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陈家沟无关的太极拳述列  (中)  李万斌

 敖东古城 2018-03-26


接上期

(10)《精武》杂志2003年第8期和2004年第9期均发表过由武华彦撰文、张熙耕演练的“终南山太极拳”的情况,说终南山太极拳,全称终南山返还太极拳。相传它起源于陕西终南山。终南山属秦岭支脉,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有许多道教胜地,历代的道士和隐者在此研习太极术(太极拳的前身)元朝的道士火龙真人贾得升是终南山返还太极拳的始祖元末明初的道士张三丰向“火龙真人”学习了道家拳法,又进行提炼升华,在武当山创编了独特的拳技功法,成为终南山返还太极拳南派鼻祖。此拳又经各代道长逐步扩充,形成一套完整的修炼体系,成为道家太极拳的主要代表之一。为了纪念道教中兴之主张三丰,后人就将此拳正式定名为“武当三丰原式太极拳”。该拳具有先天返后天的功能,因此而得名。此拳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鼻祖高虎臣,曾任清末慈禧时期的宫廷侍卫,后人终南山修道,号称紫霞真人。

 紫霞真人高仙原名高虎臣(1816—1952),陕西西安人氏。是清末民初武林中的传奇人物。他在故乡学会终南山返还太极拳后,走南闯北,技艺大增,清末曾任宫廷侍卫。八国联军攻打京城的时候,高虎臣重归江湖,成为云游道士,将终南山返还太极拳传至北方。l911年初,他在东北军将领许兰洲的家中结识了八极拳名师李书文,二人成为好友。1927年,他在天津将霍殿阁、霍庆云引荐给溥仪,为八极拳在东北的广泛传播起了“搭桥”的作用。为了将终南山返还太极拳和医药知识传下去,有个最佳继承人,l901年,高虎臣在辽宁的医巫闾山收14岁的张道成为道童,让张道成长期随侍自己学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张道成(l887—1987)的家乡在辽宁省新民县。他精明能干,很得高道长的欢心,因此学到了终南山返还太极拳的全部功法。张道成往来于医巫闾山、千山、崂山、太清宫等地,在沈阳收张熙耕为关门弟子,传给他全部武功、药功和丹功。道教太极拳的历史源远流长,传人之间大多口传身授。其基本动作有单操手、对练手、推手(揉手)、十三式、四十八法秘技、一百单八式、劈太极、太极神扑及各类长短软硬器械套路,辅助练习有开弓、劈板、叼球、靠桩等。另外,还有丹功修炼和药功调理等秘法。本拳所含功法适合不同年龄和层次的人练习,具有护身、健身和修身的作用。

    (11)杭州西湖区葛岭抱朴道院孔云鹏在《武当》杂志1993年第1期上发表了玄门稀世秘传八卦太极拳”,讲杭州抱朴道院寮房王诚显道长专擅斯技。

    (12)据北京体院出版社l991年版郝心莲编著《中华武术实用百科》308页载:霍氏太极拳,相传为清初顺治年问,一姓霍的老道(佚名)所传。因拳式和风格特点与太极拳不同,后来便称为“霍氏太极拳”。由河北省南宫县人氏侯永祥(现在太原市邮电医院工作)自幼跟其舅父学霍氏太极拳至今。该拳架式短小,动作紧凑,快速有力,以刚济柔,刚柔相济,技击性强,并结合气功和利用气力合一的原理,形于外力,长于内劲,以小胜大,以柔克刚。

    此外,还有霍氏太极气功、静功、动功等功法。练功要诀为气沉丹田、沉肩坠肘、虚领顶劲、敛神聚气、用意不用力等。

    (13)流传于邯郸东部的魏县、广平、曲周和鸡泽县的“顾式太极拳”(也有称卢式的)。经多方考证,此拳为清初游道顾殿一所传,顾氏传拳于魏县小户村刘丙,刘丙传邻村杨老凤,杨老凤传广平县卢董村陈华,陈华传东村卢鸣金,卢鸣金的主要传人是曲周县白寨村张奇,张奇传子张明芹(是为第七代),继承张明芹衣钵者为曲周县霍桥乡张厂村的张斌,张斌传鸡泽县双塔镇的刘登信(此传承关系采自刘登信所著《武当顾式太极》一书)。此外卢式太极还有家族传人至今。

    (14)在浙江省流行的还有神功太极(32)、太极八式(八势)、龙云刚柔太极拳(一路48歌诀、二路52歌诀)、十三式太极拳(即十三个势名)、网式气功太极拳(95)、三十六式太极拳、五行太极拳(48)等等。

    (15)《武当》杂志2005年第10期发表了王小龙武当龙门太极拳谱”一文,文章说龙门太极拳又名子午太极拳,教内称之为傅拳。是一个源出于道家的古老太极拳套路,据传为明末清初道家龙门派第六代传人傅山先生所创。

    傅山,字青主,别号侨黄,山西省阳曲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世寿七十九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反清志士。傅山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工于诗文,擅长书画,精通医学,在内功和武术方面也有极深的造诣,可谓是博学多艺,文武全才。明亡以后,傅山隐迹道门,拜山西省寿阳县五峰山龙池观道士“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学道,是道家龙门派第十六代“真”字辈弟子,道名“真山”,号“朱衣道人”。交游同道,足遍大江南北,名为访师求道,实是依道柄身,联络志士,为反清复明大业而奔波。傅拳则是其隐迹道门时,以道门留传的太极拳功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融会丹道而创立的卓然自成一体的内功拳种。

    (16)《武魂》l987年第5期载陈其义整理《武当太极拳古传歌诀》(裴锡荣《武当武功》一书亦有载,并有武当太极拳八路,计一百零八式歌诀和图解)。该拳谱为武当派名师黄百家和武当道总徐本善所传。其武当太极古传总歌曰:武当拳,有渊源,武当道士传在前,张松溪、黄百家、武当道总徐本善,九宫先(九宫八卦掌),修道传艺武当山,尊道藏,立真传,黄庭真髓是为先。武当山,有嫡传,首称武当内家拳。向丙丁(南方),背壬癸(北方),水火相济炼真元。太极拳,式十三。掤捋挤采挒,左顾右盼肘靠伴。中定体,基础天,十三总式太极拳。

    裴锡荣在其著《武当太极拳与盘手20法》之武当太极拳之渊源”中讲到:

    徐本善(l8601932)号伟樵,武当道总。清光绪皇帝封其为“乾乙真人”。徐本善武艺高强,精通武当拳种,继承了张三丰的“八门五手十三势太极拳”和“武当盘手法”及“武当剑法”等拳械。

    1929年杭州全国擂台赛时,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景林派副裁判长傅剑秋去武当山调查考证。当时我作为傅剑秋的门徒一同前往武当山。一路上披荆斩棘,遇匪交锋,历尽艰辛,到了武当山紫霄宫,受到徐本善道总热情礼待。徐道总与傅剑秋老师谈经论武,相谈甚欢,二人以武会友方式,作了武艺交流,最后,傅剑秋老师拜在徐道总门下学习了武当太极拳和剑法以及盘手法等拳械。傅剑秋老师向徐道总询及“八门”“五手”“十三势”的涵义时,徐道总告以八门为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五手为金、水、木、火、土。十三势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左顾、右盼、中定及前进、后退。所谓“八门”,即练拳时走八卦的八门方向;“五手”是练功时手法上表现五行金、水、木、火、土。在徐道总协助下,我们翻阅了武当山收藏的《云水集》载有:“八门五手云龙手,身背宝剑唱道歌;归隐岩下修道业,太极阴阳奥无边。”

    我们在武当山学习武当拳械及调查考证后,带回来一些资料,除交李景林副馆长外,尚留有少数资料保存至今。当时,李景林副馆长召集了杨澄甫、孙禄堂、杜心武、刘百川、高振东、黄文叔、褚桂亭、王芗斋、张兆东等武术名家作了研究,把该“武当拳”命名为“武当太极拳”。研究后拍了集体团体照片保存至今。当时,各派“太极拳”风行全国,而“武当太极拳”还是新的发现,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够成熟,所以未能得到广泛传播。

    (17)《武当))19862期载有《万籁声演练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图解》。万籁声先生介绍说:在 19821210日下午,国家体委举行“全国武术工作会议”,请到会武术同仁,作武术观摩表演,我除表演了武当少林拳外,又表演了武当正宗的张三三丰太极拳。我固非太极本门,可是这所谓太极的老架子,到是落在我的手上。经过这次表演,人们才看到原来张式太极拳的一条老根,还在人间。此原本的张式太极,传人河北沧州六合门的刘德宽,刘传赵鑫洲,赵传于我。万老还特留词一首。词曰:

   武当武术数三丰,当之不愧是武宗;徽宗之时常出现,显于元末又明初;说来二百五六十,这个岁数不为多;刘师爷爷与同年,修真之人天长久;炼精化炁是科学,无人指诀言马肿;少见多怪说无人,偌大武当太和宫;千秋万代变不了,劝尔小辈少哕嗦。”

    (18)武当金蝉派犹龙太极拳,又名隐仙羽化犹龙嫡派太极拳、七星太极拳。是武当拳的流派之一。亦叫龙形太极拳。

    据传,该拳是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根据易经太极阴阳变化的理论,观看蛇鹊之战之后,以蛇缠鹊啄开合之机,蛇行鹊辗转飞腾之意,而悟出此拳。

    清光绪年间,武当山道人裴远臣(道号元辰)传清端王府司新三,司传外甥张振之(1894—1970)。张在东北沈阳期问,被当地武术界老前辈曲朝禄、吴宝昌所发现。张传张鸿逵、阎行庄、曲朝禄、周文涛、王逸樵、熊春懋。l9845月在天津传统武术表演赛中,王逸樵作为特邀代表,在大会上表演了该拳的一部分,这是该拳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该派不提倡太极推手的训练过程。张振之先生则反对推手的练习,一生中没有练习过推手。该拳动手交战时,出手不见手,拳到身要拥,动之不见其形,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大无外,小无内,一钢不折,其锐无比,其转无间,见隙而人。平常练功时,老师注重拆拳喂招、引手领招之练习。要求彼发我接,我发彼接,待懂劲之后,设假象假招引手领招。练之纯熟,即无一定招式,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完全是随机应变,顺其自然。动手交战时,心意气力四者无可缺一。心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一动全动,一发全发,周身一家。静如处女,形如捕鼠之猫,行之猛虎下山,动之雷鸣闪电。行门踩步,走奇踏中。发手放劲如角弓反张,噢手管步如磁石吸铁,一抬即缠,一发即弹。出手见红,一抬手见高低。

    (19)1933年版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载:“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传歌诀”曰: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举步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左宜右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

    (20)《少林与太极》杂志2005年第ll期发表了游明生赵蓉二位先生的“武当秘传松溪太极拳”一文。文中讲,松溪太极拳又称武当南派太极拳,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内家拳术,是明代技击高手张松溪及其传人在继承武当内家拳的基础上,吸收了长江流域僧、岳、杜、赵、洪、慧、智、化八门精华编创而成的一种风格十分独特的内家拳术。其动作古朴无华,技击性极强,打中有拿,拿中有跌,一招一势极重攻防。

 

 

 

 

《武当》201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