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zhangys15 2017-10-16
文章转载自Archlich,saraba1,
http://bbs./2b/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8605&page=1&authorid=27207
所有图片转载自网络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高级傻瓜机路走完已有一段时日,一直没时间写总结。这篇也算不得总结,各种类型多有疏漏(如没用过的Contax TVS系列),且涵盖范围更大。只选常见型号蜻蜓点水,当作参考就好。
  “轻便底片旁轴”的类型繁多,概括起来有几个特征:体积较小、旁轴取景、自动曝光;各类型号无论古今,往往都拥有不输于系统相机的优秀镜头。
    又可再分为如下类型:

I. 高级傻瓜相机
提供自动对焦与较多手动功能,多产于1990-2000年代间。价格较高。

康泰时 Contax T2
康泰时 Contax T3
富士 Fujifilm Klasse S/W
徕卡 Leica Minilux
徕卡 Leica CM
美能达 Minolta TC-1
理光 GR1/1s/1v/21
尼康 Nikon 35Ti/28Ti

柯尼卡 Konica Hexar

II. 傻瓜相机
多数为全自动(自动对焦、程序自动曝光)相机,功能较为有限。相对平价,多产于1990-2000年代。数量极大,这里只选较有特色的机型。

富士 Fujifilm Tiara/Tiara II
富士 Natura Classica
富士 Natura S/Natura Black
富士 Fujifilm Silvi F2.8
柯尼卡 Konica Big Mini F
奥林巴斯 Olympus µ/µ2
尼康 Nikon AF600
宾得 Pentax Espio Mini(UC-1)
理光 Ricoh GR10
理光 Ricoh R1/R1s
雅西卡 Yashica T4/T4D/T5

III. 估焦相机
在电子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省去对焦机构相机是把相机做小的传统思路,因而半个世纪来各个幅面的轻便估焦相机数以千计。无法一一列举,仅举七十至八十年代前后,自动曝光、估焦、手动过片的型号。作为前述的傻瓜相机的前身,此类型的优点是缺少自动过片相机的噪音、可发挥镜间快门几近无声的长处,无需对焦而拥有较快的反应速度(低快门时滞),适宜安静快速地拍摄。多数较平价。

爱克发 Agfa Optima Sensor 200/500/335/535/1035
启能 Chinon Bellami (Revue 35CC)
启能 Chinon Monami (35FS)
确善能 Cosina CX-1 (LOMO LC-A)/ CX-2 (Porst CM-135 Auto/ Petri PX-1)
柯尼卡 Konica C35V(E&L)/ C35EF/ C35EF3
美能达 Hi-Matic C/ G/ S/ S2
玛米亚 Mamiya U
玛米亚 Mamiya 135 EF
美乐时 Minox 35 (Balda CA35/ Rollei Vito)
奥林巴斯 Olympus Trip 35/ 35 EC/ 35 EC2
奥林巴斯 Olympus XA2/XA3/XA1/XA4 Macro
理光 Ricoh FF-1/FF-1s
威达 Vivitar 35EM (Revue 35 Electronic)
雅西卡 Yashica MF-1/2/3 (Flasher)

百丽 Petri Color 35/ Color 35E
禄来 Rollei 35


I. 高级傻瓜相机
    Luxury Point & Shoot Camera: 自动曝光、自动对焦、自动过片,有大量手动功能。因为过片马达和对焦机制的关系,使用时往往产生相当程度的噪音。最高快门速度如未注明,多为镜间快门常见的1/500s。

1.康泰时 Contax T2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1990年发售,此类型相机的开端。镜头为38mm f/2.8,光学素质虽不及十多年后的后继机T3,但也素有口碑;最近对焦距离0.7m。伸缩镜头相机在镜筒上调整光圈和闪灯模式的设计很是少见。
    较大的钛壳机身做工皮实且用料奢侈,故障率很低。手感优越,功能虽不多但每一个都有对应的拨轮或拨杆,操作的便利性极高,典范一般的设计。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取景器大而明亮,超越侪辈甚多。对焦精度很高,但速度一般,同时必须在按下快门后镜筒才会伸出进行对焦动作,难以快速拍摄。好在T2有一个独特的焦距转盘:在进行手动对焦的同时,相机在取景器内提供合焦指示。这种“电子测距对焦”在同档次相机中是绝无仅有的。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T2有普通(钛色)、黑色、钢灰和镀金四个版本。如今普通版本的价格低落,因而性价比极高,非常适于使用及把玩。

2. 康泰时 Contax T3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2001年发售,定焦T系列的末裔。镜头为35mm f/2.8,最近对焦距离0.33m,光学相当优秀。镜头周围有卡口,可使用原厂的滤镜转接环和遮光罩。
    做工较好(钛皮夹塑料,比T2略差一点),体积极小,但“时尚”设计的机身导致通体滑溜,机背也没有任何纹路可供抓握,不是很便于手持。功能较全面,虽然操作略有不便,但反应灵敏,且相对普遍是1/500s的同级机而言拥有空前(大概也是绝后)的1/1200s最高快门速度。对焦相当快速准确,在同级各型号中仅次于柯尼卡Hexar。有一个大小在水准之上的明亮的取景器,且内置框线。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T3的手动对焦虽然和其他功能一样需要使用繁琐的按钮+转盘进行设置,但设定焦距后初次半按快门镜头即伸出至所选定的焦距,之后击发快门时无需再经历镜筒伸出的动作。这个特性大大有利了快速抓拍,是除GR1系列外其他机型所不具备的。按住机顶上的AFL键(兼MF至AF的切换,反过来却不行)也可以进行主动测距,但记忆下的焦点距离后镜筒仍需要伸缩,稍嫌遗憾。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关于此机的优点和问题网上已有大量文章详述,个人亦认为除了身价(尤其是黑色)较高、过片齿轮磨损、镜筒伸缩等几个问题外,是最有实际使用价值的高级傻瓜相机之一。

3. 富士 Fujifilm Klasse (Rollei AFM35) /Klasse S/Klasse W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发端于2006年的系列。其中Klasse有贴牌的海外型号Rollei AFM35,功能别无二致,相信“HFT镀膜”云云也只是用家的一厢情愿。镜头分别为38mm f/2.6 (Klasse)、38mm f/2.8 (Klasse S)、28mm f/2.8 (Klasse W),最近对焦距离都是0.4m。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结合富士的身份,在这个年代仍坚持生产高级底片相机的理由便明显得很了。系列共通的特点是做工结实,体积一般,内嵌日期后背。Klasse/AFM35在机身正面设置了一个手动对焦盘,且多数功能有专职按钮调整,但无法有无法记住闪灯模式设定的硬伤。Klasse S/W将手动对焦盘换成了补偿盘;因出品年代的关系,这两机的功能非常全面,傻瓜机罕见的T门到自定义ISO应有尽有,但除曝光补偿外大多数的功能都需要通过模式钮-转盘来操作的设计仍是不方便。另外取景器内没有框线,且略小了点。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三机反应和对焦速度都在中游,精度也一般。总的来说博取众家之长,是略平淡但坚实(反过来理解也可以)的设计。后两型仍在产,在可预见的未来故障机都会有原厂支持,是个相当可观的优势。

4. 徕卡 Leica Minilux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1995年发售,恶名昭彰的问题机。镜头为40mm f/2.4,双高斯设计,其光学素质毋庸置疑冠绝同档次各机型。最近对焦距离0.7m。
    关于此机多发的E02排线问题,网上已有大量信息可供参考,在此不论。机身用料奢侈,钛壳,体积较大;有一个手动对焦盘,其结合了光圈选择的设计相当聪明,但曝光补偿需要按住补偿钮两秒后逐一按钮选择(没有转盘或方向键),关闭闪光灯需要按钮六次且无法记忆设置,极其不便。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最大的缺点是极小且黯淡的取景器。以Minilux的定位而言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取景器可能比一些一次性相机还小,而且没有任何数据显示!可以推测徕卡的设计师们“聪明”地把这些数据都移到机顶液晶屏上去了,因而后者的数据显示相当全面。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德国设计的怪异界面和令人恐惧的E02,令徕卡不得不推出出部分改良后的Minilux Zoom,以及后继机Leica CM。现今的Minilux售价较低,适合便宜体验一把那颗40/2.4的威力,但除此之外并无亮点。

5. 徕卡 Leica CM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2003年发售。镜头是与Minilux相同的40mm f/2.4 Summarit,最近对焦距离仍为0.7m。
    作为最昂贵的底片傻瓜,做工上仍然使用钛壳并维持了极高的水准,结合较大的体积,拿在手里好似砖块。最高快门速度由Minilux的1/400s提升至1/1000s,机顶多了热靴(大机器的奢侈),机背的操作变更为传统的按钮+转盘,并能够记忆各种设置了,同时也是少数几个具有程序偏移曝光的高级傻瓜相机之一。反应速度较快,对焦与过片的声音极为沉稳轻柔,除柯尼卡Hexar外当属最安静的高级傻瓜。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取景器仍是短板:虽加入了大量数据显示,但仍然没有框线,体积虽有改观但依旧很小。另一方面,虽然保留了受到好评的对焦盘,但由分段焦点改为了自由转动的无级对焦——虽是个进步,但其在机身上突出的位置和偏小的阻尼使得这个转盘非常容易误操作而导致失焦。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CM于2007年停产。次年徕卡便终止对CM提供维修服务,相比京瓷对T3承诺的至2015年的保固,实在是天上地下……

6. 美能达 Minolta TC-1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1996年发售,高级傻瓜机制造工艺的最高峰。镜头为五片五组(两片非球面)的G-Rokkor 28mm f/3.5,光学非常优秀,但边缘失光严重。最近对焦距离0.45m。
    精巧!观看开关机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是TC-1给用户的第一印象。作为最小的35mm相机之一,TC-1的小小钛壳里塞进的功能之多不可思议:1/750s的最高快门速度、上下四档的曝光补偿(相对于同级机的两档)、液晶屏照明、取景器屈光度调整(!)、点测光(!)、自定义ISO,且配有一个AF钮便于从手动对焦模式切换至自动对焦。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TC-1使用独特的“遮挡”方式调整光圈,即每一档光圈都使用一个独立的圆形页片,操作时层层相叠。得到了理想的焦外之余,却牺牲了(个人认为相当重要的)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光圈只有3.5、5.6、8、16四档,实际使用中缺少f/11一档也常常掣肘400度底片的发挥。其他问题包括:取景器稍小且没有框线;开关机与运作的声音非常之大,金属铿锵几欲耳鸣。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极高的售价常常使TC-1止步于“一台非常有趣的相机”的玩物定位,少有尽力使用的,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7. 尼康 Nikon 35Ti/28Ti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分别于1993年与1994年发售,镜头为Nikkor 35mm f/2.8和Nikkro 28mm f/2.8,最近对焦距离都为0.4m。35Ti号称第一台拥有Nikkor标识镜头的轻便相机(对比如今卡片机上的烂大街),两机的镜头素质都不辱其名,反差与分辨率都相当优秀。
    机身大量使用钛合金,做工非常优秀,个人以为甚至略微好于Leica CM。机顶的仪表盘给人深刻印象:一切参数以指针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按钮+拨轮进行调整。实际效果还算方便,但与机身其他部位坚固耐用的印象不同,这个仪表盘相对较易发生故障,白璧微瑕。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35Ti/28Ti不仅具有常见的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更有在底片傻瓜相机中极少见(据我所知仅此两例)的五区矩阵测光功能,可谓尼康之傲。35Ti/28Ti亦是唯一配备了在九十年代的随身相机中非常普遍的“全景模式”的高级傻瓜机,可通过开关简单地对底片进行部分遮挡以拍摄宽幅照片。其大而明亮的取景器内因此而配备了极复杂的框线:两组近摄矫正框线、全景模式框线、一组全景模式用近摄矫正框线以及大量数据显示,偶尔略显拥挤。同时框线照明窗位于机顶左侧,这个不寻常的设计导致握持姿势不对时会影响到取景器中的框线显示。
    全身的按钮都略浅,大多并不影响操作,但早期35Ti机身前方的闪光模式按钮无疑是最大的败笔:极小极浅,非常难按。后期生产的型号和更晚一点的28Ti将按钮换成了拨杆,理想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选购时应加以留意。
    红外主动对焦,精度和速度都颇可观,但操作时的噪音亦极巨大,可冠同级相机之首。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和Contax T2一样,如今Nikon 35Ti的价格较低,是性价比极佳的选择。相对于产量较大、钛壳的35Ti,只有黑漆版本的28Ti则价格高昂,收藏价值更高一点。

8. 理光 GR1/1s/1v/21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GR1于1996年发售,小规模升级型号GR1s与GR1v分别于1997年和2001年推出(同时还有内置了日期后背的"date"版)。在GR1v推出前的九月推出了基于前者的当时唯一的超广傻瓜GR21(这两年Lomo出了个LC-W,虽然性能相差极远,但如此GR21也算不得“唯一”了)。GR1系列使用七片四群两枚非球面的GR 28mm f/2.8镜头,最近对焦距离0.35m;GR21使用九枚六群的GR 21mm f/3.5镜头,最近对焦距离0.3m。
    用家一致同意,GR系列的设计师本身也一定是熟练的摄影师,因而每一个设计都以便于使用为出发点:机身虽比T3和TC-1略大,厚度却仅有37mm,方便塞入裤袋;比钛壳的奢侈感觉更“耐操”的镁铝合金磨砂外壳;独立的曝光补偿盘;独立的闪光模式拨杆;独立的对焦模式钮,其中单点对焦模式和将焦点直接置于两米处的"Snap"模式是别家不具有的。与晚几年的T3的手动对焦模式一样,在设置焦距后镜头自动伸出,免去了自动对焦与重新伸出镜筒的延迟,极大地便利了应用28mm镜头的大景深的快速拍摄。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GR1s增加了液晶屏照明与滤镜转接卡口;GR1v则在GR1s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定ISO、自动包围曝光和五段手动对焦。每一型更额外对应一个带日期打印的"date"型号,这个日期“后背”位于机身那薄薄的右沿上。GR21相比GR1v:机身稍高,取景器内增加了1/8s以下的快门速度显示至1/2s;增加了PC闪灯同步接口。
    取景器相当宽敞,且位于镜头的正上方,有效地减少了视差;内置框线、框线照明、视焦点不同而会自动显示(而非如其他相机般固定蚀刻在框线上)的两档视差补偿框线。需要注意的是GR21的内置取景器虽然视野率不高,但在没有明显增加体积的同时有效覆盖了21mm的视野,是个相当的创举。
    GR1系列少见地使用被动相位对焦,可以无碍地透过玻璃合焦,但速度与精度都一般;操作时噪音稍大,过片时间尤其长。除此以外,GR1系列最是为人诟病的便是较同档次其他机器为次的做工及液晶屏的漏液问题,缺笔画的GR1在市场上屡见不鲜。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总的来说,GR1系列“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都没有”。除产量只有四千台的GR21外,全系列都是可玩性有限但极其实用的拍摄相机,适宜各种脏活累活。

EX: 柯尼卡 Konica Hexar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1993年上市,国内俗称“巧思”。镜头为35mm f/2,光圈在一众“高级傻瓜”中最大,曾两次复刻为徕卡螺口镜头。46mm口径,有滤镜螺纹,镜身标有简易的景深指示并内置可拉出的遮光罩,最近对焦距离0.6m。
    从各方面看,Hexar都不是一台“傻瓜”,而通常将其归类在“高级傻瓜”中,实是因为并没有任何与它同级的相机。如此看去,其个性之鲜烈、设计之极端,也是少见。因为独特,所以多说一点:
    Hexar的体积远不能算“轻便”,伸出遮光罩后与一台插了35/2镜头的徕卡M相机大小相仿,重量也高达495g,远超前述诸机。拜其大身体所赐,比一般“高级傻瓜”多了许多功能:手动曝光(M档)、点测光、自定义ISO等。取景器比之高级傻瓜机上常见的妥协产物,其大小更接近于六七十年代联动测距取景相机。巨大、明亮,内置框线,并会随焦点位置(以及镜头在当前光圈下的焦点偏移特性!)进行精确的调整,可能是唯一一台带框线移动视差补正的135自动对焦相机。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在程序曝光模式下,Hexar通过光圈转盘进行程序曝光偏移:在设置了一个最低快门速度后,相机会以此为基础选择最接近当前光圈的曝光组合进行程序曝光,甚至可以实现有限的“快门优先曝光”,是非常方便的设计。操作反应灵敏,手动对焦模式可预先伸出镜头减少AF时间;但和同具此功能的GR1等不同,Hexar的单发AF性能无与伦比,其红外主动式单点对焦之快已可用“野蛮”形容,且在极暗处也可毫不犹豫地准确合焦,当属唯一一台能够拍摄运动中物体的“傻瓜”相机。另有著名的“隐蔽模式”:按住MF键开机后,对焦与过片速度变慢,但运作时几乎无声,此时进行拍摄只有松开快门后才会进行过片。种种“不知自己已按了快门”的传言是真实的,Hexar的快门声不仅令焦平快门的徕卡M汗颜,甚至在大多数镜间快门相机中也是极细微的,名不虚传是最安静的135相机。
    Hexar没有内置闪灯,但配备了一个热靴。虽然没有TTL功能,但其原配的HX-14外置闪灯可以以一种奇特的"flashmatic"方式进行击发:按下快门时闪灯总是全力输出,与此同时机身测光后在曝光时实时收缩光圈进行补正。虽然耗电,但效果不错。
    Hexar在具有强大功能的同时也有着种种奇怪的设计限制。首当其冲便是1/250s的最高快门速度,比同级机器低了整整一档,甚至不如许多廉价傻瓜相机,严重限制了在日光下的使用(也使得ND镜成了必需品);其次是极其怪异的操作。Hexar的操作在熟习后并非不方便——反倒十分快捷,但上手难度很大,其种种功能如密码般隐藏在几个按键中,且和按键的标识完全没有联系——如果没有说明书,有谁能想到必须要在光圈优先模式下同时长按“SELECT”和"MF"键才能自定义ISO呢?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Hexar前后有原版Hexar("Hexar Black" & "Hexar Date")、Rhodium、Classic、Gold、Silver等多个常规或限量生产型号。除第一种外的所有型号都因专利问题而没有配备静音模式,但可以通过一套极复杂的程序(上下上下左右左右那种)进行解锁;除此之外仅有外观区别。


小结
    AF傻瓜相机由八十年代及更早的估焦相机发展而来,以“小”为前提尽量塞进更多的功能,其中难免有所妥协——我们可以在如今的小型数码相机上看到它们的身影,其中最接近者是新近推出的索尼RX100;而Hexar的定位则非常独特,更像是六七十年代大型不可换镜头旁轴相机的进化版,力求以一机满足你在特定焦段上的所有需求。这种设计面向的市场太小,以致Hexar在数码时代几成绝唱,直到近两年的富士X100的出现(虽然问题多多)。

个人对这些高级傻瓜相机的定位如下:

闲适的日常拍摄与把玩:Contax T2, Fujifilm Klasse, Leica CM, Leica Minilux, Minolta TC-1, Nikon 35Ti/28Ti
专业器材的备机,亦可对付多种情况:Contax T3, Ricoh GR1
你唯一的一台相机:Konica Hexar(和它的好朋友ND镜)

附:
各项指标对比
*难免主观。

做工
奢侈:Nikon 35Ti/28Ti ≈ Contax T2 ≈ Leica CM > Leica Minilux
精致:Minolta TC-1 
结实:Konica Hexar > Contax T3 > Fujifilm Klasse > Ricoh GR1

体积 (以小为佳)
塞进裤兜里:Ricoh GR1 ≈ Minolta TC-1 < Contax T3
中:Fujifilm Klasse
较大:Nikon 35Ti/28Ti ≈ Leica Minilux ≈ Leica CM ≈ Contax T2
大:Konica Hexar
*以“轻便”为题的相机,体积自然最为重要。
*当然,每一台都远较单反为小。

操作
极好:Ricoh GR1 > Contax T2
便利:Minolta TC-1 > Leica CM > Nikon 35Ti/28Ti > Fujifilm Klasse > Contax T3
麻烦:Leica Minilux怪异:Konica Hexar

取景器
徕卡M级:Konica Hexar
大:Contax T2 > Contax T3 ≈ Ricoh GR1 ≈ Nikon 35Ti/28Ti
中:Minolta TC-1 > Fujifilm Klasse
小:Leica CM > Leica Minilux

对焦与反应速度红外对焦
Konica Hexar>Contax T2>Nikon 35Ti/28Ti=Leica Minilux

相位对焦
一般:Contax T3 > Minolta TC-1 > Leica CM ≈ Fujifilm Klasse > Ricoh GR1
*GR1的对焦并不快。在snap模式下,GR1的反应速度较T3的手动对焦模式为快。

噪音(以小为佳)
无声:Konica Hexar
轻柔:Leica CM < Leica Minilux < Contax T3
一般:Ricoh GR1 < Contax T2 ≈  Fujifilm Klasse < Nikon 35Ti/28Ti ≈ Minolta TC1

光学
Leica CM = Leica Minilux > Contax T3 ≈ Konica Hexar > Minolta TC-1 > Contax T2 > Fujifilm Klasse ≈ Nikon 35Ti/28Ti ≈ Ricoh GR1
*都在一个极高的、不输于单反定焦镜头的层次上。
*最不重要的属性。
*除两台徕卡外,皆难以分出伯仲。是极为主观的排序。


II.傻瓜相机
先草草写这儿吧。这些相机相比上面的,有两个共通的区别:只有程序曝光;(令大家苦恼地)记不住闪灯设定。但镜头往往毫不含糊。

1. Olympus µ[mju:]-II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北美名称Olympus Stylus Epic/ Stylus Epic DLX,1996年发售,1990年的mju1的后继机。顾名思义,属于奥林巴斯自动对焦便携相机的第二代,以其为基础衍生出了许多mju 2系列变焦相机。
    外观:体积属于最小的一档,相当紧密的相机。继承并发展了系列共通的滑盖式“太空舱”设计,外形洗练,握持舒适,工业设计也是不错,拿了不少奖。
    性能:35/2.8(4片4组,最近对焦距离0.35米),4-1/1000秒快门,轻巧的塑料机身(135克),具备Spot模式(点测光+单点对焦),自拍器可遥控,有一些批次内建了日期后背,规格是相当高的。
    取景:实像式取景器,内置视差补正提示框。大小一般,除了两盏LED外完全没有信息显示。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曝光:和同档次的其他相机一样,只提供程序曝光(没有曝光补偿),闪灯无法默认关闭。好在TTL闪灯效果很好,背面的模式按钮也不小,不算太碍事。外部测光,有一点笨,需要时常使用点测来弥补。
    对焦:使用“神奇”的三点多光束红外主动对焦,启动Spot模式时会固定使用中间的对焦点。多点模式下智能程度有限,不大能依赖它自身分辨出被摄体。无法透过玻璃对焦,但如果贴得够近则没有问题。没有任何手动对焦或固定焦距模式。
    拍摄:按下快门后镜头才伸出,速度还能接受。
    光学:35/2.8的镜头规格乍看之下对4/4的设计要求太高了,但其中多半有非球面设计,所以仍以锐利著称,表现更胜早十数年的Olympus XA上使用的6/5结构35/2.8镜头。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其他:mju 2和衍生的变焦型号是这一大堆相机中少有的具有防泼溅能力的(IPX等级4,各处有胶圈密闭,可在大雨中使用。相类的还有雅西卡T4 Super/T5)。对大多数用户而言并不必要,但如果你要在雨季的荒山里跋涉一周(就像我上个月干的那样),比起柜子里娇贵的康泰时T3,mju 2显然要合用多了!
    虽然大家抱怨mju 2的价格水涨船高,但它的完成度仍然令人感服。

2. Fujifilm Tiara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北美名称Fujifilm DL Super Mini,1994年发售。1996年推出衍生变焦型号Tiara Zoom;日本市场在1997年发售了Tiara II,和前作几乎完全一致,仅仅修改了腕带位置。
    外观:非常小的机身,做工并非上乘但还算扎实。金属+塑料外壳,滑盖式开启(不算很耐用),十分的简洁美观,这个机型的大人气可以说有一半归功于其精致的外观设计。因为体积和镜头规格都和TC-1相近,所以有“穷人TC-1”的别称。
    性能:28/3.5(4片4组,最近对焦距离0.35米),1/2-1/800秒快门,155克,有包括全景功能(一如既往的通过遮片实现)在内的相当丰富的功能。
取景:实像式取景器,偏小,内置视差补正提示框,两盏LED。乏善可陈。
曝光:外部测光,程序曝光,闪灯默认开启。在闪灯模式中有一档逆光用的+2.0曝光补偿(闪灯关闭)。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对焦:红外主动对焦。可设置无限远、SNAP(1.5-3.0m)、以及多达17档的手动焦距,但因为设计上没有空间放专门的操作方式,全部挤在MODE按钮和一个同时也充当自拍器开关的按钮里,需要按很多很多次……
拍摄:按下快门后镜头伸出,速度尚可。值得一提的是过片声音很大,你可以感觉到马达在手中轰鸣。
    光学:4枚镜片中有2片非球面镜头,著名的EBC镀膜,十分的锐利鲜艳。暗角较重。
    其他:闪灯下设置了一个小装置,可以感应闪灯是否被手指盖住,不仅贴心,还挺神奇。北美名称中的“DL”是指当时富士相机中常见的Drop Loading:塞入底片后,无需拉扯直接合上后盖即可。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性能和尼康AF600可以做一个对照,但价格高出很多。虽然作为相机本身颇具实力,但主要还是外观漂亮,今天的相机也很少有这么骚,这一点让大家都不太忍得住!

3. Konica Big Mini F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1997年发售。发端于1989年的庞大的柯尼卡Big Mini系列的最终型号,规格也是最高的。其实除了镜头,功能和大人气的BM-201、BM-300系列等差不多。
    外观:中等大小机身,塑料外壳+银漆或黑色烤漆,做工一般。外观虽不如BM301等俊朗,但也够干净。全系列的Big Mini相机都没有镜头盖或遮帘,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固定的经过特别处理的天光镜。
    性能:35/2.8(4片3组,最近对焦距离0.35米),4-1/450秒快门,180克。内置日期后背。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取景:逆伽利略式取景器,内有阿尔巴达式反射框线和视差补正框,相当宽敞明亮。两盏提示LED。
    曝光:外部测光,程序曝光,闪灯默认开启。内置±1.5档曝光补偿,和闪灯模式共用一个很小的按钮,需要按许多次才能启动。
    对焦:红外主动对焦。可以固定至无限远,和自拍器共用一个按钮。
拍摄:按下快门后镜头伸出,速度尚可,近距离偏慢。声音不小。
    光学:Big Mini系列一贯以高素质的镜头为傲,身为旗舰的Big Mini F也不例外。
    其他:相当均衡的相机,反过来说除了优秀的镜头和不错的取景器外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使用上有一点恼人:每次开机必须要等待闪灯充电完成,其间所有操作都被锁住,甚至不能关闭闪灯。

转载:轻便底片旁轴简评

    F型名声在外所以价格很高,性价比可能不及功能基本相同、配备同样锐利的35/3.5镜头的BM-201、301等机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