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教学:收放自如,水到渠成

 老刘tdrhg 2018-03-26
作文教学:收放自如,水到渠成


万森 陈娜

【导读:在写作中,作者通常要根据写作的需要将自己已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使原始素材变成文章中的有用素材。

一个好的厨师,以高超的技法将其手中的食材进行加工,或去粗取精,或添加辅料,便可成就一道美味。作文素材就好比食材,只有经过巧妙加工,方可绽放光彩,成就美文。

在写作中,作者通常要根据写作的需要将自己已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使原始素材变成文章中的有用素材。而在行文过程中,对素材的加工一般要通过两种途径——压缩和扩充,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突出中心,二是要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一、素材的压缩

我们积累的一般都是篇幅较长或者蕴含多个侧面或角度的素材,写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注意对选定的素材进行概括或剪裁。

1. 高度概括,有的放矢

在素材的积累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材料多是一些详细复杂的故事、人物传记性质的介绍或者整篇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写作中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有的放矢。例如下面这段文字就是对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你在高原》的组成部分、创作背景、创作历程、成就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长达四百五十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你在高原》,是张炜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创作完成的。全书分三十九卷,归为十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系列作品,而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一部纯文学著作。2011年8月20日,该书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它源于我的挚友(宁伽)及其朋友的一个真实故事,受他们的感召,我在当年多少也成为这一故事的参与者。当我起意回叙这一切的时候,我想沿他们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全部实勘一遍,并且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必要落实的、严密的计划:抵达那个广大区域内的每一个城镇与村庄,要无一遗漏,并同时记下它们的自然与人文,包括民间传说等。当时的我正值盛年,并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豪志,又将遭遇怎样的艰难。后来果然因为一场难料的事故,我的这个实勘行走的计划只完成了三分之二,然后不得不停下来。这是一个难以补偿的大憾。”

《你在高原》是张炜历时二十二年,呕心沥血、潜心创作的重要作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国内文学界的强烈关注,被誉为“已知中外小说史上最为卷帙浩繁的一部纯文学著作”,张炜本人也视其为一次文学的马拉松长跑。这部作品不仅使张炜的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也是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没有潜心创作的态度,没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是难以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当今,能始终坚守这样的文学追求,对一个作家来讲实属不易。

如果我们把这个素材运用到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人要读三本大书”中,就要根据具体的写作需要,删减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无字之书”,那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风雨雷电,是山川草木,是花鸟鱼虫……这一切,需要人们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在实践中慢慢地学习和应用。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历时二十多年创作的《你在高原》,是一部长长的行走之书。创作前,张炜将书中的主人公活动过的每一处场所全部走访一遍。他访问一个个城镇和村庄,通过调查记录下那儿的自然风物、人文景观。真知出实践,妙理贵躬行。一部四百五十万字的《你在高原》横空出世,惊艳了中国文坛。这样的成就当然不能凭空而来,它离不开作家的实际行动,躬行实践。

(浙江一考生《阅读三境界》)

作者从实践的角度构思,論证“在实践中学习是在读一部‘无字之书”这一观点。所以只需将素材中作者的创作历程和成就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加上自己的分析评论,就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果照搬素材,面面俱到,不但有凑字之嫌,还会让文章脱离中心,让阅读者感到不知所云。

2. 表明情感,精心剪裁

由于价值取向不同,人们对同一事件、同一人物所持的态度各有不同。写作时,我们应明确自己的观点态度,对素材的选取也应遵循情感态度的倾向而有所取舍和侧重。譬如很多同学喜欢读《史记》,书中的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拿项羽来说,人们对他褒贬不一,因而在运用素材时就应重点写能表明自己情感态度的内容,其他内容不写或一笔带过。

如霜的冷刃上浸染着殷红的温暖,一具勇猛硕大的躯体缓缓躺在孕育他的大地上。在这个不灭的神话中,留下了千年的遗憾。亚父范增的一句“竖子不足与谋”似乎就已奠定了悲剧的基础。鸿门宴,亚父频举的玉玦,不在你的双眼,项庄、项伯的舞剑成了千古的笑资。在你自负的笑声中,溜走了你的宿敌。
“我是谁?我是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他,刘邦小儿算得什么?他有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的自信与魄力吗?什么智勇双全的韩信求见,哼,一个胯下之夫来到我这里谋职,让他滚!我这里不缺谋士!”
一辆破旧的马车,缓慢前行,浑浊的老泪在范增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
一切都完了,为什么到临死的时候,你还怀着“时不利兮”的愤怒,冲不破自负的牢笼呢?

(佚名《千年的遗憾》)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批判项羽的自负,所以他选取了项羽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鸿门宴,将他的丰功伟绩压缩掉。“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在这里不能充分为作者的感情表达服务,因而作者只选择了《垓下歌》中最能让读者体会到项羽自负的“时不利兮”来评论,其余的内容不赘述。

3. 细节对话,凝练转述

我们看到的很多素材中都有较多的细节和对话,在运用这些素材时,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原原本本地照搬到自己的作文里,应根据文体的需要将其变为凝练的转述。

元和三年,柳公权准备参加殿试。殿试之前,监考官员李渊来拜访柳公权的父亲柳子温。原来,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而李渊曾是柳子温的手下,并且受过他诸多恩惠。李渊得知柳家公子要参加此次殿试,于是特意前来拜访,称“有些事情可以早做安排”。当时唐代的科举制度尚在探索阶段,考试制度以及管理等各方面都不太严格。

柳子温向柳公权转告了李渊的话,并提醒柳公权:“你是不是应该去拜访一下,提早做好安排?”柳公权认真地点点头,然后出去了。晚上,柳公权回来后对家人说:“我已经向负责考场管理的官员说明了情况,把我换到了另外一个考场。”柳公权的话让家人疑惑不解,难道李渊改变了主意,不愿意“做安排”了?柳公权摇摇头解释道:“李大人并不知情,是我主动要求换的考场。”

此时,家人更加不解,柳子温甚至勃然大怒,斥责柳公权“不知好歹”。柳公权耐心地说:“父亲对李大人有恩,李大人想要回报,这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如果我们真这样做,就是对李大人的不义。一来这会给李大人造成压力,甚至让李大人摊上渎职之罪。二来如果我考不中,会让李大人更加难堪,觉得又欠下了一笔人情债。况且,我有信心凭自己的能力考中进士。所以,更换考场就是我要提早做的安排。”

柳公权一番话说完,家人都连连点头,柳子温更对自己的儿子刮目相看。后来,柳公权如愿高中进士,李渊特来家中道贺,对柳公权的品德和操行赞不绝口,这件事被传为佳话。

如果我们写议论文时需要用这段材料,那么就完全可以提炼每段的关键信息,去掉事件中的细节,转换对话的表达方式,将上面很长的故事串联成一段简洁的文字。

柳公权参加殿试之前,一名曾受恩于柳公权父亲的监考官——李渊前来拜访,称“有些事情可以早做安排”。可是,在家人和李大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柳公权暗中主动要求换掉了考场。此举引起了家人的不解,甚至让父亲勃然大怒,斥责柳公权“不知好歹”。殊不知,柳公权的做法既是对李大人的仗义,也是他自信的表现。事实证明柳公权的选择是对的,他不但如愿登进士第,这件事也被传为佳话。

4. 简笔勾勒,铺排叠加

写议论文的时候,需要有充足的事实论据。但是我们不可能将选择的所有论据在文中一一展开,尤其是那些人们熟知的实例更不宜作为典例占据大量的篇幅。所以我们可以将多个与话题相关的素材叠加,以铺排的方式简明有力地论证观点。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用箭射中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后,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计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山东一考生《勿以好恶论断之》)

二、素材的扩充

平时我们所搜集到的素材大多是简单粗糙的,在运用这类素材时往往要进行扩充,使其更为丰满和具有表现力。

1. 发挥想象,还原情境

扩充素材,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结合对人物或事件的了解进行合理想象,借助具体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加以扩充,描写情境或还原事件发生时的场景,设置合理的背景,也许会让人觉得别有洞天。

嵇康面对行刑队,面如皎月,泰然自若。他叫人拿来那把古琴,在秋风落叶之中抬起优雅的手指,一曲《广陵散》穿越时空,一直鸣响到现代。死是必然的,但死的姿态各种各样,有的卑微胆怯,有的傲气满怀,嵇康用他最自由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的絕唱,这难道不是对自由最完美的诠释吗?
(上海一考生《自由穿越》)

2. 运用联想,举一反三

 联想就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是由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而想到彼人、彼事、彼情、彼景(可以是相关、相似事物之间的联想,也可以是相反事物的联想)。大胆地展开联想,会让我们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丰富文章的内容。比如《荆棘鸟》中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最好的东西只有经过最大的痛苦才会获得。”这句话可能会让同学们联想到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他为了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以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娱乐时间为代价,在斗室之中夜以继日埋头苦干,最终获得巨大的成就。陈景润是数学界的代表,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数学家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人物,比如说华罗庚、欧拉等。这是同领域纵向联想。我们还可以打开思路,联想一下其他领域还有没有类似的人物,比方说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医药学家屠呦呦,文学家曹雪芹,政治家曼德拉等。很多人物我们并不陌生,或出现在身边,或见诸书本,发散思维,打开思路,从一个点出发去联想,也许会多一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3. 联系实际,深入挖掘

我们平时积累的素材常常是客观事实或者名言诗句等比较简单的材料。写作的时候,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富有时代感的内容,对素材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深入挖掘,避免问题肤浅化。

齐王与厉王,他们对待谏谤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他们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

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借鉴之处。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人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

(臧克家《纳谏与止谤》)

臧克家先生以我们熟知的古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为切入点,批判了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一些不正之风,生动形象,鞭辟入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