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以载道丨欧阳修教子: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恶猪王520 2018-03-26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曾经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故最为人们所熟知。“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也常常被大家挂在嘴边。但正是这位“醉翁”,在教育子女时,却非常清醒。在写给二儿子欧阳奕的信中,欧阳修曾语重心长的给儿子说了一个简单却常常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信很短,不妨全部摘录于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奕。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本出自《礼记·学记》。家教颇严的欧阳奕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欧阳修想要告诉儿子的,不仅仅是这句儿子背的滚瓜烂熟的名言,而是想要由此告诉儿子一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东西。欧阳修不仅认识到人与玉的相同点,而且还特别指出了二者的不同点。



欧阳修告诉儿子,人与玉石要想成功、成器,都得切磋琢磨,这是共同点;不同之处在于,玉石不打磨成玉器,他的本质还是玉,并不损害其内在品质的纯洁。但人就不同了,人的本性很容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如果不学好,就很可能走向邪路。因此,欧阳修语重心长的嘱咐儿子一定要谨慎。


作为父亲的欧阳修希望儿子重视学习,那么他自己是否做到了呢?我们不妨来看看欧阳修的学习生涯。据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发等人的叙述,欧阳修四岁丧父,因家境贫穷而没钱上学,母亲于是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并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文章。因为家里无书可读,欧阳修就到别人家去借书读,看到好书就抄录下来,以至于他白天黑夜都废寝忘食,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天道酬勤,最后欧阳修终于学有所成,“文章道徳,为一世学者宗师”。欧阳修希望儿子做到的,他自己先已做到。父亲树立了好榜样,孩子们自然也会跟着做。欧阳修的几个儿子后来都有所成就,欧阳发、欧阳棐更是名垂青史,这与父亲的榜样作用是离不开的。



告子曾经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尽管孟子不太赞同这个说法,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很容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欧阳修之所以说“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其道理也正在于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温润如玉的君子,但需知玉不琢磨仍是玉,人不修德,则很有可能沦为小人。


欧阳修教子,正如引导水流向善,而重学,就是他的引导方式。更为可贵的是,他自己做到了,所以更具说服力。决定孩子成长的,不仅仅是父母的基因,还有父母的言传身教。而且,后者,似乎更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