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戴《落日怅望》审美赏析

 老刘tdrhg 2018-03-26

                           马戴《落日怅望》审美赏析
马戴《落日怅望》审美赏析                 (图片来自网络)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落日怅望》是其代表作之一。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如下: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首先在首联写道:“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片”即片刻。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天上那孤云和林间归鸟,很快就飞了千余里远。诗人先就写傍晚的孤云已经飞到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即使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这里的“孤云”就能很快回到天际,而自己孤身一人却羁旅在外。在古代诗歌中,“云”这一意象有漂泊的意思。“归鸟”反衬诗人无法回归。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在中国古代,一些文人外出求士而不得,或者不满意,往往碍于面子而不回家,当然,也有难以回家的,就羁旅在外。这样的人往往会产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的伤感。特别是诗人在此以“千里”与“片时”作比较,不但写出了“云”与“鸟”的自由自在,也为诗人“触景生情”奠定了基础。
    颔联接着写道:“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念”即想。“何”就是“多么”。“滞”即滞留,淹留。意思是说,总是在想,我长久离开家园,为什么还滞留在异乡而不能回?诗人见“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而生乡关之思。诗人在此运用倒装句,不但强调了“念我何留滞”的反思,而且也含蓄而深沉地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果按照律诗的基本要求,这一联颔联应该是写景(有些称为“景联”),而颈联抒情(称为“情联”),但诗人却在此抒情,这是承首联“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而来的。可见,诗人的思乡情感之深,仕途坎坷带来的伤感之深。
    颈联写道:“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微阳”即斜阳。“微”指日光微弱。“乔木”就是树干高大、主干与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意思是说,斜阳余辉洒落高大树木上,落日照在秋天的山上,好似火烧一样。诗人写景,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有逐渐隐没在山的后面。其中,诗人用“入”很妙,有“照进”的意思,不但写出了夕阳西下余晖返照森林之景,而且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也许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最后写道:“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惊”吃惊。“平昔”即平素,往昔。“颜”就是面色,容颜。这两句的意思就是,靠近水(古人没有镜子而用水看自己)却不敢看自己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我们看上句,诗人写自己不敢在水中照面的心里,暗示了因为仕途坎坷而羁旅他乡,产生的乡愁而身体消瘦。“不敢”就是害怕了。诗人说“不敢”,实际上是说自己已经消瘦而不敢看,这样写,强调了自己乡愁之深,以及仕途坎坷之忧。所以,诗人最后说“恐惊平昔颜”。也就是看到自己消瘦而惊恐。其中的“惊”之,不但表现出自己的消瘦程度之深,而且也强调因乡愁、漂泊而“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愁之长。可以说,这也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因“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而惆怅、落寞的心绪。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把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写景抒情的结合;其次,注重细节描写;再次,对比手法运用;第四,注重情景互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