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平之战,赵国必败之战?

 潇潇雨ekg9m5f4 2018-03-26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长平之战前,战国的政治格局是,秦国具有碾压性的经济、军事优势。赵国是仅次于秦国的次超强国,虽然综合国力不及秦国,但是唯一一个能够在军事上和秦国抗衡的诸侯国。在军队的机动性方面,经历过胡服骑射的赵军甚至要强于秦军。阏与之战赵国取得了当时少有的对秦作战胜利战果,渑池之会成就蔺相如的根源还是在于赵国具有和秦国叫板的实力。

强大的秦国小步东进慢慢蚕食,赵国文武人才兼备一片升腾景象。对其他诸侯国而言,最大的威胁就是暴秦强赵。长平之战既有必然性,这两个战国霸主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冲突;但同时也有极大偶然性,赵国君主在决策方面发生了严重失误。

赵国兵不血刃取得了秦国力战获得的上党地区十七座城池,这对秦国而言是巨大的挑战羞辱。正如赵国平阳君所说的“受之,祸大于所得”,赵王认为“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此大利也”。平阳君敏锐的察觉到了上党十七城归赵所隐含的巨大危机。这个危机不仅仅来自于秦国的大军压境,也来自于突得上党十七城的赵国给其他诸侯国的巨大压力。从赵王的话可以看出,当时各国拉锯交错,强如赵国,出百万军逾数年也难攻一城。此时,次超强赵国突得极具战略重要性的上党地区并坐得十七座城池。恐怕不仅秦国恼怒,其他诸侯国也有极大压力。

秦赵长平焦灼期间,秦国方面对其他诸侯国援助赵国的情况很担心。秦国的计划是,如果齐楚等国团结一致援助赵国,那么秦国退兵;但如果没有对赵国的有效援助,秦国将继续攻赵。但现实的情况是,其他诸侯国直至邯郸保卫战才对赵国进行有效的支援。对其他诸侯国而言,最好的结局就是廉颇率领的次超强赵国几十万大军在长平和超强秦国的几十万大军死磕,最好打起“持久战”,最好两国都将精锐部队全部消耗殆尽。

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保卫战中,秦军方面不但损失三十余万大军,也损失了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等地。可以说,自秦孝公以来秦国东出鲸吞蚕食的三晋之地在邯郸保卫战后全部吐出来,秦国也龟缩于函谷关以内,缓了很久才重新东出。

《史记》中对赵国的论述是“四战之国”,其国四面无险容易腹背受敌。北部的匈奴、后背的燕国都有可能随时突袭,秦国国君可以亲赴前线运粮,最不济可以退入函谷关。但赵国绝对不能选择廉颇的策略,在赵国这个“四战之国”庙堂决策者的计划中必须考虑到可能面临的来自匈奴、燕国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威胁,在廉颇率全国精锐死守时,如果面临两线作战只有死路一条。

赵国失败不是失败在某一场战役,我敢做这么一个假设。如果长平之战胜负相异,赵括射杀白起且坑杀秦国40万精锐大军,那其他诸侯国也一定会组织联军帮助秦国一起对付赵国,发起“函谷关保卫战”,像把秦国打回函谷关一样把赵国打出上党地区!

赵国贸然的接受上党整整十七座城池,刺激了秦国,也刺激了其他诸侯国。这时候,赵国要对付的就不仅仅是秦国一个国家。在诸侯国眼里,文武兼备、兵锋锐利的赵国和暴秦一样都是巨大威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