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6阴阳神气的天命观•浑然一体的气之普遍性与应的分析2

 钟家台 2018-03-26

3.1.6阴阳神气的天命观·浑然一体的气之普遍性与应的分析2

在茫茫宇宙,生命的特殊性不是特立独行的特殊,而是地球普遍性中的一种特殊,生命之应要服从地球的普遍性规律。生命不是宇宙普遍性的复制,也不是地球普遍性的翻版,而是生命利用宇宙地球的普遍性成就自己、进化自己,具有了一般物质形态所没有的生命能动性的自然结果。人类是地球生命的伟大成就,文化技术是人类大脑的伟大成就。文化技术的根本宗旨和基本任务,是在地球的普遍性的基础上,把握生命的特殊,找寻到人类的生存之道、健康之道。全世界都在物质元素的普遍性中下功夫,推崇看得见、摸得着的普遍性的文化价值,使文化技术走上了野性之争的道路,争理论进步,争技术发展,争市场份额,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生命存在的特殊性-生命之和、自然之和、人际关系之和。生命已经被物质化了,物质的普遍性淹没了生命的特殊性。

构建生命形式的物质元素是宇宙的普遍存在,永远都不会消失,会以一种存在形式,演变为另一种存在形式,但生命-无论个体还是种群,都可能有终结的时候,终结的原因就在于生命之气的枯竭,在于地球或宇宙活动的剧烈变化。科学家提供了自然剧烈变化导致的两次生物大灭绝的客观证据,一是2·5亿年前的西伯利亚的火山熔岩大量涌出,释放了无以计数的二氧化碳,气温升高,地球变成了孤阳无阴的地球;一是6千万年前,行星撞地球,冲击波、毒气、尘埃等把地球变成了地狱。火山是地球的普遍规律,天体碰撞也是普遍性规律,物质运动太过,超过了生命的自然顺应性,生物就会灭绝。

天人相应的生命特殊,归结起来就是以生命之应为归属,和宇宙、地球等自然之气的相因相应的气化、气交活动。认识天体运行要以生命之应为本,分析地球气候要以生命之应为本,了解文化氛围要以生命之应为本,研究天文、地理、人事的动态变化,要落实到生命之应的动态变化。天文、地理、人事本身的动态变化不是目的,生命相因相应的气化活动才是目的。用一句话概括中医学的理论目的,在宇宙、地球、社会等普遍性中把握活生生的人的气化活动的因应规律。

从广义上讲,“应”不是生命的专利,无生命的事物也存在“应”,如石应风化为土,水应热化为气等。“应”是宇宙万物的共性存在,通过气交流行相互影响,彼此消长环环相扣,不断变化从未止息。(《素问》将“应”的变化活动的内动力,概括为“神”,相因相应的调节和变化,无不根源于“神”的活动,因此,天地万物皆有其“神”。)生命之应和无生命之应有本质区别,生命之应是能动平衡的“应”,会根据外部环境调节自身的气化活动,和外部环境保持同步协调,维持自身的存在。无生命之应是被动的、单向不回的“应”,石化为土后,土不会能动地回归为石,水化为气后,没有外部条件不会能动地回归于为水。外部条件决定无生命之应,只要条件不变,动态变化的方向性就不变。

生命因应外部条件,但外部条件不能完全决定生命之应。生命能动的因应协调性,以“阴平阳秘”为主导,通过升降出入的反应性调节,使气化活动在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中保持动态平衡,因此,无论外部条件怎么变化,生命总能维持中和平正的状态,内外之气的交流联系,都能够应其时,归其位,正其化,动静相召,无过无不及,这就是和无生命的物质之应的本质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