,初显峥嵘。

1941年,19岁。王福庵为得意弟子代订润例。

1945年,23岁。以所摹刻400余方战国小玺辑成《小玺汇存》四卷,由上海宣和印社钤拓印行,摹印之精,“毫厘毕肖”,令人叹为观止,多得赞誉。

1946年,24岁。成婚,其妻为王福庵侄孙女王智珠。同年8月经王氏举荐前往南京任国民政府印铸局技正,专事官印印模之篆写。9月其妻亦赴南京印铸局任书记官(文书)。

1947年,25岁。由王福庵举荐加入西泠印社,成为该社最年轻的早期社员之一;

1949年,26岁。印铸局南迁,夫妇俩自请遣散,返回杭州,与人合伙生意失败。当年响拓王福庵2000多方印稿,辑成百余页《朴堂响拓麋研斋印稿》。

1950年,27岁。举家移居重返上海,以鬻印为生,书印皆成,然谋生不易。时为王福庵代刀,所作精微肖似,时人莫能辨。

1955年,32岁。参与筹备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一时隆盛,至1957年有社员109名,社员几乎囊括当代中国著名的书法篆刻家。

图:中国金石篆刻研究社筹备会成立合影(中排右三为吴朴堂)

1956年,34岁。参与《鲁迅笔名印谱》创作,又经王福庵好友、时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陈叔通牵线,任职于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古物整理部。

1958年,36岁。精辑出版黄宾虹遗著《宾虹草堂玺印释文》。

1959年,37岁。上海市文管会和上海博物馆合署,担任上海博物馆征集编目组组长。期间饱览大量馆藏,艺事精进。期间与方去疾、单晓天合著完成《瞿秋白笔名印谱》,并为上海博物馆、安徽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大学院校图书馆刻制馆藏印章,又为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刻制姓名章或藏书章,声名远播。

图:吴朴堂为院校刻馆藏印一组

1960年,38岁。自刻《朴堂印稿》,在篆印一域致力守正求新。

1963年,41岁,又与方去疾、单晓天合著完成《古巴谚语印谱》《养猪印谱》等。

图:《养猪印谱》中吴朴堂印作

1966年,44岁。文革动乱被批斗,不堪其辱服药自尽,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印坛有评:“吴朴堂,潜泉从孙,家学渊源,后得王福厂亲炙,承其心法,于福厂各体皆烂熟胸中,游刃自运,无一体不逼肖,能光大新浙派者,糜砚诸弟子中,福厂于朴堂寄望最深。惜其中年早逝,尚未能自发胸臆,变法出新也。此固朴堂之不幸,亦福厂之不幸也。”是为的评。

最后,节录江成之胞兄江辛眉所作《题朴堂遗珠》一诗,代为感言:

印人论宗派,法乳萃古杭。自从八家后,作者暗不彰。福庵刀发硎,兼备众家长。忆昔癸未岁,海寇方披猖。日造春住楼,谈艺以为常。福翁高榻卧,椎凿声铿锵。时君与予季,侍立于其旁。谦谦进所刻,斐尾有文章。翁起正襟坐,缕析及毫芒。殷勤点其睛,脱手神龙翔。徐徐向我言,喜益眉间霜。两生自可尔,庶几有所成。骥足并辔走,他日看腾骧。此语二十年,世上海生桑。翁今墓草宿,我鬓亦已苍。闻君锲不舍,果尔负盛名。余季久怠荒,师法尚不忘。君独誉之深,谓是专且精。从兹数来过,筚门生辉光。伊我与谈麈,亦复旗鼓当。时维丙午夏,晓严鼓逄逄。讣音忽到门,哀歌起北邙。疑冰迄未泮,我意每惋伤。复念泉下人,玄珠遗海江。徒恐后学者,歧路叹亡羊。予季求散佚,有作盈一囊。汉篆多佶屈,吴碑有锋芒。春红花簇簇,秋白露攘攘。钤拓砑朱墨,金薤示琳琅。兹编必传世,金石寿无疆。蛟龙如下窥,穿壁或取将。愿言告予季,珍重仕袭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