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秦岭七年间(附录一风云影)

 lgoogle 2018-03-26
    夏天烈日的午后突然下起倾盆大雨,你匆忙把挂在脖子上晃来晃去坠着难受的相机塞进大背包中的摄影包里,崎岖的山道上一步一滑,筋疲力尽的你感觉背上的背包越来越重,你开始后悔起为什么背上了那么重的一台铁疙瘩,身旁的石缝中盛开着一束小花,可你累的实在没有力气卸下背包取出相机再背上,或者说你担心一不小心就会将背包或自己摔下山崖。正在这时天又晴了,万道光芒钻出云层,就在你终于决定不顾死活的冲到一个略为平坦的地方,放下背包,打开摄影包,取出它,手忙脚乱拆下刚装上的长焦,换上广角镜头,取下镜头盖,打开电源,并满怀激动的举起它时,可取景器里你沮丧的发现太阳又钻进云层了。
相信很多爱好旅行的人都试图用相机捕捉他所看到的每一个美丽瞬间,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让自己的美好回忆在那一刻定格,然而在户外背包徒步旅行中,你会发现,摄影或者说拍照的过程和结果,也许会和你计划中设想的不太一样,有些事情会变的很复杂,并不只是随手抓起一台或一堆相机这么简单。
在这里我很乐意交流一下我的一些很有限的户外背包拍照经验。
“为了一个1995年关于恐龙的报道,路易·皮奥斯(Louie Psihoys)和他的助手(负责灯光,旅行安排以及搬运设备),携带了42件托运箱子和6件随身行李,行程250000英里。包括9个机身,15只镜头,25,000瓦特的闪光灯,一匹作为拍摄博物馆藏品幕影的有橄榄球场一般长的天鹅绒,起用的行李费用达到了6位数。
也许有很多人梦想如这位国家地理摄影师一样携带和使用大量器材,各种性能的机身,焦距范围从15毫米到1000毫米的镜头,形形色色的附件,似乎世间万物尽可囊入眼中。
可人类只有一颗镜头,眼睛。
曾经带着多个机身和镜头,抱着这该是最理想的搭配的想法上路,可真正面对风景时,我发现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想着该用哪个机身更好,换上另一个镜头效果会怎么样,是不是该几个焦段都拍下来,结果在选景、用光和构图上却考虑的很少,或者说我大部分的精力都耗费在了被动的适应器材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选择在器材和焦段的选择上想的少一点,强迫自己适应一到两个焦段范围,练成必杀技也挺好。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世间没有完美,再广的广角也装不下天地,再长的长焦也拍不尽远方。拍不到的焦段,不拍也罢,没什么可遗憾,要知道在你来之前你更是什么都看不见拍不了。
眼到,手到,心到,再次面对风景,不用急着取机也不用拿手比方框,能不能拍怎么拍,眼睛就是取景器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
其实不光是操作繁多器材时的人脑“内存”问题,关键是携带和使用这些器材在户外的复杂环境下是最大的问题。
某些国家地理的摄影师可以在山区野外那么干是因为他可以雇上一个排的背夫或骡马,而且在于他那是工作。徒步旅行的你没必要过分牺牲出游的心情把自己也当成牲口,还累的不想用它。你不可能把那么多机身镜头都一古脑挂脖子上,背着背包的同时你没法挎上大摄影包,只能把它们大都塞背包里,相信有过户外经验的朋友都体会过长途跋涉中精神和肉体的极度疲惫,累的气喘如牛的时候别说放下背包取出相机镜头再背上,甚至你都懒得举起相机,不信你可以跑完3000米后试一试这个看着很简单的动作。
什么都带=什么都没带。
当然雇着背夫旅行的朋友可以不用考虑这些。
即使有了很轻便精干的器材组合,你会发现如何携带还是个大问题,在城市里你早已习惯把器材放进单肩挎的摄影包或者简单挂在肩上或脖子上,可现在肩膀的位置已经被大背包所占用,挂在脖子上吗?你不停的俯身爬山的动作会使胸口的相机如钟摆般来回震荡,即使你的脖子吃的消,你仍然担心这个娇贵的钟摆下一次会撞在树上或石头上。摆在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腰包或者斜挎胸口的小挎包。
腰包取用方便,但容量或载重过大会使你走路极不舒服,适合放口袋机,挎包的容积相对宽松,空间适合放下单反或小个头的120机器,但也只适合一机一镜,最多一机两镜。
那顺便也就说说包,市场上充斥着形形色色让你心动的摄影包,但你必须选择的是能让你的相机经受野外恶虐环境考验的安全小窝。尽管几乎所有的摄影包都声称自己绝对防水,但打开后不难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摄影包如户外服装般在接缝处有压胶或提供防水拉练,所以在长时间大雨的侵袭下,它们不可避免的会从接缝或拉练处进水,我的一台Leica Minilux就是这样进水留下后遗症,一年后病入膏肓。所以你最好多准备几个塑料袋包住你的器材,或者选择象乐摄宝那样自带小雨披的包,这样的设计确实很可靠实用。别选择帆布制的摄影包,它淋湿后吸水的特性会使你平添不小的负担,别轻信商家做的防水演示,水珠如滴在荷叶上般四处滚动,这点用防水喷剂可以轻易做到。
水确实是相机的天敌,它要比意外碰撞来的可怕的多。对防水问题的关注使我连续经手过好几台三防相机,它们大都是JIS7或JIS4标准,骨架异常结实,但我发现也许是那片保护玻璃的缘故,它们的画质无法苛刻要求,所以只是偶尔在漂流或溯溪时带上拍些记录照,那些情况下不防水的主力机都乖乖躺在防水袋或防水盒里。现在有很多小DC都可以附加潜水罩,但加了罩之后体积会猛增一大半,没法称袖珍机了。有防水滴设计的单反机和镜头也很多,但它们基本上只在笨重的专业款机型上出现,还有种说法是可以用套套包住镜头来防水,还不影响拍摄,我不用单反很多年,没法验证。
雨中野外通常能见度比较低,拍摄机会并不多,但实在有拍摄需要的话,市场上有种将相机整个包起来的防水套,但在野外环境下用起来太麻烦也占地方,我的权宜之计是戴长帽檐的帽子,借帽檐的掩护快取快拍快放,下山后放进干燥仓彻底干燥。
不要以为全机械相机不怕水,就放心的在雨中施虐,理论上只要没有密封O圈保护缝隙的相机都会进水,机械机进水后它们不会停止工作,但内部机件锈蚀可能会使寿命大打折扣,镜头也可能钻入水气,最关键的是,一旦水滴进入没有用橡胶圈密封的胶卷仓,你记录的影象就会前功尽弃,有两次我是被迫用剪刀把粘连在一起的胶卷取出来的,所以今天我习惯用百利能的袖珍防水箱携带胶卷,丢进水里也不用操心。
另一个十分折磨人的问题是脚架,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两公斤吗,当然要带,这是严肃摄影人的标志。如果携带120单反或使用长焦头,不用三脚架那几乎等于白带,但我只有短焦头或旁轴时呢?抛开重量的问题不谈,要知道很多户外装备的重量是按克计的。我整理自己的照片时发现需要三脚架的机会不超过10%,为了这10%的几率多赔上10%的体力,有段时间我曾认为不值得,但最近又改变了想法,所以选择超轻小脚架曼幅图714SHB和超轻型户外装备以获得整体的平衡,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代价是多掏了大把银子。
有些手杖具备独脚架功能,对于携带长头的用家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人会失温,机器也会失温,冬季上山目睹同伴的机器被冻晕过去的场面见过很多,甚至见过手动镜头被冻住没法调焦的,原因似乎也不只关乎电池,和电路和机械设计也该有关。很多单反机可以外连电池盒,电池在怀里自然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但拖出来的线有时比较碍事。相对来说小巧的口袋机可以始终放在怀里保温是个大优势。
全机械机相对电子机是要可靠一些,只是重量通常比较可观。
手套建议两双,外层防风雪,内层带橡胶颗粒方便指头灵活操作相机,也避免皮肤直接贴在金属外壳上冻粘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罗嗦了那么多,还是要转回相机,我相信除了4X5、8X10这样的座机和一些过笨重的120机器外,其他大部分机器背包族都可以用,只是方便程度区别而已,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口味和习惯,所谓兵无定势,水无常形,只要扬长避短能用好就都是好机器。
Leica Minilux、Minilux Zoom、CM,对于我,它们是好机器
Minilux是口袋机里的大个子,大也有大的好处,除了那个E02,它一直表现的很可靠,钛壳很结实耐操,慢门的握持感极好,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固执的不带三脚架。对于拍风光,它的性能已足够用,测光和对焦极准,几乎99%的照片不存在硬件上的失误,只是操作上还不是很完美,不过最要命的是那颗镜头,它充分展现了Leica的光学实力,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和光线,它从没让我失望过,如果不是它因水殉职,我想我会一成不变的用下去。Minilux Zoom是Minilux的姐妹机,在继承了Minilux优点的同时改进了操作程序,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只是逆光时眩光略大了些。今天,更完美的CM摆在我的面前,更小,更快,更方便,更可靠,采用了Minilux同款镜头,却有更完美的逆光表现和略高的反差,完成个人设定后,几乎所有基本操作都可以戴着手套只用一只手搞定,具备程序偏移能力的P档,全面的闪光补光模式,以及机械联动的可靠镜头盖,使我时常怀疑他的设计师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有比它更完美的适合登山的口袋机吗?也许有,但肯定还未出世。

图260 三伙伴
远山苍茫 <wbr>—— <wbr>行走秦岭七年间(附录一 <wbr>风云影)

图261 现役机器
远山苍茫 <wbr>—— <wbr>行走秦岭七年间(附录一 <wbr>风云影)

最后,关于传统和数码的选择,好比评判两个美女谁更漂亮,各花入各眼,我喜欢胶片的色彩和质感,以及在幻灯机上与朋友家人分享身临其境的快乐,所以我的主力机还是选择胶片,比如我个人极喜欢的KODAK E100VS,但这也并不妨碍我随身带上一台防水的奥林巴斯U410小DC,随手拍拍记录照,以便及时与网友分享路上的故事。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不是器材狂,也不是唯装备论者,写些关于户外摄影器材的选择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的参考,只因为器材是实在的东西,而具体的取景用光构图都是虚无缥缈看各自的修行,所谓功夫在摄外。在秦岭拍照片的几年对我个人的摄影观影响至深,当我认真整理起照片的时候发现了太多缺憾和不足,拍摄和记录眼中的世界,我的路还很长

图262
远山苍茫 <wbr>—— <wbr>行走秦岭七年间(附录一 <wbr>风云影)

图263 同一棵树,春天
远山苍茫 <wbr>—— <wbr>行走秦岭七年间(附录一 <wbr>风云影)

图264 同一棵树,冬天
远山苍茫 <wbr>—— <wbr>行走秦岭七年间(附录一 <wbr>风云影)

图265 雷公祠 夏
远山苍茫 <wbr>—— <wbr>行走秦岭七年间(附录一 <wbr>风云影)

图266 雷公祠 冬
远山苍茫 <wbr>—— <wbr>行走秦岭七年间(附录一 <wbr>风云影)

文中所有图片,只要有画框的几乎全来自Leica Minilux/Minilux Zoom/CM,没有画框的为DC文件。胶片约80%为KODAK 100VS,其余为EB、EPP、100S、RVP100、ASX50、ASX1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