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回访商铺意向客杨先生,第一次打通客户电话时,只是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客人说上个周末休息有空。
但是上个星期回访时,客人去了阳江,但是还记得我。对于这点,没有很在意,以为就去阳江那么简单,然后就没继续打扰客人。
昨天回访时,客人说不考虑商铺了,这个是为什么呢,第一次意向还可以的?于是就用麦凯切进去。
之前通过搜索客人的微信号,加上在电话里的客人的声音,客人的年龄比我大几岁,那么就有很多话题可以聊了,可以像朋友那样的心态了。
客人自己提到老婆考虑阳在江买商铺,中山的就不考虑。我不属于死缠烂打那种类似,本着尝试用麦凯锻炼一下,看能聊到什么程度。
脑子转了下,深茂高铁会经过阳江的,就以这一点为切入,大致的对话内容如下:我:哦,考虑在阳江啊~~杨先生,听您口音,不像是中山本地的啊?
有点像是粤西那边的?(用不确定的语气,明知道不是本地,也要加入这一句,减低抗性和盘问感)。杨:哦,是啊,我就是是阳春这边的啊?(籍贯)
我:我也是粤西湛江那边的,那我们算是半个老乡啦!阳春那边发展也不错啊,有高铁经过。
杨:是啊,我们老家XX(这里没听清楚,客人说到镇了)那里就在高铁附近?(挖掘老家地址)
我:这样更好啦,升值空间挺不错的,那,杨大哥(改称呼了,拉近距离),那边商铺,你看的贵不贵呢?(挖掘竞品价格信息,因为不熟悉那边市场)
杨:这边商铺也不贵啊,才几千元/?。我:哦,那这样的话升值空间还很大。其实啊,投资商铺最好两种,要么就是原始股,长线投资,但周边的规划和城市的资源和优势很重要。
要么就是要很旺,很好出租,收租稳定市区的商铺,但是单价会非常高,就像中山市区这里,6万/?左右,但是本身的升值的空间很有限了,再升值也很难到达广州市区那些水平。
因为几千1万多升值到2万多,和5、6万升值到7万容易很多的。所以说,你买的商铺在高铁附近挺不错的。
(埋下了很多伏笔和话题)杨:是啊,我也是我的几个朋友的介绍,一起过来这边买的,都是一起的。
我:那你朋友的眼光挺不错的啊。杨:还可以吧,我们是有这样的观念,“一铺养三代”这样。
(可以话题细分,可以挖掘家庭信息,客人本身很认同商铺的价值)我:的确是,不同人投资理念不同。
像房子,可能前5-8年,会比商铺有潜力,稳定,但是越往后,商铺的优势就越明显,升值价值就越高,住宅主要还是保值。
杨:我也是这样想,买在老家以后还可以回去发展。我:哦,我以为你是买来自己用的呢?杨:不是,现在也只是买来投资的,放着的。
我:不过,一铺养三代确实挺好的,哦,那你的商铺产权多久呢,一般70年的。
杨:好像是52还是53年的。我:这样,那可能是地块的性质改变了,不过,话说回来,你买的铺是小区底商还是步行街的?
杨:我的是小区底商来的,上面是住宅楼。我:小区底商啊,如果是这样,有几种位置是黄金位置的。
首先是小区正门呢,不愁出租,做便利店或者中介什么的都可以;第二是转角位,展示效果好,特别是十字路口的。
不过价格可能会高一点,不过也值得。(这样一说,可能自然而然会想到自己的商铺在什么位置,接着就会说出来位置,还有对位置的见解,这样换位思考,我以后也多得锻炼和思考总结)。
杨:我的不在两边,是在中间位置,中间位置反而贵。我:中间位置也不错的,确实会贵一点。
杨:是啊,我也看过好多楼盘了,像一些好位置啊,开发商都一早自己留下来,不是熟人都拿不到,我也看过很多楼盘了,上次另外一个楼盘,去了就没有了。
我:是啊,如果没有熟人,就算推出来,来慢了,就没有了,这些也需要有缘分的,好位置的,像我同事一个客人过来直接整个售楼部买下来了,或者是好的街铺的,整条街都买下来了。
杨:那别人有钱没办法啊,好位置的,直接都拿完了。哦,对了,你那里的商铺是怎样的。
我:我这里商铺还可以,对面是省一级小学,旁边都是住宅区,未来中山的地标也在旁边,做餐饮和教育培训挺好的,也有十字路口位置的。
杨:哦,刚好我有个朋友,卖土猪一号的,最近也想买个商铺。我:哦,那他有什么要求的,大小方面?杨:我朋友需要买90?左右,最好在新市场旁边的。
我:哦,你的朋友也是在西区吗?杨:哦,不是,他是在佛山那边,做得早,挣了钱,在桂城有两间了,想再开一间。
我:再开一间,是过来加盟还是分店?那到时候不是要派人过来?杨:哦,不是,他已经有两间了,他有几兄弟,一起做的,因为是最早一批做的,广西的土猪1号,所以挣到钱了。
我:那的确是,早点进入市场的话,确实有优势,那我帮您朋友了解一下,到时候有信息直接联系您,对吧。杨:好的。
我:杨哥,您好像也是住西区的吧?杨:是啊,就在沙朗那边。我:听你这么说,来中山应该很久了吧?杨:来了10几年啦,也很久啦。
我:觉得中山怎样呢,这边挺适合居住的,宜居城市。杨:是啊,这边节奏不快,住着挺舒服。我:确实啊,我也挺喜欢中山的,环境不错,教育也不错。
杨:教育是不错啊,像我舅舅在中山05还是06年买的房子,就没有送户口,去西区中学读书,赞助费用6-7万/人。我:6-7万挺贵的,像您早点来中山就不用赞助了。
像我们粤西的,生孩子都挺多的,我就是家里的老大,您也是家里的老大吗?杨:不是啊,我有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呢。
我:我也想有个弟弟,像你朋友那样,多几个兄弟,要做事业有个伙伴。是啊,像你那样,也应该不止一个小孩吧,按照我们那边的习俗。
杨:前天才生了个小孩,现在在家里带孩子呢。我:恭喜恭喜啦。杨:谢谢啦。我:带孩子,比较辛苦啊,前面那两年。做父母的都不容易啊,一铺养三代,最后还是留给孩子的。
杨:是啊,买铺位,最后考虑的还是孩子啊。我:是啊,不过53年产权,也够啦。
杨:是啊,按照销售那样,我算算也够了,我也看过很多商铺了,我上个星期回阳江就是回来看现在买的商铺。
我:哦,难怪啊。不过开车回去,以后有高铁也挺快的。杨:是啊,朋友都挺看好高铁的。
我:不过高铁有“抽真空”的效果,如果当地城市没有资源和产业优势,高铁会像吸尘机一样,把资源抽走,那您商铺周边有什么规划吗?
杨:旁边有一块“茂名电白二建”的工地,还没有开工。我:如果周边有规划住宅区,或者商业区,挺不错的,不过商铺的门宽也挺重要的,最好超过3.3米。您的商铺们有多宽呢?
杨:大概4.2米吧,扣去柱子,也大概有个4米。我:4米的话,也挺宽了,商铺啊,如果长宽比在2:1到3:1,挺不错的,出租容易,1:3的话就适合做餐饮或者后面隔出来做厨房等等,您的有多深呢?
杨:我的商铺大概有10米深吧。我:那格局挺不错的,我这里层高6.8米,您那里多高呢,6米左右比价好,可以做夹层。
杨:我这里6.2米吧,刚好可以做夹层。我:如果是4米几5米的,做不到夹层的就性价比不高了。杨:其他的楼盘也看过,4、5米的都有,也是,6米多可以做夹层。
我:另外,商铺如果有窗通风会更好。杨:我的商铺门口4米多5米高有窗。我:哦,那后面呢?杨:后面就没有窗了。
我:后面没有窗,也问题不大,前面有就行了,杨大哥您可以做成阁楼那种,采光通风都可以兼顾了。那,您门前的路是几车道呢,6车道的一般是主干道的了。
杨:我前面的是四车道的,不宽。我:那附近有公交站哪些吗,这样会带来人流。杨:商铺门前的路凹进来1米多2米,应该是规划做公交的,现在还没有建起来。
我:这样挺不错的,在公交站旁边,如果对面也是商铺,那就更好了,双面铺,商业氛围好。杨:对面,还没有,但是也是楼盘来的。
我:哦,对了,有一个很重要的注意,商铺有没有预留排油烟的管道。杨:我们这边就没有,转角位那边就有。
我:如果有的话就可以做餐饮比较好,不会影响住户,话说回来,您的小区应该挺大的吧,有3000户吗?
杨: 应该有吧,好像有16还是18栋,商铺往上有17还是多少层来着。我:那样应该也有那么大了。
我:哦,对了,您刚说朋友考虑新市场的,是市场后面的商铺吗?杨:最好是,因为他们还要送货,都屠宰好送过来了。
我:哦,那样也算是仓库的了。杨:是啊,不然这样没多少钱挣。我:OK,那我多留意一下,杨哥,您这个号码有微信的吧?
杨:有的,就是这个号码。我:那呆会我加加您微信号码,您接收一下。杨:好的。我:OK,那不打扰您了,有什么电话或者微信联系。
杨:好的,88.最后加了客人的微信了,可以继续做人情了,麦凯66挖掘到很多信息。不过由于不熟练,不然可以挖掘更多了。
学一点用一点,慢慢融入血液当中,形成条件反射才行。因为我发现,慢慢熟练,有一些话题会自己蹦出来的,不用可以去回忆,思维就集中在客户回答中。
其实聊天,我发现其实也是在运用三大思维,特别是细分思维,因为提问思维才初步掌握,用八大方向扫描的话,反应不够快,所以思维还不是很活跃,应变还不够灵活。
例如:我上面客人说到,考虑商铺也是因为“一铺养三代”,用细分思维,这句话可以细分到,商铺+孩子+客人自己+客人的父辈一代。
如果继续细分下去,可以有很多很多话题,问题是怎么组织思维,用八大中的排除法,筛选出适合的话题。
不突兀又自然,又不会进入死胡同的话题,又能衔接上文,承前启后,另外根据情况,配上封闭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一直挖掘下去,减轻盘问感,以拉家常方式进行。
同时,说到商铺,激发自己的优势,对商业的熟悉,从关心客户的角度,提供增值服务,关心客户买的商铺怎样、如何,相信所有买了上铺的人心态都这样吧。
今天写总结的时候,对麦凯和聊天又有进一步,体会和领悟,但是有一点,用麦凯的时候,心态很重要,从心态上把自己当成客户朋友,在关心客户过程中,言行举止才能真情流露,才能真实,特别是电销。
心理虽然要想着成交,不过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藐视,不要流露出很渴望的情绪,心细的客户,很容易听出来的,要主动将这部分情绪切割掉。
我后续心态也要固化,现在情绪波动还没有很好的自控,特别是客人拒绝多了之后,会有段疲惫期,用昨天老大的方法,用目标细分解决心态问题,可以起来运动运动,走走,听一下歌,激昂一些的,自我调整一下。
2. 老大答疑和关于人情做透开课过了第一周,正如老大所说的,会有各种不适应;心理不适应,不会总结,同班同学给的压力,学长压力,怀疑自己。
这些,都有出现过。特别是固化的过程比较难,因为我们本身已经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现在要形成另外一种习惯,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
如果,想短时间就能做到,那你就是史玉柱牛人了,但是,我不是。这一周里,进步是有进步,但是相对以后要达到的目标,还是很远的。
一下子把目标订得太远,难度大,压力大,容易放弃。所以还是把大目标细分成,小目标,对自己使用登门槛战术,目标完成了就有成就感,就有信心和动力。
只和自己比,这点很重要,不然和大V比,和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远本质是一样的。
我刚开始学,得以熟悉课程为主,不需要太多的干货,把基本的概念和骨架熟悉,以后一点一点的把肉填回去,得领悟到了真谛了,数量级的学以致用和感悟后,才能有了神,活灵活用。
晚上把学长的每天学习提醒和作业,整理在一起,重要的要背下来和默写一遍,加深记忆,并且将关键部分写进《随手读》里面去,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囫囵吞枣。
昨晚老大答疑,很大部分重点是落在人情做透上。提到一点如何绕过保安和前台,前台是公司的“信息官”,也就是说是埋下“钉子”,也就是内线,这点很重要。
因为前台和保安也算是八卦“阵地”,知道很多情报和内幕信息,而且老大有专门的分享,针对前台和保安的。
先说说我的工作,我们是小代理公司。
代理商铺的,不是开发商的,也不是大的代理商,所以不能在前台值岗,但是之前有一段时间他们不能销售商铺。所以有上门客户都要自己去截的。
这里细分到几个问题。 (1) 前台销售可能不会搭理或者说没有商铺卖了;
(2) 前台销售可能直接随机交给我们的同事一员;
(3)前台销售可能会交给关系比较好的我的同事;
(4) 同事之间也有竞争,可能主动出击说是自己的客户。
我是从2014年11月才开始做商业地产的,完全的销售小白,没有做过任何销售工作,性格比较内向。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摸索过来的。
因为小公司,没有培训,包括话术、讲沙盘、到现场等等都是零经验,刚开始也不清楚什么是市调,怎么市调。
只知道老大第一天让我们就直接去踩盘了,结果,可以知道,怎么看怎么像同行,不过有一次去了雅居乐的一个楼盘,很吊的,大盘的销售,不鸟人。
我看旁边的业主在看销控表,就过去闲聊起来,借力起来,然后业主就很热情,说我是他朋友,让经理过来介绍房子,带我去看看,哈哈。
还记得那个女的经理憋屈的样子;因为是和新手同事去,同事比我年轻,就装是我的助手什么的,遇到也是一个新手菜鸟。
结果最后把经理也叫出来了,享受了一次“逼单”过程,出门走后,大气嘘嘘的,装得还过得去,结果那个销售打了我差不多10次电话。
话说回来,我也在想办法,怎么能把前台的上门客,都转到我“名下”呢,那要同时把开发商销售和合富的销售都帮我呢?
当时我还没有学人情做透。就在外围群,了解到部分的人情和利益,加上用我那自己摸索的“人情做透”一些比较皮毛的想法子。
之前看过《定位》这本书,要占据“第一”的心智阶梯。每一个我们的同事和那边的新人。
我都是第一个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发卡片,加微信的,并主动关心他们的工作,闲聊,在微信上互动,点赞,发评论等等。
早上上班和下班都主动打招呼。我刚开始,是先单爆一个开发商的销售,刚开始没有谈合作和客户方面,只是侧面了解她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工作多久了,住哪,孩子什么的,因为没学麦凯,所以不够详细。
然后慢慢就深入,问到她们的待遇、提成和佣金方面,得到重要的信息,他们卖商铺的提成比我们低很多。
所以利益驱动有了实际的基础。依然是加了微信,互动,然后偶尔会买下午茶请她们喝。
但是有个问题,怎么让他们相信我是个问题,只相信我,只和我合作,而且是所有都找我。
包括他们轮休休息时,还有我休息的时候,有客户来了,都是转到我这里来呢,而且同事不能有太大的意见!
那就要单爆了一个之后,把其他的都拿下了。另外提到一个,大代理商那边,新人也是比较好入手的,而且是刚实习的,因为不知道很多东西,很好入手。
在单爆开发商的销售的同时,我也在慢慢在做新人的工作,同样是一个,一样的套路,挖掘到她们的待遇和提成,利益驱动的基础更好,因为她们的提成比开发商的更低。
因为,我们公司是电销为主的,所以会开发到很多住宅意向客户,我自己的就会分类储存起来,也会把新同事的住宅客户要过来一部分,然后累积起来。
送,免费,给单爆的那个开发商同事,但不是一次过送完,一次2个、1个,有时候4、5个,持续送,成交了我一分不要。
然后,他们有客户过来,我就打点小配合,做做人情;夸奖他们,那天衣服好看,我就夸;到关系比较好了之后,我再开始提到合作的事,具体数目就不详细说了。
然后你懂的,上门客慢慢的到我手上了。当单爆了一个开发商的销售之后,送住宅意向客的行为没有停止。
到后来,项目A的开发商销售阿B还翻开自己的客户意向本,找啊找,找到很多商铺意向客给我,因为她做的时间比我早,客户资源比较多。
凡是经她手的商铺意向客都到我手上了,后来,她没做了,辞职了。刚好楼盘里还有她的另外一个开发商销售阿C调回来项目A,阿B就交代好阿C,有客户都给到我这里来。
当阿B还在项目的时候,我就通过她,让她继续把其他开发商的销售也尽量站到我这边来了。
而大代理商那边的手法基本一样,也是用皮毛的人情+利益驱动。到后来拿到了部分业主的资料,哈哈。
人生做销售,靠自己拿到的第一份电话资源,她们用手机拍照发到我微信来,当然,人不能忘本。
谁发给我的资料,我就会标记好是谁的,如果预约了客户,就会将预约情况转达给他们,让他们放心,如果开发到车位意向的业主,也会把情况告诉她们,让他们来跟。
单爆了一个,然后继续让她和大代理商那边的新同事继续帮我。l 在春节的时候,年28开始放假,我准备回家的时候,早上有个上门的业主看商铺。
“盟友”马上给电话过来,我回来的时候,客人已经走了。我们在休息,开发商年初五就开工了。
初五早上就又有个业主过来看商铺,然后同时马上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情况,问我有没有空,不过那时候没开工,去了旅游没办法,当天客人购买欲望挺强的。
可惜了,后来热情淡化了,刚好他看的也是之前那个客人女婿看中的那卡。后来,我调到同一个开发商在同一个镇另外一个楼盘,前面做的功夫有用了。
我休息或者在那边的期间,这边有客人我都让“盟友”把客户给我一个比较好的同事带,过来通知的时候就说是我约的客户来了(同事干羡慕也没办法)。
后来,在项目B如法炮制,因为项目B分在马路两边有两个,楼盘,那边的情况,主场很没有优势,开发商+大代理商的销售太多了。
因为还是在热销,所以,上门客很难截,他们本身的提成比原来项目A的要高,所以合作是比较难行得通的。
所以我还是两边各单爆了1个开发商的销售,分别是小D和小E。小D是销冠来的,老公是按揭合同的律师。
嘿嘿,你懂的,很多业主的资料和电话都有,一些不懂的事情也好借力。前面累积下来的住宅和公寓意向客。
就开始免费持续送给小D了,其他套路差不多,微信互动,后来她就给了我30多个商铺意向客的电话,她也能卖商铺,提成也挺高的。
我们是2:8合作的,前提是我先“市调”到她的佣金和提成发送方法,还有底价,然后问了好几个人确定下来了。
最后按照2:8,如果成交了,她能得到她原来两倍的提成,然后如法炮制,拉拢了其他几个人,有个小细节。
我刚去不熟悉,我有两个客户,都是让她帮忙介绍的,从中学习下她是怎么带现场和介绍周边的,跟高手学习嘛。
她很难说,她是本地人,说周边的发展,信服力杠杠的,这就是激发自身的优势了。
回到小E,小E也挺厉害的,销售能力。很有个性,直爽的,做销售很吃香的性格,潮汕人,会说潮汕话、普通话、雷州话、客家话,广东通,我靠,含她师傅了,又是女性,真有优势!!
基本用了相同的套路,在项目B差点有机会成交了2卡,只不过小E不像其他人那样,追不得那种,度要把握得很好,不能紧,基本愿意介绍客户就介绍,其他顺其自然。
好咧,重头戏来了,小C跟了一个项目B的业主陈R,想要买个商铺,朋友潘S帮其在镇区所有项目的商铺都基本看完了。
陈R和潘S约好了过来一起看商铺,而我也有一个客户也姓潘(项目B的业主,老乡),然后就很碰巧约在一起了过来了。
过来的时候,遇到有阻力,小C就帮我说话了,这个客户我预约过,也带过,然后就可以帮他们介绍商铺了。
以下的内容是第二天陈R,第二次过来看商铺了,在本地过夜了一晚,小C提前帮他们订了一间房间,刚好是周末,房间比较紧张。
陈R是属于很多疑考虑比较仔细的性格,问了一些问题比较难回答,我不懂,我就比较模棱两可回答,因为我们的商铺前面的路没有通,所以在规划方面要重点说。
这里有几个小细节:1、因为前面有个商业中心已经圈地,客人想看看周边的情况,想到商铺楼上住宅楼看看情况,我只想让客人看到合适位置的景观,不想让他注意力看到其他楼盘,免得节外生枝。
于是话术上我说:“因为有些单元已经收楼了,看不到,然后我就自己跑到楼上,我想了想,不能太高层,不然什么都看到了,也不能太低,什么也看不到,不然客人又要往上跑,自己选定楼层,那就麻烦了。
于是,我选定了7-10层,对比了一下,确定了在楼,刚好可以清晰看到商业中心的圈地,也能看到一部分东门前面的规划地。
选好楼层之后,因为客人在楼底等着,正好是中午快过12点的时候,比较热,客人没吃饭,也怕吃饭了会节外生枝。
嘿嘿,昨天老大不是说要发展内线吗,我和物管的前台关系挺好的,一个电话,就拿着钥匙过来,正常的是12点就下班的,当时时间刚好到12点了,其他同事要是过了12点,那就麻烦了,都下班了。
在客人等待的过程中,我就和客人继续闲聊,拉家常,不要冷场。然后,就和客人上到楼上看“风景”了,前台在楼上的时候也帮我说了些好话,哈哈!
我主动引导客人往商业中心的地块区看,尽量不要让客人多想,时间也不宜逗留太久,大概5分钟就带客人回去售楼部算价了。
陈R选了一间107?和一间75?的,在上楼看之前,我故意带客人到后面准备动工的一期,两期连接位置的商铺,有一卡40?的,不错的。
缺点就是楼顶是平台和旁边是规划垃圾站,所以在现场就开始压价了,我就不多纠缠,回到售楼部谈价格。
这里还有个小细节,我和保安还有旁边窗帘店、婚纱店的老板关系不错,保安说这里的商铺不错,窗帘店的老板说我的人很好,当着他们的面称赞我,进去看商铺的装修格局什么的都畅通无阻。
时间回到前一天,陈R和潘S,当天晚上和他们吃完饭,然后时间比较早。为了促成,利用我们对中山的熟悉的优势。
就主动邀约他们到市区看和我们项目旁边一样的商业中心(大信),强化他们的信心,,一边在车上聊中山的发展啊。
商业中心如何如何,然后就拉家常。去到了大信,就将熟悉的概念转化成客人能够了解的,将我们的商铺类比成大信后面的美食街,还有目前周边商铺的价格,客人就有个升值的概念了。
然后,就讲故事(事实来的),说以前刚开始商铺推出来才8000多没人要,现在都涨到多少多少了,以前周边怎样怎样,路过一楼大堂的时候,大信本身的商铺也出售。
还有5年回购,在其中一边,有大信的商铺广告和展点,我赶紧把客人注意力引导别的方向。在路过后面的美食街的时候,又开始讲故事了,后面食街上面也是小区,我就说哪一卡的业主就是上面的业主。
客人,眼里,慢慢信心就多了出来,大概走了20分钟,我们就开车回去了。 在客人第二天来之前,我心里都很紧张的。
怕客人不来,但是我断定客人回来,因为客人对本身开发商有足够的忠诚度,而且有昨晚关键的一步。时间回到,现场选铺和谈价的过程。
真是一波三十折啊,前后经过了,我算算,现在回想起来,捏捏都是一把汗啊,通过我+我的上司+我上司的上司+小C+小E+律师+同事多方的配合才拿下客户,一共成交了3卡。
过程主要如下:首先,我们在售楼部外面,把价格初步谈好,才进去办公室,找我上司的上司继续谈价。
在外面的时候,小C和小E帮忙说好话,帮忙配合,帮忙拉家常,帮忙看着小孩。
然后又几个关键点(1)陈R要么两卡都买,要么只要一卡大的,另外那卡75?的不要,因为客人把要月供各方面算出来,感觉有压力。
后来我们出去办公室,他们两夫妻在商量;(2)潘S原来在考虑40?的,压价很低,不一定会购买;(3)时间是中午时间,怕要吃饭会影响谈判的进行。
再次回想,还是捏一把汗,捏汗的还在后头呢!!!!!到了办公室谈判,客人谈价格挺厉害的,轮番作战,还好上司的上司是高手,从容应对,我从旁也默默记得怎么应对的,一路乖乖恭敬的站在旁边,听候命令。
后来,客人出去两夫妻独自商量,可能再考虑一间还是两间。心里那个紧张啊,嘿,领导出了一招做后备,就是有两间35?的挨着的,格局很不错的。
客人回来了,就提起了有没有小一点的,可能两间大的压力比较大,然会就不考虑75?的,因为75平米的格局虽然好,但是没通路。
然后领导表示为难,同时表示客人选的两卡都是很漂亮的。然后打电话,请求另外一个老总是否愿意出让一卡,然后就让我带去现场,我心里也有点忐忑啊,怕大的又不要,要两间小的。
因为在路上,有两间同样格局的,也是连在一起的,一模一样的,开始讲故事了,他们也是朋友,又是业主的,买了两间的,然后他们问起价格,我就说了大概的价格,然后带他们到目标商铺,后面一点位置的,得!!
他们一看,马上就喜欢了,就央求我能不能帮忙大的换一间小的,潘S的40?的也换过来,两间挨在一起,做邻居多好。 然后,我表示为难,然后就提到领导,还有10几20分钟要离开回去其他项目了,客人就赶紧回到办公室谈价格,然后就是“苦肉计”,很艰难才能两卡拿下来了,然后客人就是各种杀价,领导各种应对,最终敲定下来了。
在签合同期间,客人肚子饿了,也是小C和小E还有吧台的服务员帮忙叫外卖,客人也饿了。价格OK,认购书OK,然后就是交首期和签合同这个环节。
关键问题来了,因为是小白,对一些手续不清楚。该客人的其中一卡商铺已经备案了(没有签合同和认购书),那今天就不能签合同了。
刚好也是周末,银行下午1600就关门,时间都过了,而客人是从海南坐飞机过来的!!!
客人明天周一有急事要回去海南(行业会长)开会,商铺已经备案了是最后才发现的,要等10天左右注销备案才可以正常签约!
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要是我一个,那就搞不定了,然后就多方配合商量下,客人先把认购书和按揭合同,以及合同中陈太太要签的部分都先弄完了,下次再抽时间坐飞机过来,把剩下的合同签了。
知道最后,商铺完全搞掂了,快下午六点了,整整弄了7个多小时,中午饭只吃了一个肉丸,饿到头都发虚了,脚发抖了!
然后,和之前的成交客户一样。公司里,就我一个想到和坚持这么做,我的领导、小C、所有客人一起在商铺前面合照留念了,哈哈。
你说多年以后翻开照片,是什么感觉!满满的回忆啊,有共同的东西,再加上持续保持联系和发周末愉快+养生短信,成交了的客户都是重点客户,发挥转介绍的威力啊!
然后晚上就和客人吃饭去了,我和吃饭店那个老板娘关系也不错。l 说说我对小C和小E的利益方案:第一、5:5分账;我下发了佣金马上结佣;
第二、因为陈R是小C的客户,但是小E帮了很大忙,所以我把我的5分了2给她,然后就是5:3:2分;
第三、凡事我自己的客户独立成交的,她们都各自分1,;第四、继续喂住宅客,因为我在项目B的时候,请来了4个兼职电销。
所以手头上的住宅客就比较多,利用自己可以管理和收集电话意向客的优势,我把这部分客源截下来了,用来送给其他销售!
到后来,小E和别人说,我是盟友,哈哈!不过到现在,她们恢复了卖商铺的权利,哎,策略要改变了!
初步学习,和熟读了,人情四招,发现我远远不够呢。哦,对了,忘记说到售楼部主管梁R,有一次他的儿子发烧了,想要床位。
刚好那间医院,我有认识的同乡医生朋友,三大攻心中的,直系亲属,就打电话给朋友,让他帮忙优先安排床位给主管梁R。
虽然后面不是经过我医生的忙,但是梁R第二天对我的态度截然不同了,期间我都有关心他儿子的情况,聊聊家常。
后来他儿子出院了,他老表的儿子要住院,想要接着他孩子的床位,于是我又让朋友帮帮忙了,最后依然不是我朋友帮到忙。
但是梁R对我很是感激,我之前还想着成交之后要请他吃顿饭的,不过由于工作时间不同,就搁置了!
后来,在他们不能卖商铺的期间,有客户,他主动和小C说可以找我合作,嘿嘿!也给我介绍两个客户,有一个挺可惜的,没有成交。
现在,我也把梁R作为我每周周末愉快和养生短信对象,通过微信很方便。最近,发了1个多月短息。
有个业主主动找我了解商铺的事情,做净水器方面的,买或租都可以,不过她要的位置格局不好,没有考虑。
我就想办法帮他出租,因为我有铺主电话,所以就帮她问租金和压价,我两边都不收取什么中介费。
如果成功了,就相当于帮两个业主,维系好,就可以转介绍了!另外和保安关系也不错,经常请他喝饮料,聊天。
他介绍了两个朋友给我,一个成交了一卡,另外一个因为当天,早上8点多就来售楼部了,我又没有他电话。
于是客人没有人接待就跑了,到同一个镇的别的楼盘买了200多?的商铺!这几天才听保安哥说起。
总结关键词:人情+利益,借力+利用自己的优势;把保安(+开发商销售+代理商销售+物管前台+售楼部主管都关系处理得不错。
基本上70~80%前台的商铺意向客都会转到我这里来,时间不够写了,暂时到写。3、《25期答疑》感悟l 如果白天想事情,晚上放不下,主动切割;
主动干预,心理暗示:这点非常有必要,想问题必须聚焦;后端是现象,要研究前端,归根结底就是本事不足;70%销售问题,就是人情做透不足;
销售问题:要提炼二十大主要问题:每个问题用三大分析,话术的锤炼必须配合写写画画,形成答案,市调+高手学习,优先把十个主要问题单爆,一个月之内完成,并对着镜子复述。
预则立,不预则废,厚积薄发,有备而来。市调要配合录音,晚上回来分类总结,向高手学习;麦凯必须融入血脉中;心态要调整,见客户=帮客户成长;
理直气壮找客户,产品+服务给客户带来最棒的效益,有实际收益;了解客户所在行业和公司,包括行业发财故事、高速发展之路、行业笑话、增值报告等等,做半个专家,从行业切入话题,做好市调。
如果和客户没有共同话题,怎么能聊进去,如果和客户聊天,你完全不懂行,怎么能和客人沟通到心里去,怎么能够发现客户的需求,怎么有针对性的提供增值服务呢。做专家难!
做半个专家=市调,提前做好这一步。模糊销售主张:第一次要直接,理直气壮,告诉客户做什么;
第二次可以模糊主张了,所以我打第一通电销,不要害怕拒绝,记得有一句话,有意向的客户,怎么都不会死!
物质+精神=摧毁心理,想起碧桂园的广告:碧桂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l 人情=是否开单,利益驱动=开单大小;
销售:客户群技术-转化率-客单量,电销就是积累客户群,回访跟客就是提高转化率,前面决定后面,前端决定后端,我最薄弱的就是跟客和回访客户,这点劣势,还是得对自己使用登门槛战术。
关于发短信,老大说得很好:发一次短信相当于一次广告,没有删除短信等于成功了一半,哈哈,今天有个客人过来,虽然不是买商铺,但是认得我,出示了微信里面的笑话信息,眼神了很亲切的感觉!
短信,对于不是很熟的人,不要信息太多,太多表情,客人有压力或者吓到,可能会拉黑的。
越是大客户,越是会考验人,越是要慢工出细活,他们什么人和风雨没有经过,所以还是坚持做数量级!不要泄气!因为越努力越幸运。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你能走多远,看你与谁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