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白药真的有毒吗?真的有效吗?

 张占立图书馆 2018-03-25

前几年,云南白药在国家食药监局的要求下修改了说明书,终于透露出保密配方中含有草乌。

草乌含乌头碱,乌头碱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脏毒性与神经毒性,轻者恶心呕吐、四肢麻木,重者心脏麻痹、呼吸困难、晕厥乃至休克死亡。乌头碱的最小致死剂量是0.028 mg/kg,一个60 kg的成年人,只要口服超过1.68 mg的乌头碱,就可能死亡。

但云南白药在一篇公告中声称,他们配方中所含的草乌,经过炮制后,乌头碱转换为苯甲酰乌头原碱,毒性都“减弱”乃至“消除”了。

如果云南白药的炮制过程是沸水浴之类(因为保密所以不知道),乌头碱经过沸水浴之类的炮制过程,的确会发生水解,转化为苯甲酰乌头原碱与乌头原碱等几种水解产物。20小时沸水浴,乌头碱减少到原来的1/3,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转化率会达到最大值,可以达到60%以上。

那么炮制后所得到的苯甲酰乌头原碱,毒性到底多少强呢?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是“半数致死量”,也就是某个剂量作用下,实验动物一半会死亡,数值越小,毒性越大。

乌头碱,到苯甲酰乌头原碱,毒性降低多少呢?如果用半数致死量来衡量的话,苯甲酰乌头原碱的毒性是乌头碱的1.2%。

那是不是说苯甲酰乌头原碱的毒性很弱,甚至消除呢?

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大鼠半数致死剂量(腹腔注射)是10.96 mg/kg,那么这个10.96是个什么水平?对比一下,砒霜是871,氰化钾是4。说明苯甲酰乌头原碱的毒性远比砒霜大,略比氰化钾低。砒霜、氰化钾都是什么,大家都清楚,历史上、文学作品中很多毒杀事件都少不了这两位的阴暗身影。这样一个“毒物”,堂而皇之入了药,还被宣传是炮制后减毒的成果——减毒减到接近氰化钾的毒性水平。只能说乌头碱的毒性实在太强,即便水解减毒后,苯甲酰乌头原碱的毒性仍然很强。

没有对比,就是没有伤害啊。

有人说,砒霜也可以用来当药物啊。是的,砒霜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不治疗,病死率很高,治疗白血病完全能平衡砒霜的毒性。那么含有乌头原碱的白药宣称能治什么病呢?月经经量增多、外伤出血,这些甚至都能自愈的小毛病,能和白血病比吗?况且乌头原碱的毒性远大于砒霜。

高射炮打蚊子,打不中蚊子,反而把自己打死了。

云南白药的公告还宣称,自己主动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3年间共监测到涉及云南白药和云南白药胶囊的各类不良反应共计28例,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发痒等;未监测到严重不良反应,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毋庸置疑。

公司自己开展监测,得到一个结论,就能让公众对其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毋庸置疑“了?好大口气。实际上,就翻看中文文献,各种个案报道,就出现过严重的不良反应,还是以休克为主。 2013年一篇综述显示,云南白药的不良反应中,过敏性休克见诸论文的有10例,占到所有病例中的26.3%,处于第一位。心脏毒性引发的心律失常,也是存在,经本人检索,个案报道里有6例,主要是房室传导阻滞。而云南白药自我监测,只发现一些皮疹,却没发现休克,似乎与文献的情况对不上。

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这句话没错,但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疗效。没有疗效,就没有资格谈毒性。

不是说毒药就不能入药,疗效是评价毒性的前提与基础。没有疗效,即便毒性很低,也是不能接受的。

搜一下,还真有一些临床试验。

比如这篇云南白药胶囊影响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好高大上啊,多中心啊,随机啊,双盲啊,安慰剂啊,还发表在中华牌杂志上,云南白药能减少手术出血啊。

看了全文,我觉得有几个疑问。

首先,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时间等等指标对比都没有显著差异,反倒出血量有显著差异,这是怎么做到的?打个比方,这篇论文告诉我们,10-5=5,10-8=5。

其次,这篇论文的数据太诡异了,虽说是“多中心”,数据看起来,只可用“完美”二字来形容,大家体会一下。

云南白药真的有毒吗?真的有效吗?

云南白药真的有毒吗?真的有效吗?

​虽说是随机,你奶奶的随机的连各项化验指标、心率、血压都差不多,要么一模一样的,要么差1-2,而且更牛逼的是手术后的化验指标也非常雷同,甚至连引流液量都差不多。好像参加试验的病人都是生化机器人似的,只有生化机器人才能做得几乎一模一样。

当然,并不是说这篇论文是百分之百造假。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那么其他的文献,就根本不值一看了,基本上发表在不入流的一些中文期刊上,就别提中华牌了。给人的感觉也是一样,非常完美,中国科学家在用标准化的生化机器人做试验。

所以,云南白药的疗效与毒性非常令人怀疑,完全没有到“毋庸置疑”的地步。全世界的制药业都要公布配方,就是为了方便科学界监督,只有中国有这种“保密配方”,岂非咄咄怪事?出事了,谁来监督?怎么找到原因呢?



参考文献:

张剑祥. 口服云南白药过量中毒[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981(4).

杨长鹏. 服云南白药引起中毒性休克[J]. 四川中医, 1985(7). ​

李三春. 过量云南白药中毒1例[J]. 实用医学杂志, 1995(12). 

王茂光, 王寿康, 刘有江. 云南白药中毒一例报导[J]. 四川中医, 1984(1). ​

杨波. 云南白药中毒3例报告[J]. 新医学, 1976(11). ​

胡明灿, 江克明. 云南白药不良反应及其探讨[J]. 中成药, 1989(8):36-36. ​

常敏毅. 中药方剂引起的不良反应[J]. 中国药学杂志, 1984, 19(7):56-56. ​

李长英, 雷招宝. 云南白药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38例文献分析[J]. 中国药房, 2013(40):3817-3819. ​

黄勤安, 张聿梅, 何轶,等. 乌头碱水解转化规律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20):2143-2145. ​

Zheng P, Yang Y R, Zhang W P, et al. [Analgesic effect and toxicity of 3,15-diacetylbenzoylaconine and comparison with its analogues][J].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1994, 15(15):239-243.

Lewis, R.J. Sax's Dangerous Properties of Industrial Materials. 9th ed. Volumes 1-3. New York, NY: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6., p. 2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