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之补土,脾胃大家

 道2和 2018-03-27


上期回顾:上期我们讲到,李杲生于一个富贵家庭,因母亲逝世于庸医乱治而立志学医。后师从张元素,几年后名气便超过老师,自成一派。被后人归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在本期的推送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李杲行医的小故事和有关于李杲的名胜古迹。


李杲小故事两则


(一)“普济消毒饮”的由来


李杲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瘟疫时有流行。他在济源做官期间,当地流行一场传染病,因患病的人头面部肿大如西瓜,当地人形象地称其是“大头瘟”。

当地的医生们束手无策,患病的人痛苦非常。李杲便潜心研究《内经》,《伤寒》等书,终于研究出一方,专治疗此病。他将方子写在木碑上,放置在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病人将这方子抄了去抓药,几乎没有治不好的。人们还以为此方是神仙所赠,于是便称其为“普济消毒饮”。


(二)苦思出奇方


李杲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在于过人的天赋,更在于把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能力。因此,他常常能提出一些与其他医家不同的治法,挽救病人的生命。


一次,一病人患小便不利,症见腹胀如故,眼球突出,饮食不纳,生命危在旦夕。请来的医家均处以甘淡渗泄的利尿药物,却见效甚微,于是慕名请李杲诊治。李杲仔细辩证后说:这位病人的病情很复杂,请让我回去想想办法吧!

于是李杲联系病人实际,默诵《内经》的内容,苦苦冥思至半夜,终于想出了治病的法则。

135编辑器


原来,李杲想到了《灵兰秘典论》中的一句话:“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李杲认为,小便不利是气化失常的缘故,但气化是在阴精和阳气的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因此,虽然甘淡之药能化阳,但病人久病伤阴,有阳而无阴,所以气化不能正常进行。

第二天一早,他满怀信心地来到病人家中,开出“滋阴之剂”,病人服药后果然痊愈了。




李杲故里——东垣古城


东垣古城遗址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东西古城村。经2005年初步勘探,古城址为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墙墙基宽约20米,四周城墙均有遗存。地表暴露有大量陶片以及砖瓦残件。曾出土大量的燕赵刀币和西汉半两陶范。城址内的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中含有丰富的陶质生活用品和建筑构件的残片。


因所处年代战乱连连,李杲不得已四处躲避。53岁时,李杲北上山东东平行医。12年后,他65岁时才回到故乡。直到72岁去世,他一直在东垣古城行医,授课,著书,因此他自己起号为“东垣老人”。

据《史记·赵氏家》、《史记正义》、《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东垣古城曾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重要城邑,后属赵,秦置东垣县,两汉为真定县,真定国治城属常山郡。晋初(265年)将常山郡治所由元氏移至东垣。唐初真定县与常山郡的治所一并迁往滹沱河以北。


至此东垣古城失去其政治、经济都会的地位并逐渐废弃。东垣古城遗址作为战国中山国的重要城邑,特别是作为汉代真定国都,是石家庄市仅次于中山灵寿古城的一处重要城址,对研究石家庄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