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心脏都会不由自主地“咯噔”一下。 加我微信,说明有事,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大家都这么忙,谁会加一个人的微信,就为了告诉她:你儿子今天帮了我女儿一个忙,谢谢! 根据我的经验,老师白天没打电话,说明也没什么大事。这么一想,我忐忑的心平复了些。 通过了好友验证,对方发了一张图片:一个女孩小巧可爱的下巴上赫然印着一条约一公分长的抓痕,它是如此显眼,哪个当妈的看了都会心疼。 对方又发了条文字:你儿子抓的。 我头有点大,但是,在没了解清楚情况之前,不能妄下判断。这是我的一贯准则。 我把儿子叫过来,打开图片,问:你认识这个女孩吗? 儿子只看了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是我们班***吗?哎,她的脸怎么了? 一听这话 ,我就放心了。 看来,至少不是“主观故意”。 我们继续闲聊:那你知道是谁把她的脸抓破的吗? 儿子摇摇头说,不知道。 我随口又问,你今天和她一起玩了吗? 儿子说,没有,绝对没有。我今天和***、***一起玩的。 看来,“客观无意”也不存在。 我给对方打电话:“我儿子说他们两人今天都没有在一起玩,也没有闹矛盾。你再问下孩子到底怎么回事。” 然后我就听到了隔空喊话:“你的脸到底怎么弄的?***说不是他抓的。” 一个怯怯的抽泣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来:“我又没说是他抓的......” “你刚刚不是说人家抓的嘛?......不好意思,我搞错了......”对方匆匆挂断了电话。我放下手机,隐约闻到了一股焦躁的气息,犹如一根冒烟的电线。 儿子比较调皮,说他故意打人我肯定不信,说他在嘻闹中误伤了人,完全有可能。一个低年级的好动的男孩子,想要他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磕磕碰碰,对我们母子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我来说,挑战失败。 大风大浪没有过,被老师点个小名时不时。对于从小到大都是老师眼中“好学生、乖学生”的我来说,这种感觉也是销魂,从未体验过。 再说那个小女孩,可能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受伤的真正原因,或者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结果被妈妈逼急了,即兴撒了个谎。 那个调皮的小男孩不幸垫了背。 2 那么,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撒谎? 在不被允许说出真相的时候。
不愿说出真相,父母又在逼问,怎么办?情急之下撒了个慌。 撒谎需不需要重视? 当然需要!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要想建立良好的或亲密的人际关系,首先你必须是一个靠谱的人。 一个靠谱的人,他首先是一个诚实的人,没有人愿意和一个谎话连篇的人交朋友,哪怕是一个谎话连篇的人,他也愿意与诚实的人交朋友。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说出的一个谎言,要用十个谎言去补。在“修补”谎言的漏洞中,将会大量消耗一个人的能量,从而破坏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我的认同。 那么,撒谎是洪水猛兽吗? 当然不是! 你撒过谎吗?我想,如果你足够诚实的话,你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撒过谎。 我们撒过的慌中还包括一种叫“善意的谎言”——一种被歌颂和赞扬的谎言。 不过,就我本人而言,我宁愿事情怎样就是怎样,即使它看上去灰头土脸,而不是被 “善意的谎言”包装过,除非它永远不被戳破——但这是不可能的。 谎言,从短期来看,害处不大,有时甚至得益。但从长远来看,必定是弊大于利。
这是自己对自己撒的谎。 而如果你足够诚实,就会因为自己没有用功复习而懊悔,尽管如此,你还是尽最大努力去答题,虽然只考了70分。 但是,你会很喜欢自己,因为你知道自己是一个诚实的人。别人也喜欢你,因为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而且,你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下次的成绩提高了。 这是自己对自己诚实。 我们常说,别人不知道你是什么人,难道你自己不知道吗? 事实上,你怎么看待自己,比别人怎么看你要重要得多! 3 如果发现孩子撒谎,该如何应对? 除非父母能够做到诚实地对待自己、对待孩子,否则应对孩子撒谎就会力不从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谎言”——我宁愿称其为“描述不清,或者是为了引起关注的语言”——教会孩子正确地复述,当孩子承认自己做错了事(比如,“是谁把碗打碎的?”),就要赞扬孩子说了实话,(注意:是赞扬孩子说了实话,不是赞扬孩子打碎碗的行为。)而不是予以惩罚。 发现孩子撒谎,要尽可能不予关注,或者引导他说出真话,而不是指责或呵斥他“撒谎”。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游戏的方式写下“诚实”和“撒谎”这两种行为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到撒谎的长期后果,即这是一种不能给自己带来满足和自尊的行为。 相反,一旦撒谎成习惯,你会失去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收获一个无法真实面对的自己和一个失败的人生。 -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