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沙尼亚:波罗的海模范生养成记

 巧为_77 2018-03-27


香港的谭叔

禅心云起


前言

爱沙尼亚1941年正式遭到强行吞并,随后的二战期间,又饱受战争的惨烈破坏。战后,爱沙尼亚经济被纳入中央计划体制。战前爱沙尼亚的生活水平与芬兰相若,但到了1987年,芬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370美元,而爱沙尼亚只有2,000美元左右。然而,爱沙尼亚独立后,经济表现强劲,仅用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就重新跻身富裕国家,有波罗的海之虎、模范生等美誉,并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瑞典等北欧国家经济水平。也就是说,他们用了一代人时间就回到了富国行列,再用一代人时间就可以追上世界先进水平。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是靠西欧援助吗?爱沙尼亚前总理马尔特·拉尔说:“不要给我们任何援助,而要更多贸易”。 


爱沙尼亚在1991年8月脱离前苏。那一年,离这个波罗的海小国被吞并,正好半个世纪。


1992年,该国就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超过了1000%,GDP下跌30%,失业率超过30%,实际工资下跌45%,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国企占到经济总量的95%,92%的对外贸易要依赖俄罗斯。面包和牛奶等基本食物都要靠配给。简单一句,当时的爱沙尼亚的经济已经差不多崩溃。

 

当时的爱沙尼亚人自嘲,他们除了自由之外,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双手空空。那么,你要自由干什么呢?!专家纷纷预测,爱沙尼亚会未来希望极为渺茫。然而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奇迹发生了。

 

从错误认知导向正确改革

 

由于经济危机极度严重,而当时爱沙尼亚人一致认同,老制度肯定走不下去,必需实行改革。1992年,爱沙尼亚新总理马尔特·拉尔(Mart Laar)上台。拉尔当年只有32岁,缺乏处理国家事务的经验,可让人更担心的是,他原本只是一位历史学家,对经济学根本一无所知。


但非常有趣的事发生了。他唯一读过的一本经济学书籍,是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他错误以为,大部分欧美国家都实行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政策(实际上此时它们已大多奉行福利国家或社民主义干预型经济政策,并出现发展的相对迟滞),所以他决心根据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方法,来改革爱沙尼亚。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渡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包括货币改革、产权保护、税收改革、对外开放以及取消贸易壁垒。

 

首先,拉尔和他的幕僚改革了爱沙尼亚的货币和财政制度。他们重新发行爱沙尼亚货币克朗,钉住当时的德国马克,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将克朗确定为强势货币,爱沙尼亚恢复了人民对经济的信任。


其次,进行产权保护改革。


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如果不扩大产权保护,原来的中央集权国家就不能成为自由企业社会。光靠私有化决不能创造市场经济。私有化必须和尊重财产权的法治精神保持协调一致。“如果你没有财产保障,如果你不能按照你的意愿使用你的财产,那么私有化又有什么意义呢?”

 

独立后不久,爱沙尼亚通过了一部有关财产权改革的法律。改革第一步,就意味着将以前没收的和国有化的财产,归还给原始的合法所有人。所有其他土地和住房,则通过证券化计划补偿给了广大人民。

 

在过渡时期,政府拥有95%的爱沙尼亚企业。为扭转这种局面,1993年拉尔批准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私营化法案,包括电网、航空和电信网络在内的公用事业公司,几乎全通过向大众出售或公开发行证券等方式私营化(和俄罗斯权力主导下的内部人购买截然不同,爱沙尼亚内部人购买率仅12%,俄罗斯达到55%。资源不算丰富的爱沙尼亚,经济表现远优于俄的寡头经济,认为产权初始界不重要的科斯定理,也因此宣告了理论破产)。这一举消除了前苏“工业恐龙”的低效经济活动,允许竞争性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废墟上建立起来。

 

第三,实行财税制度改革。

 

拉尔政府没有采取累进税收政策,而是实行单一税(flat tax)的简化税制,并降低税。该国既没有遗产税,也没有财产税,还取消了储蓄和股利的双重征税。


为了维持财政稳定,防止出现赤字,他们大幅削减财政支出。公务员大幅减少。95%的国企都失去补贴。国企自寻出路或自动倒闭。而那些计划经济时代留下来的国家褔利,也大幅削减。国营医疗和教育由于补贴太少,结果走向私营化。


爱沙尼亚成功实施单一所得税后,引来很多东欧国家积极效法。在中欧和东欧,单一税制国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那些累进税制国家。1997年,前者平均经济增长达到8%,后者经济增长仅为1.4%。这是因为:累进税政策从高收入群体中获得更高比例的税收,在这样的政策下,富人重新投资于经济的资金必须纳税,且用于公共部门而不是私营部门,从而必然阻碍经济增长。

 

爱沙尼亚人在合法掠夺很少的情况下,实现了收入增长,工作态度焕然一新,创业精神与日俱增。成千上万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


第四,解决货币和财政问题后,爱沙尼亚走向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制度。


所有出口限制取消,进口限制也差不多全部取消。绝大部分关税也取消。货币实现了自由兑换。资本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繁荣至关重要。增加资本投资可以实现工业化。保护主义、包括关税和外汇管制,会阻止资本流入。没有这笔资金,建立新工厂以及改造老工厂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一国家工业化,最终阻止了繁荣。

 

到1992年,爱沙尼亚政府废除了所有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确保了国内外投资者在法律上得到同等待遇,充分打开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门,而不是坐等依靠发展援助。拉尔要求不要给我们任何援助,而要更多贸易

 

爱沙尼亚的开放贸易政策明显成功。1993年之前,爱沙尼亚几乎不为外国投资者所知,1994年就成了外国投资者的新圣地。爱沙尼亚的贸易蓬勃发展。1990年,在爱沙尼亚对外经贸关系中,俄罗斯占垄断地位,和西欧的贸易不到1%。今天,该国和西欧的贸易占到贸易总额的2/3。


从无底深渊走向辉煌成功

 

拉尔的改革方案非常极端,所以面临很大的反对声音。但事实上,当时的爱沙尼亚政府,基本上已经面临破产,国企工资发不出,补贴也发不出。整个爱沙尼亚,只有地下经济是唯一正常运作的经济领域。爱沙尼亚人只能无奈接受改革。

 

改革刚开始的确很痛苦,但1993年已经开始出现成效。1992年通胀是1000%,到了1993年通胀下跌到89.8%。1995年通胀跌到29%。在其它国家29%的通胀可以吓死人,但爱沙尼亚人看见通胀从1000%跌到29%,就已经非常高兴。同时期的经济和出口也开始再上升。到了今天,爱沙尼亚的通货膨胀率仅3.3%。

 

经过差不多20年的自由开放贸易,爱沙尼亚人均GDP是29,501美元(2016年IMF数字,购买力平价),全球排第40位,增长了14倍(白俄罗斯与爱沙尼亚是两个空间与历史都相近的“前苏”国家,拒绝市场化改革的白俄罗斯,目前人均GDP全球排名落到了第92位)。财政赤字非常低,公共债务只有GDP的9.5%。失业率是5.3%。爱沙尼亚的失业率远低于欧洲的平均数。GDP增长大约8%。和全世界相比,爱沙尼亚是一个富裕国家。就算单论西欧地区国家,爱沙尼亚也称得上是中上富裕国家。

 

但最让世界惊讶的是爱沙尼亚的商业腐败问题。绝大部分前苏解体后独立出去的国家,商业腐败问题都十分严重。但爱沙尼亚是一个特别的例外。在商业腐败风险指数上,爱沙尼亚是全世界第3低的国家。这充分说明:当政府管制越少,商业腐败也会越少。而爱沙尼亚经济自由指数更高达全球第6。

 

 


爱沙尼亚为经济自由如何往好的方向改变一个国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经过50年公有制计划,爱沙尼亚的经济陷入混乱和崩溃。虽然过渡并不容易,但通过消除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管制,尊重自由市场创造的自发秩序,爱沙尼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变得繁荣起来。

 

总括来说,爱沙尼亚可以算是一个经济奇迹。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笔者是非常怀疑的。但拉尔却真是一部《自由选择》创奇迹。正如拉尔自己说他不懂经济,他只是觉得弗里德曼所描述的自由市场很合逻辑,所以就跟着做,结果在不经意间,就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


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充分表明了,自由是有效的。



凤凰财知道(icaizhidao)中国最权威的财经评论

每天都有热点财经新闻的犀辣点评!


觉得文章不错?扫描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