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卖给和尚梳子”并不是一个好的营销题目?

 jimmyliusss 2018-03-25
销售话术技巧和消费者心理洞察并不是一回事。



前几天建立了一个关于脑洞的微信群。可能是表述不是太清楚,来了不少营销机构的朋友,也来了一些电商或者微商。


其实这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毕竟智慧往往来自于民间。而且也别看不起微商或者培育微商的营销机构。人家左手事业,右手家庭,热情大方,青春洋溢,喜提和谐号,是为了让群主能带着大家都有位子坐。


说认真的,我微信好友里有个卖瓜子的微商,我已经下过好几单了,是真的好吃。也认识一个专门做DSP效果的朋友,虽然有些创意看上去很粗暴,但确实打准了目标消费群的痛点。


回到群里。


在这个群即将满100人的时候,产生了一次明显的争执,并且导致了一次退群事件。在讨论创意与用户转化的时候,有位营销策划人使用了一个“古典案例”,并且深以为然:



立即有人展开了反驳,认为这是“以欺骗的形式进行售卖”,但对实用主义者来说,“只要商品不存在质量问题,就一定不是欺骗”,而且是一个“洞察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好创意:



销售至上派和市场至上派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销售至上派集体负气而走。


他们肯定想:这啥狗屁群?创意不卖东西,有什么意义?不以把东西卖出去为目的的营销,叫什么营销?老子左手梳子,右手和尚,热情大方,青春洋溢,充满说服力,我还有错了?


这么一个经典的案例,而且是销售人员的宝典,咋地,你还想翻盘?



嗯。我就是想翻盘。


这道题目在网上的答案更复杂一些。说有四个推销员,第一个铩羽而归;第二个对和尚说,这梳子可以活血美容,卖掉几十把;第三个说,可以给香客,卖掉几百把;第四个说,你可以刻上字,当做寺庙的礼品,卖掉几千把。然后就是什么“思路代表出路”、“思路不变,你一定会失败”之类的话。


这个说法其实很坏。我来一个个分析这些所谓“成功营销”背后存在的问题。


第一,次要功能只能是产品的附加值,是满足了基础功能之外的噱头,而不是核心卖点。


以“活血美容”为说辞的第二个方法,相当于让别人办一张信用卡,然后说,你看,这卡啊,可以当书签用。我一直说,我们可以说服消费者,但不要去羞辱消费者。我卖的麻将桌很坚固,都可以用来切菜,然后张大妈明明不会打麻将,我也让她买回家,然后诱导她天天在上头切菜,这就是对消费者的羞辱。因为张大妈明明只要一块切菜板。


不用于梳头发的梳子,就是一张不用来打麻将的麻将桌。真要让和尚活血,你就应该卖给他们复方丹参丸。诺基亚再坚固,你也不会真的拿它去敲核桃,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二,只有直接使用者,才是你的用户。


无论是让和尚转销给香客,还是赠送给香客,都证明了一个事实:最后梳子的使用者不是和尚,而是香客。和尚只是一个渠道方,而不是真正的消费者。直接点说,和尚可能是你的代理商或者批发公司。


在这个模式下,实际用户的使用反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如果梳子不好,和尚会说,我不用也不知道,你找生产商去;生产商觉得,我钱也收到了货也是和尚发的,说不定还加了价,你找和尚去。任何一个产品,中间环节越多,最终的体验往往就越差。


不考虑售后和客服的营销手段,不接触直接使用者的营销手段,一定不是好的营销手段。在让和尚去找香客之前,你必须问自己:难道我找不到香客吗?


第三,质量问题是底线,但仅仅守住底线是不够的。


在有些销售人员看来,只要自己销售的产品没有质量问题,那怎么卖都是可以的。他们可能忘记了一个词语,叫做“性价比”。我如果做营销方案时,一定会考虑两个问题:和同类产品相比,它的性价比在哪里;如果便宜,那当然无话可说;如果贵,是否能找到一个独有的贵的理由?如果又贵又普通,产品研发毫无亮点,核心技术都是抄的,连包装都懒得动脑筋,就算没有质量问题,我也没法做出太好的创意方案。


质量有问题,那是违法的;但就算质量没问题,也不代表不是欺骗消费者。吃不死也吃不好的保健品多了去了,十块钱的维生素C换个瓶子卖几千块叫生命素的多了去了,质量当然没问题,但你敢摸着良心卖吗?球鞋没有质量问题,但你一定要卖给一个截肢的残疾人,然后说会让你对生活充满想象,你觉得合适吗?


第四,销售的话术技巧并不等同于正常的消费者心理洞察。


许多培训课程都注重于去研究销售人员的表达技巧,仿佛巧舌如簧就能让销路大开,而这种巧舌如簧的过程,也被冠以“消费者心理洞察”的名号。例如,说自己村里遭天灾,洞察了老和尚的“慈悲心理”。是啊,我家门口天桥上整天跪着一个年轻人,面前铺着纸写着“失学求助”,想必也是洞察了这种心理。


在所有的话术技巧之上,还有一个字叫做“诚”。这是个大道理,这里不多说,只说说“消费者心理”。卖东西不是搞蓝天下的挚爱,不要频繁地去加什么怜悯牌,所谓心理,需要洞察的第一要务是“需求”:原来消费者有购买需求,但不强烈;通过营销策划,使这种需求得以彰显,从而引发购买行为——这才是正道。如果仅仅是“消费者没这个需求,但觉得你可怜于是掏了腰包”,用非产品层面的技巧进行营销,那这种做法,和马路上强行给行人卖开光佛珠的假和尚也差不多。


第五,先考虑产品。


在为客户做策划之前,我一般都会问两个问题:你的产品给谁用?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跟进一些细节,例如和竞品的不同,渠道方向等等。不考虑用户画像和痛点的产品,生产出来也是浪费社会资源。


只有把这些问题回答掉,营销才有跟进的意义。比如你的矿泉水,营养成分没什么太大亮点,但喝上去有点甜味,估计年轻人会喜欢,那么就有了“农夫山泉有点甜”;你的凉茶,口感有点腻,但如果吃了辣的东西特别解辣,那么就有“怕上火喝王老吉”;你羡慕杜蕾斯那么有创意的海报,也是建立在他们有口皆碑的质量和品类上。


在老板给你梳子之前,你得反问一句:这是一把怎样的梳子。如果老板说,这梳子就是村头王二狗家的木工厂做的,价格随便定的,造型随便弄的,也不知道附近有没有人需要,但没啥质量问题,你就只管去卖吧!


那你做的事情更像是推销,而不是营销。当然,我得声明,不鄙视推销。但如果你想做点有名望的事情,估计得换个工作。



回到和尚和梳子的话题。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其实,只要你把和尚看作“渠道”,你要考虑的可能就不是“直接卖给他”,而是琢磨一下,如何“共赢”。


推出带有刻字的联名款当然是一个好主意,卖给香客也是一个好主意,既然是个好主意,这就是一个授权和分成的问题:本来你打算10元一把卖给和尚的梳子,因为得到了寺庙的IP授权,赋予了全新的包装,可能可以售价30元,作为寺庙的周边产品提供给广大香客。


那就很简单了:你可以正大光明地涨价,和尚也没必要采购,你就把梳子放在庙里,开光神梳,一梳梳走万千烦恼,二梳梳来百年好合,每卖出一把,你拿20元,庙里拿10元。


别担心客服。这种模式下,和尚维护用户的意愿比你更起劲。


最后放一段群里一位小姑娘的留言吧。希望能让“营销”的概念更加科学一些。





一个背景声




您也许还想阅读

回忆《灌篮高手》时,你们都说樱木流川三井宫城,而我的偶像却是他

走的人太多,时代都不够用了

我如果会写爆款,为什么不自己单干?




“灰鸽超市”开张 可在菜单栏里选择二维码进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