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种自欺欺人的家庭教育中的谎言和破解它的真相

 QUE腿猫 2021-11-20

如今,父母发现,对子女的教育已是越来越难。家长看不清孩子的心思,会觉得孩子靠不住,觉得自己也没用。彼此之间也受尽折磨,失去希望,在焦虑中越走越远越陷越深。为什么会如此?那是失去希望的家长们,编造出来自欺欺人的谎言,让自己深陷其中。

谎言1: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家的孩子好

很多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甚至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比较了,“人家的孩子已经会爬了、会走路了、会说完整的句子了。”到了孩子上学时,家长之间的比较,又会变成“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很好”“别人家的孩子,很会交朋友。”得出结果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如果每个家长都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好,那么“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是谁家的呢?

破解1的真相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只不过有些人善于隐藏事实而已。

谎言2:孩子既不喜欢我、又不听我的

作为家长,我们是否感觉到,在孩子小的时候,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可等到孩子十几岁的时候,世界就变了样似的,感觉自己分分钟钟被孩子嫌弃。想跟儿子谈谈老师发来的信息,还没进入正题,儿子就已经拿出手机在玩;问孩子在学校过得如何,他连头都不抬地说道:“妈,我还有功课要做呢。”叫他吃饭,他却说:“事儿还没做完呢。”要么是中途被打断,要么就是还没说到3分钟,孩子的目光就呆滞起来。这似乎也是青春期家长的普遍感受,给家长带来的直接焦虑就是:孩子不听我说话,我做什么孩子都不喜欢。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孩子真的是既不喜欢家长,也不听家长的话吗?

破解2的真相是:孩子们个个耳聪目明。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确实影响很大,不管说什么孩子都在倾听,但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在密切观察留意爸爸妈妈一言一行,看是否说话算数。即便是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反应。但这个时期的孩子,他的心思往往不会通过眼神表露出来。其实家长们要明白,只要你说话注意分寸,有做家长的稳重和给予孩子的踏实感,是会获得他们内心的尊重。

谎言3:家长认为自己总是孤军作战

在有些家庭中,爸爸忙于事业,在教育孩子方面缺席,往往会让妈妈感觉在丧偶式育儿;还有些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跟另一半仿佛是同床异梦,自己总觉得是在孤军作战。妈妈想好好管管儿子,可爸爸总是出来护着他;爸爸想跟孩子讲道理,可是妈妈呢,总是觉得孩子太过分,跟他讲道理只会是害了他。在育儿方面,彼此都心力交瘁。

破解3的真相是:孤军作战大可不必,对于孩子而言,别人的话可能更容易听进去。教育孩子的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如果伴侣不可以,也可以考虑一下孩子的学校,看看有没有可以信任的老师或教练,或学校的专职辅导员,以及一些团体或组织的心理老师。

谎言4:所有办法都试过了,就是不行

在教育上,很多家长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常常会说这么一句话,“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可就是不行。”这些家长渴望得到一个屡试不爽的教育方式,可以让他们一劳永逸。

破解4的真相是:要知道,教育需要做到持之以恒。现在的孩子人小鬼大,会看父母的脸色行事。有孩子说。“我爸妈只会吼我,光打雷不下雨。”还有孩子说“我爸妈整天都在罚我,不过都是蜻蜓点水罢了,没有一个是坚持到底的。”在教育子女时,没有哪种方式是可以包治百病的,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谎言5:我的孩子有问题了

俗话说,母子连心。人一旦做了父母,心自然就会和孩子分不开,无论是孩子感到失落了,或是被排斥、遭到朋友背叛,还是遇到挫折,父母都会感同身受,有时甚至会比孩子的感受还深刻。儿女们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父母总会下意识地觉得事情很严重,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唉!我们家孩子不对劲了。”进而很容易产生绝望的心理,对孩子、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

破解5的真相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是孩子也不例外。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童年,我们就会发现:谁都希望生活能一帆风顺、远离困难,但这是不可能的。而往往困难会让人学会抗争,教会人成长。对生活的美好更充满希望。

从以上的五个谎言,破解的五个真相当中,我们明白了,只有父母长大了,意味着能放开手脚去爱孩子,欣赏孩子,不再纠结孩子应该如何做才会成功,父母只有解放自己,才能拥有足够的希望和信心,战胜自己以及孩子所面对的各种谎言。

——文章摘自我写的《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讲书稿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